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学识渊博,著述等身。据上海图书馆统计:仅建国前出版的郭沫若著译就有近两百种之多(《郭沬若著译书目·编例》)。郭沫若在编辑出版自己的书时,很注重书的命名。有的书名从初稿至定稿更易再三;有的书出版后,书名也曾改换多次。总观郭沫若著作的书名,或取书中某一篇目以为全书之名;或综括全书大意另铸新辞,大都是用简洁而又醒目的文字,传神地表达  相似文献   

2.
副刊巧命名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陆机《文赋》的名言。为文作赋如此,为书刊命名就更需要这一手——运用极值原则,高度概括,以一言而统全文的表现功力。《红楼梦》《水浒传》的命名,就是范例。《红楼梦》其名,是作者从《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拟名的比较中定下的。又据说,施耐庵写作《江湖豪客传》脱稿后,反复推敲,对书中情节大都满意,就是觉得书名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本不大也不厚的新书,且不是太贵的书。她有着端庄而秀丽的容颜,封面于一片黑亮中,右上方有约占版面四分之一的充满彩虹的“艺”字,十分绚丽!近处书名、拼音文字、出版社名,均以白色字竖排,占去很少的地方,画面显得活泼、悦目。左下方竖排一行出版社名  相似文献   

4.
新华书店营业员观察购书顾客的心理,总结出购书名言"一看书名二看皮,三看价格四看题".书名取得好不好,书名是不是吸引人,对书的销路影响极大. 同样一部书因为书名的改动而改变命运的例子在中外发行史上数不胜数.如美国一本销售平平的图书<争吵艺术>,改名为<如何符合逻辑地争吵>后,居然立刻就成了畅销书.  相似文献   

5.
<正> 识别图书的文种,关键要记住各国文字的字形特征,以及单词字母和发音符号的规律;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书名、著者、出版事项三方面作为识别每种外文图书文种的辅助手段.当分编一本外文书时,先看书的内容确定类目,然后区分书的文种,同时参考书名,其次参考著者事项,再其次参考这本书的出版者、出版地.1.参考书名区分图书的文种书名反映书的内容,有时在书名事项里就有国名.如:  相似文献   

6.
书名的诱感     
一般说来,书名概括、揭示图书馆的内容。书名这一特征,为分类人员寻找归类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当的途径。例如,《古代汉语语法》,很容易依此书名的指示将之分入H141。书名揭示的内容、主题与其书内容、主题相同或相近的这种特征,经常使分类人员受到诱惑,一看到书名,便以为书名揭示的内容、主题、形式笃定是该书的内容、主题、形式。实际并非如此。《非洲童话选》(〈英〉阿诺特著),书名虽题为“非洲童话”,其实它不是非洲童话,而是作者取材于非洲而创作的富有非洲地方特色、情趣的童话。见书  相似文献   

7.
书名的艺术     
书名的艺术郭以实书名是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写书需要真功夫,取好书名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考虑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文艺书的书名讲究艺术,科技书的书名讲究准确,而科普图书的书名则既要讲究科学,又要讲究艺术。在决定书名时,要考虑读者的水平和心理,运用艺术...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初学新闻写作的农村青年。去年10月份,我想订几份新闻写作刊物,一位朋友向我介绍了贵刊。当时,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订了半年的《新闻通讯》。今年第一期来后,我就迫不急待地翻开贵刊,先把目录看了一遍,再仔细地看完了全部内容。由于看的入了迷,被灯把书的封底给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04,(29):15-15
好名字的意义 对于人和书 都是同样重要的 有的书,看一眼书名 ,就足以抓住读者的心了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作为从事业余新闻写作的一名新兵,通过近几年来的新闻写作实践的得失甘苦,深刻地感受到,存新闻写作的过狂中,也应该给自己写上一副对联,那就是:事事留心皆新闻,处处着眼出佳篇。哲人罗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写作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缺少应有的新闻嗅觉,再能产生轰动效应的新闻也会从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书,根底上很像茶的,有的能慢慢品味,有的只能暂作解渴之用。广州师范学院副教授韩炼的新著《系统新闻写作学》无疑当属前者,可堪一读。“系统”并不是时新之语,但以系统命名,以新闻写作为切入点,在新闻学著作中还不多见。由此而往,对报纸、广播、电视当今三大传媒予以宏观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写作》杂志“读者之声”专栏,每天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关、工矿企业、农村学校、部队等单位读者的来稿。他们当中,有的是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中等学校和高等院校的师生;有的是工厂、企业、农村的业余作者和新闻写作的爱好者;有的是驻守边防的解放军战士;有的是高考落榜的学生。还有为数不多、不甘沉沦的大墙里边的人。这些单位和个人,大多数是连续多年订阅《新闻与写作》刊物的。他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我在审稿工作中发现 ,责任编辑对于书稿的正文、插图、专业内容及名词术语等都比较重视 ,这是对的 ,也是主要的 ,应该坚持下去。但是 ,对于其他一些方面 ,诸如封面、内封、前言及目录等 ,往往容易忽视 ,常常出错。我曾参加过优秀图书评奖工作 ,有的图书本来内容很好 ,就是因为在这些细节上出了问题而落选 ,太可惜了。可见 ,“细微之处有学问”。现在就来谈谈这些细微的问题 ,以便于编辑在审读加工中有所遵循。   一、封面审读加工1 关于书名 :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得有错别字、繁体字(包括请书法家和领导人题写的书名 )。②书名不能“名不…  相似文献   

