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9,(10):18-18
李指导是我的教练,我们俩也曾一起打过世界比赛。那是1973年的32届世乒赛,李指导已经30岁了,身份是运动员兼教练员,那是他最后一次在世界比赛中登场,只报了单项,最后单打进了前8名。  相似文献   

2.
运用系统科学思想指导射击运动训练的体会张恒(国家射击队100041)对于系统科学,至今我还是一个门外汉。能参加这次系统科学与体育研讨会,给我提供了一次学习的好机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在此,我谈一点运用系统科学思想指导射击运动训练不成熟的肤浅体会,希望得...  相似文献   

3.
首届世界乒乓球俱乐部锦标赛决赛,也许是蔡振华最后一次为王涛作临场指导了。因为王涛已决定打完本赛季的联赛之后将正式挂拍。与此同时,由王涛本人主演的电视剧《好儿王涛》也将在近期上映。在第43届和44届世乒赛为中国队立下赫赫战功的王涛准备以一部影视作品为自己的运动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第45届世乒赛单项比赛期间,我采访了几名外国选手,在他们眼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王涛。  相似文献   

4.
孔令辉 《乒乓世界》2013,(12):56-56
李晓霞是队里唯一一位人大代表,非常光荣 2013年女队的年度人物毋庸置疑是李晓霞。从年初的封闭训练开始,李晓霞就非常稳定,在训练中很投入,每天按部就班地训练、治疗、准备,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完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做到什么样。李晓霞这么多年来和李指导(李隼)配合也终于默契到了一个高度。  相似文献   

5.
突如其来的胜利 1997年,是我运动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年。 来国家队10个月后,我就被调到了陈雄教练组里。陈指导是湖南人,和我是同乡,我还是个细伢子的时候,他就在省里看过我训练了。可是当时听说要到他手下训练,我心里还有点不乐意呢!因为我当时在王红卫教练那组练得很好,而且训练气氛轻松快乐;而陈指导在训练  相似文献   

6.
晏学宁 《乒乓世界》2001,(12):13-15
初冬的一个傍晚,我到训练馆找刘国梁,正好赶上男队下课前集合站队,教研组组长尹霄对下午的发球训练进行了总结,要求队员在练习发球时要注意按照新规则训练,希望大家开动脑筋,认真钻研,探索新的方法,他指出单明杰的反手发球比较有特点,值得借鉴。队伍解散后,我询问尹指导是不是已经针对新规则制定了训练计划,他说现在队员还处于恢复性训练阶段,到冬训时会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训练计划。其中改进发球将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过了一会儿,刘国梁在我身边坐下来,我问他训练时改变发球动作的感受如何,他说现在还找不到感觉呢。之后,我们的话题转到了九运会和他的搭档王涛身上。  相似文献   

7.
第六章毛泽东称他是管六亿人民大事的人我给你提个意见1953年外号“地雷”的王涛调到体委办公厅任秘书科长不久,就和荣高棠产生一次冲突。一天上班时,王涛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王涛拿起话筒,就听见电话那边传来荣高棠一嗓子:“你是王涛吗?!”“是……”“你过来。”电话里传来荣高棠的一声吼。王涛心想坏了,赶忙跑到荣高棠办公室。那时荣高棠的脾气急是全体委有名的,他对工作要求严,谁有错误训起来毫不留情,包括当众训管平。所以机关里不少干部,特别是常出错的人见他顿时矮半截,溜着边走。王涛进门就问:“荣主任,叫我干什…  相似文献   

8.
“紧凑点,盯住球,好,发力,对,对……”在我耳边这样不断提醒我的人是我的新教练李隼。李指导是去年四十四届世乒赛前一个月才从曾传强教练手里接管我的训练的(因为曾教练退休了);当时我们正在备战世乒赛,对换教练.说实话,我心里一点数都没有。新教练对我的打法是否了解?会不会改变我的技术风格?面临大赛,我一直都不踏实。认第一天开始训练,李指导就在观察我的打法,也在慢慢地改变着我的技术风格。我打球的力量比较小,跑动范围不大,打球的杀伤力不够,这是我一直想解决的问题,可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李指导就从杀伤力突破…  相似文献   

