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初中物理课改实施提出了三种走向建议:“走向科学本位”,“走向体验性课程”,“走向程序性思维”。也就是说,初中物理教学应该以提高科学素养为目标,凸显学科特征,逐步培养物理思维;在课程实施时要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生活经验,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乃至与生命的同步发展;教学过程就是一种思维的整理过程,其目的是把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联系的桥梁就是程序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刘德武先生指出,儿童的学习活动是他们全部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应与他们身心全面发展过程同步。基于此,数学教师就应力求"跳出数学教数学"。这里提到两个"数学",前者指数学课本和数学课堂,后者指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思想等。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意思是数学教师不要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地捆绑在教科书里,硬啃那些小学生们认为枯燥的公式和定义,而应该勇敢地从书本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教学活动,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与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试论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提升人的生活意义、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旨归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建构人的完满精神世界的过程。课堂教学走向生活世界的基本策略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打通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关注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建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5.
黄丽华 《云南教育》2004,(25):20-2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既是整个语文课程实施的要求,也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它要求语文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忽视学生的生活背景和个性体验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自然具有陶冶身心、审美、科学研究等多重价值,是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源泉。然而,因为远离自然和生活,儿童的学习变成了存储知识的过程,知识成为无法运转的重物,学生对知识和学习的态度也变得日趋冷漠。经常让儿童有机会到自然界去旅行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为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回归自然打开了一扇门,让学生真实地沉浸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和体验接触自然的乐趣,从而培养健全、积极向上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自然具有陶冶身心、审美、科学研究等多重价值,是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源泉。然而,因为远离自然和生活,儿童的学习变成了存储知识的过程,知识成为无法运转的“重物”,学生对知识和学习的态度也变得日趋冷漠。经常让儿童有机会到自然界去旅行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为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回归自然打开了一扇门,让学生真实地沉浸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和体验接触自然的乐趣,从而培养健全、积极向上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初中物理课改实施提出了三种走向建议:“走向科学本位”,“走向体验性课程”,“走向程序性思维”。也就是说,初中物理教学应该以提高科学素养为目标,凸显学科特征,逐步培养物理思维;在课程实施时要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生活经验,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乃至与生命的同步发展;教学过程就是一种思维的整理过程,其目的是把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联系的桥梁就是程序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王文华 《时代教育》2006,(12):24-24,3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络的普及,高等院校“围墙”的屏障作用正在减弱或消失。大学再也不能将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而应该走向社会,把开放作为自身发展的理念,更多的融入到社会文化建设中去,围绕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技能素质、身心素质等全方位素质的提高创造新的校园文化增长点。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走向社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教学的应然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着与众不同的实践价值取向;主体作用重儿童的自主性,学习过程重学生在生活世界的过程体验和感悟,学习结果既重知识的获得又重精神的培养。探究性教学是基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教学,与此相应,探究性教学理应走向:知识获得同时的科学技能掌握、科学精神和情感培养的教学目的.教学生活化的过程取向,多维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2007,(3):10-10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攀峰博士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发表了《论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学目的观》一文,文中提出,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与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在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走向可能生活的动态生成过程。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目的:一是基础性目的,即教学活动应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二是发展性目的,即教学活动应积极建构学生完满的可能生活,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建构完满的可能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其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建构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教育内容唯有 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才能帮 助学生认识、参与社会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对道德进 行体验、认识,进而成为社会合格的一员。然而长期 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传 统德育常把学生作为一种工具来进行培养,忽略对学 生生命和精神的关怀,忽视对学生人生目的、人生意 义的指导,忽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忽视学生健全人 格的培养。为此,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儿童生活,积极 有效地把德育内容从教科书拓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 间,构建开放的德育体系,选择和运用开放的教育方 法和途径,使学校从孤立的、封闭的、与外界脱离的 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 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3.
品德课堂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的过程。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属于精心选择的“美好生活图景”,而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走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儿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提升人的生活意义、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指归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建构人的完满精神世界的过程。课堂教学走向生活世界的基本策略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打通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关注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建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认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6.
游戏是儿童学习和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部分活动内容,尤其是在学习活动中应用游戏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儿童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应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将游戏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本文将分析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活动中趣味性游戏的应用途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语言的源头,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学习英语也不例外。《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联姻”,让英语走向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中生活。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除了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外,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还可以和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课余活动以及其他各科学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那么,如何让小学语文作业走向开放呢?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 ,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 ,认识的偏狭加之“应试”的指向 ,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在常年笔与纸的机械摩擦中 ,学生逐渐消钝了语文学习的热情 ,衰减了语文学习的灵性 ,遏制了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发展性作业 ,强调学生是作业的主体 ,注重发挥学生作业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他们在能动的创造性的作业活动中 ,获取生动、活泼、完满的发展。一、发展性作业的价值取向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发展性作业主张学生走向社会 ,走向生活 ,走向自…  相似文献   

20.
所谓解放儿童,实质上是改变对儿童的看法,即将儿童当“人”看,让他拥有着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和选择权利,而不是成人的附庸、任人支配的“小羔羊”;将儿童当“儿童”看,承认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而不仅仅将它看作成人的预备;在儿童的成长阶段提供与之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让他们的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的伸展,还幸福于儿童。从哲学的高度看,解放儿童的基本内涵,就是真正把儿童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选择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和创造的主体,并根据这种哲学意义上的儿童观,把儿童真正培养成为创造历史的主体。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向人的自由和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