14.
副刊巧命名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陆机《文赋》的名言。为文作赋如此,为书刊命名就更需要这一手——运用极值原则,高度概括,以一言而统全文的表现功力。《红楼梦》《水浒传》的命名,就是范例。《红楼梦》其名,是作者从《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拟名的比较中定下的。又据说,施耐庵写作《江湖豪客传》脱稿后,反复推敲,对书中情节大都满意,就是觉得书名欠佳。后来,还是听取了学生罗贯中改名《水浒传》的建议,才连声称“妙”说:“水浒”即水边之意,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 ,图书品种和数量增长很快。即使是同类或是类似内容图书 ,其书名也足以令人眼花缭乱。要想让图书书名得到读者的瞩目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文艺作品中 ,利用书名的标新立异来吸引读者已十分常见 ,出于竞争的需要 ,取书名往往极尽夸张和渲染之能事 ;而对于非文艺作品 ,书名则很少会考虑到吸引读者和影响读者等因素 ,往往仅限于概括图书内容和相互区别的作用。事实上 ,对于科技类专业图书 ,除却图书内容质量和装帧质量等基本要素 ,不一样的书名也可能带来不同的出版效果。对书名作用的认识始于数年前曾担当责任编辑的一本书 ,书的…  相似文献   

16.
黄威 《兰台世界》2017,(6):84-86
《玉台新咏》一书共有"玉台新咏集""玉台新咏""玉台集""玉台""新咏"五种称谓。其中",玉台新咏集"是题写在全书首卷卷端的全称";玉台新咏""玉台集"则是题于卷尾处的书名简称";玉台""新咏"二名则是后人为了行文称引方便或诗文创作中追求句式与声律上的和谐而使用的书名简称,并非正式书名。  相似文献   

17.
里尔克并没有写过一本名为《艺术家画像》的书。以这个书名出版的这部书,实际上包括了里尔克的两本书《沃尔普斯维德画派》和《奥居斯特罗丹》。最先起意将此书收入“经典散文译丛”是选中了前一种,后因字数不足,而将已出过一个译本的《罗丹》补入。等到书稿编辑完成,回头再看书名时,“沃尔普斯维德画派”这名既长,且拗口,还陌生。责编来跟我商量取什么名好。为通俗起见,拟了个“艺术家画像”,只不过是对两本书内容的概括。当初,里尔克应出版社之邀撰写艺术家评传时,“一半是乐趣,一半是苦役”。因为当时诗人衣食无着,为挣碗饭…  相似文献   

18.
图书"附属品"功能的深度发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苗 《编辑之友》2002,(5):28-29
"读者不仅是根据书名和作者名来选择书,常常也会出于一种说不出的原因,想看看书而去书店.在这种场合,有时会发现一本非常合乎自己心意的书.于是就拿在手里,看看腰带①上的内容介绍,翻看一下后记、前言和目录,然后哗啦哗啦地整个翻几遍,顺便阅读几行正文.书名和作者名慢慢地印入脑海中,于是付款买书."②这是日本著名装帧设计大师菊地信义的一段话,它揭示了门市销售的一种普遍情形.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看皮也是为了看题,因为书皮上有书名,书名就是整部作品的题。题目命得好,尤如画龙点睛,不仅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而且能使作品大为生色。作为一个编辑,万万不能忽视这一问题。要懂得书名的作用,命题的要求,以及发现问题后会妥善处理。一、书名的作用书名除了是一本书的代号,便于称呼之外,对科技图书来说,主要特点和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揭示作品的主题主题是作品内容所表达的中心问题,它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同类型的作品,主题的涵义和体现方式不尽相同。对文学作品来说,主题是中心思想,书名多是含蓄地、抽象地,间  相似文献   

20.
先有事实后有报道 ,这是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但是 ,在新闻传播策划的实践中却常常发生与此相悖的情况。有的是先于事实进行报道 ,有的是人为地制造新闻进行报道 ,有的是违背事实进行报道 ,有的是知识贫乏、哗众取宠造成新闻失真 ,有的则是因现代化的电脑制作技术造假使新闻失实 ,等等。根据新形势下新闻失实的新特点 ,采取新的纠偏措施 ,这是新闻传播策划者不得不考虑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