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 “吃哪一碗?”“有蛋的那一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相似文献   

2.
吃亏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一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  相似文献   

3.
两碗面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面无蛋。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 岁让梨,你 4 10 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把蛋给咬了一半。“不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吃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 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  相似文献   

4.
儿子系独生子,小学四年级学生,平时在家中是十足的“小皇帝”。其特点是嗜蛋,尤嗜荷包蛋。一天早晨,我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我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我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相似文献   

5.
考测点导航思路是思考的线索,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创作灵感的显现。把握好文章的思路有助于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欣赏文章的独特的艺术匠心,还有助于提高我们作文构思的水平。典型题点击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荷包蛋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爸爸说,“孔融7岁让梨,你10岁了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  相似文献   

6.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面条,端上桌。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有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都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咬去了一半。“不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可是,父亲碗里藏了2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  相似文献   

7.
三吃荷包蛋     
儿子是独生子,小学4年级学生,平时在家中是十足的“小皇帝”,其特点是嗜蛋,特别喜爱吃荷包蛋。一日早晨,我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我问儿子:“你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我吃那碗有蛋的吧!孔融4岁能让梨,你也10岁啦,该让蛋了吧!”我说。“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真不让?”儿子竟先吃力“敬”,一日就把蛋给吞了一半。“不后悔?”我问。“不后悔!”儿于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我开始吃。我的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我有…  相似文献   

8.
<正>前段时间,微信圈热传"一碗鸡蛋面的故事"(其实是两碗),讲的是一位父亲通过与儿子三次分吃两碗面的事情来教育儿子。文章不长,简述如下。第一次,两碗面中的一碗上有荷包蛋,一碗没有。儿子要吃上面有蛋的那碗,但父亲说:"让我吧!孔融7岁能让梨,你都10岁了!"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父亲默默地看着儿子  相似文献   

9.
在家里,我和妈妈都管爸爸叫“教育家”。为什么呢?因为他总能想出巧妙的方法,让我受到刻骨铭心的教育。不信,你瞧!一天早晨,爸爸做了两碗面条,一碗上面有一个荷包蛋,一碗上面没有蛋。爸爸问我:“吃哪一碗?”“有蛋的那一碗!”不知底细的我指着有蛋的那碗面条说。“让我吃有蛋的吧!孔融四岁就能让梨,你已经十二岁了,该让蛋了吧?”爸爸一副深沉的样子。“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我态度很坚决。“真不让?”“不让!”我一口把荷包蛋咬了一大块。“不后悔?”“不后悔!”我又一口,把整个荷包蛋都吃了。等我把蛋吃完了,…  相似文献   

10.
吃面条     
妈妈非常关心我,我做了错事的时候,她不打我,而是给我讲道理,有时还很善于用事实教育我。有一天,妈妈做了两碗面条,一碗上面有肉丝,一碗上面没有肉丝。面条端上桌,妈妈问我:“你吃哪一碗?”“有肉的那碗!”我指着上边有肉的那碗说。“让我吃这碗有肉的吧!孔融4岁让梨,你都快10岁了,也该让肉了吧?”妈妈说。“孔融是孔融,我是我,我就是不让!”我态度坚决。说着,我先吃为“敬”,端过那碗有肉丝的面就吃了起来。“不后悔?”妈妈也开始吃了。结果,她那碗里藏着比我碗里多两倍的肉丝。“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妈妈指着自己碗里的  相似文献   

11.
碗中人生     
清早,我和往常一样,坐在顺昕吃部的一张靠窗的桌前。顺昕吃部是我每天吃早饭的惟一去处。我经常选择同一座位,在这里,我可以看到每个吃早饭的人,也可以看到屋顶上吊着的电视。按惯例,我要了一碗面条,边吃边望着周围。邻桌的一对父子格外引人注意,父亲是本店的老板,高高瘦瘦。儿子也不过是五六岁,长着一对招人喜爱的大眼睛。这时只见服务员给他们父子俩端上来两小碗面——一碗上面卧着一个蛋,一碗只是面。“儿子,吃哪一碗?”父亲问道。儿子不假思索地指着那确定有蛋的“这碗”。父亲没有说话,只是将碗推到儿子面前。儿子满足地咬着蛋,却分明看父亲拨开自己那碗面,里面居然卧着两个蛋。儿  相似文献   

12.
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介绍父亲是如何教育儿子的。第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在上面,另一碗,上面没有蛋,然后让儿子选择,儿子选择了第一碗。待儿子吃完后,父亲开始吃,儿子发现父亲的碗内藏着两个荷包蛋,这时父亲指着蛋告诫:“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第二天早上,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表面看起来跟第一次一样,让儿子选择。儿子选择了没蛋的一碗,结果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而父亲的碗上面卧着一个蛋,下面藏着一个蛋,这时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第三天早上,父亲又做了…  相似文献   

