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展教育产业有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刺激了人们的教育消费,开辟了一个新的扩大内需的领域。高等教育是居民当前最愿意购买的服务产品,教育市场是经20年市场经济改革剩下的最后一个卖方市场,因此,只要高等教育供给扩大,教育消费的拓展空间将是相当大的。据调查,目前居民储蓄的目的,“子女教育”居第一位,可见,家长对教育有极强的投资意向。其次,教育既是消费,又是投资。教育投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第一,随着教育产业的扩大,将带动许多物质性投资,如校园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添置仪器设备等,这类物质性投资具…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第二产业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大,第一和第三产业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并不明显。能源消费强度对第一和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弹性系数均为正值,对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弹性系数为负值。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扩大能源供给,...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内需不足就是其中一个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如何挖掘内需潜力,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十二五"期间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扩大内需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影响内需扩大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又是农民的消费需求不足,所以,扩大内需关键在于扩大消费,特别是扩大农民的消费,开拓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5.
自1997年以来,内需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在市场疲软的态势下,教育消费却显示了巨大的潜力。从经济学角度看,发展教育可以从增加消费与增加投资两个方面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因此,重视教育市场的开发,加快教育产业化,教育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教育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确定新经济增长点必须从我国居民的消费实际出发。据中国人民银行近两年的抽样调查表明,城镇居民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的第一动机是为子女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大部分居民都意识到,人…  相似文献   

6.
面对全球性经济危机袭来,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扩大内需、提振经济成为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重大举措.扩大内需有两条路:一是扩大个人生活消费,二是扩大公共生产消费.依据以往经济史的经验,大降价是迅速扩大消费的上好选择,应当鼓励.不过,应当警告的是,内需切不可强拉,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因为强拉内需惹出的滔天大祸.  相似文献   

7.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际国内都已有学者提出,应将现在的第三产业分解为两个产业,即第三、第四产业。更确切地说,是把第四产业从内容庞杂的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第一、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基本区别就在于:第一、第二产业属于物质资料再生产总过程四个基本环节的第一个环节,即生产环节;第三产业则属于物质资料再生产总过程四个基本环节中的后三个环节,即流通,分配、消费环节。 第四产业的性质和特点与第三产业完全不同。它已超出物质资料再生产总过程的范  相似文献   

9.
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作为2006年经济工作八大主要任务之一,指出: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下面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扩大消费需求的精神作一个解读。一、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性1.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需要。现代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依靠三个支柱:一是消费、二是投资、三是出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期保持投资和出…  相似文献   

10.
投资、消费和出口被认为是拉动宏观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消费需求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最终环节和最终实现形式,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和决定性力量。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立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国家采取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经济政策,通过对投入拉动内需、消费拉动内需的经济学分析,认为应借扩大内需之机既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又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使内需得到充分的扩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VEC模型对就业增长弹性、就业投资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GDP和投资增长都带动就业增长,但拉动能力较弱。各产业GDP和投资对就业的影响不同,第一产业GDP对就业具有拉动作用,且为主导因素,投资对就业具有负效应;第二产业投资对就业起主导作用,且拉动作用很强;第三产业GDP和投资均具有拉动作用,但自身就业水平是主导因素。政策含义在于,增加第一产业投资,进而提供更多剩余劳动力,扩大第二产业投资增强其吸纳劳动力能力,扩大第三产业比重促进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经济结构中,产业投资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产业投资结构的扭曲会导致其他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因此,对产业投资结构的分析和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目前我国的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结构已经变成"三、二、一"的态势,产业投资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但是在此过程中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下降过快,第二产业内部投资结构不够均衡,第三产业中新兴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偏低。因此应加大对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增加第一产业的投资总量,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及市场竞争力;优化第二产业内部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加大第三产业投资力度,促进产业高级化。  相似文献   

14.
产业工人作为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以工资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所有职工,包括农业工人、工业企业职工、第三产业职工三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 ,2 0 0 2年 ,我们宏观调控着力点还是以扩大内需为主。为了更好的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 ,应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 ,以及投资与消费各自的内部比例关系。要坚持以内需为主 ,保持一个适当的外贸依存度 ;在注重投资需求的同时 ,要加大对消费需求的激发力度 ,以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要在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 ,重视民间投资特别是非国有投资的作用 ;要逐步改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拉大的局面 ,下大力气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多种产业结构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特点,其中以第三产业规模扩大及其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例增加最为突出。体育在继续保留原有性质的同时,也逐步成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体育产业将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消费领域,并成为扩大内需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分类,人类社会的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把教育归入第三产业,说明教育是从事知识的生产、经营和传播的一种新型产业。由此给我们以下几点启迪:一、不应再把教育仅当作消费部门、福利部门,不应把对教育的投入仅仅作为增加消费、增进福利的投入,而应当作为对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的投资,而且是最有效的、可以带来回报的资本投入。二、教育是知识性产业,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沿革把教育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基础产业的观点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本世纪30年代,新西兰经济学家费雪、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首先提出了三个产业的观点。他们把所有的产业分为三个: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牧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指为生产、消费服务的行业。第三产业有不同的分类,主要包括:公用事业(包括电力、煤炭、运输、邮电)、金融保险、商业、房地产、机器维修、餐饮娱乐、文教、卫生、科研、信息、法律、新闻、会计、广告、物业服务等。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正式明…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而扩大内需所包括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两个要素中,消费需求更为重要。扩大消费需求是一项涉及到诸多领域和部门的社会性系统工程。要开拓城乡市场,启动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应采取如下措施和对策:要充分认识消费需求和信贷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真正启动消费需求的关键在于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居民的收入;政府让利于民,启动消费市场;尽快完善消费配套设施,激活消费市场;重点启动住房贷款,激活商品房市场,拉动整个消费市场;利用科技进步提供新的服务,带动消费需求的增长;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积极促进农民消费。  相似文献   

20.
选择正确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之一,文章通过对青海省最近八年的产业结构分析发现,青海经济的发展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在产业结构的选择上,应该选择第二产业作为其主要的产业发展方向,实现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移,在发展到工业化后期以后,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以产业结构的调整来促进青海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