13.
三个荷包蛋     
我最喜欢吃荷包蛋。有一天,妈妈做了两碗面条,一个碗里卧着一个荷包蛋,另一碗里没有。妈妈问:“女儿,你选哪一碗?”我立刻说:“我选有蛋的那碗!”可是正当我津津有味地吃着鸡蛋面的时候,妈妈却在另一碗里挑出了两个荷包蛋——原来这两个荷包蛋藏在面条下面!这时,妈妈说:“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相似文献   

14.
“孔融让梨”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孔融4岁时,全家人吃梨,父亲让孔融先拿,孔融拿了个最小的梨,他上让哥哥,下让弟弟,父亲夸孔融  相似文献   

15.
四季的雨     
我最爱吃荷包蛋。有一天,妈妈做了两碗面条。一碗面条上面卧着一个荷包蛋,另一碗却没有。妈妈问:“小玲,你吃哪一碗?”我不住思索地说:“当然吃有荷包蛋的那碗。”  相似文献   

16.
昨天晚上,林妈妈家的女儿在冰箱上贴了一张字条:“我早餐想吃面,不加蛋,不加青菜。”第二天一早,林家的早餐以面为主食。女儿食量小,林妈妈为她准备了一小碗的清汤面。儿子正值青春期,运动量大、食量惊人,于是她给儿子准备的是一大碗汤浓料好的什锦面。孰料,儿子一坐上餐桌,望着那一大碗面,顿时怒火中烧:“妈!您当我是猪啊!这么一大碗怎么吃?”看着儿子扭曲变形的怒容,林妈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一)传统式的忠告:走到儿子跟前,苦口婆心地告诉他:“因为你现在正值发育,成长速度快,需要大量的营养,蛋、青菜、肉类各种食物都要多吃。乖!听话…  相似文献   

17.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叫刘金凤,在世的话今年应该是84岁,母亲42岁那年生的我,我是母亲的“老儿子”。农村有个说法,那就是“老来子”身体弱,“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成不了大器。正因为这样我得到母亲格外的呵护,大家喝稀粥时我的碗里总是会厚一些;大家吃炖蛋时孩子企盼的那蛋碗总是我的;难得一吃的白米饭最后的那香脆的锅巴也总有我的……我们家兄弟姊妹三个:大姐、哥哥及最小的我,在那种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供我们读书,把我们养大成人,母亲实在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古时的蒙学范文,许多都已经为人们耳熟能详了.譬如《三字经》中写道:“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有学者这样解说:第一个故事说的是今属湖北省云梦市的黄香小弟弟,非常孝顺他的父母.他家条件不好,母亲在他9岁那年就去世了,父亲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十分辛苦.冬天的时候,他看到床上很冷,体谅到父亲干了一天活睡冷床不容易入睡,就先上床把被子睡暖和了,然后才招呼父亲睡下.夏天的时候,大家都热得睡不着,他先用扇子把枕头和床扇凉,使得父亲能睡得更好.总之,黄香故事就是孩童对待父母的榜样.第二个故事说的是孔融小弟弟,与其兄弟间团结友爱的故事.据说,孔融小时候家里条件很好,爹是山东省曲阜市警备司令,先祖是孔夫子.孔融这一辈是七个兄弟,有一天他父亲让七个兄弟按年龄从小到大挑梨子吃.小弟挑走了一个大的,他却拿了个最小的,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他爹问“那你弟弟更小啊”.孔融答“因为我是哥哥,所以我要让弟弟”.又总之,孔融故事,就是孩童在对待兄弟姊妹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小时了了     
《红领巾》2005,(5)
让我们坐上历史的小船,看看过去时光里的故事吧!东汉有位很有学问的人,叫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小小年纪就已经很有名气了。他十岁的时候,父亲带他去拜访名人李太守。小孔融跟李太守一问一答,处处显得聪明不凡。这时候在座的陈大夫就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就是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可能就不怎么样了。聪明的孔融马上反驳说:“那我想陈大夫小时候一定非常聪明吧!”陈大夫听了,很久都说不出话来。“小时了了”现在用来形容小孩子生性很聪明,但长大了却显得平凡了。所以夸奖别人聪明的时候我们可不能用这…  相似文献   

20.
看过一则小故事。一天,爸爸做了两碗面条,一碗上面有一个荷包蛋,一碗上面一个也没有。让儿子选,儿子选了上面有蛋的那碗,结果却发现另一碗的面条下面竟藏着两个荷包蛋。第二天爸爸做了同样的两碗面,儿子选了上面没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