9.
笑傲江湖     
焦点聚光王涛由国家队黯然退出,并没有引起人大的波澜。国家队目前锋线人才济济,人高中锋上亦有黎兵、宿茂臻做为首选人物,王涛的确机会很少。王涛离队的原因,却引起众家评说。捕风捉影,炮制花边新闻历来是国人的通病,倒是王涛一脸坦然,回母队后尽心尽力,有几分男人本色。掌门堂座健力宝青年队有着一个精干的教练组,在今后几年,他们将担负起健力宝队的整个训练工作,做为中同足球一支很有力量的后备队伍,人们对他们寄以很人的希望,摆在整个教练组面前的任务也是相当紧迫,他们已立下军令状,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中要杀入八强。(左…  相似文献   

10.
又一次封闭训练结束了,对我来说这四十天的封闭训练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通过这一段系统的训练,我感觉自己无论在技战术还是比赛能力方面都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切都和我的主管教练李晓东辛勤的工作分不开。记得封闭训练刚开始的几天里,我训练总是进人不了状态,情绪特别急躁,训练质量下降,比赛打得没有生气,水平不能充分发挥,尤其是技战术变化显得特别薄弱。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李指导找我谈了一次话,问我对自己这段的训练有何感觉。我说:"我总是对自己要求过高,什么球都要打上,丢了几个球,情绪就特别急躁,以至于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于体育高考生的训练指导工作,不同于课余训练,其主要任务是升学。应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训练指导工作,提高其升学率,笔者带过几届学生,现在谈谈我的体会。一、及早动手,组队训练学生进入高三阶段,学习非常紧张,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文化课的学习、复习上,这时在县、市业余体校训练的学生一般也都停止了训练。从体育考生的来源看,一是部分学生曾在县、校田径队进行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3,(7):46-46
在封闭训练期间,乔指导(乔晓卫)对我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我没打过世乒赛,参加公开赛都很少,也不知道上场后自己能打成什么样,所以练习得非常刻苦。但是我没给自己定目标,孔指导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在世乒赛上每赢一场球都是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13.
风平浪静 2002年12月26日,王涛宣布退役 点评:王涛向外界发布退役的消息,与宿茂臻也就隔了不到两天。如果不是有记者问起,王涛好像并不愿意主动把这个消息透露出来,更别说什么为此召开新闻发布会和举行仪式了。 做球员做到像王涛这样,其实并不容易。这位中国职业联赛以来真正的射手王,早就做到了荣辱不惊。在大连,他可以和队友一道轻松拿回4个联赛冠军;在北京,他也可以带着一班小兄弟为保级而战。 从夺冠到保级,王涛在每一个俱乐部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宿茂臻的宣泄相比,多年之后,王涛的淡然可能更令人怀念…  相似文献   

14.
初冬的一个傍晚,我到训练馆找刘国梁,正好赶上男队下课前集合站队,教研组组长尹霄对下午的发球训练进行了总结,要求队员在练习发球时要注意按照新规则训练,希望大家开动脑筋,认真钻研,探索新的方法,他指出单明杰的反手发球比较有特点,值得借鉴。 队伍解散后,我询问尹指导是不是已经针对新规则制定了训练计划,他说现在队员还处于恢复性训练阶段,到冬训时会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训练计划,其中改进发球将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过了一会儿,刘国梁在我身边坐下来,我问他训练时改变发球动作的感受如何,他说现在还找不到感觉呢。之后,我们的话题转到了九运会和他的搭档王涛身上——  相似文献   

15.
高校招生中报考体育院校的高中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给普通中学的体育工作增添了一项新的内容。在对考生的训练指导问题上,有加以探讨的必要,根据我多年以来的体会,认为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一、合理安排训练时间高中毕业生的学习任务很繁重,与体育训练有冲突,因此,训练最好安排在课余进行。每日早晨可进行30分钟的一般身体练习(然后参加早自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训练一小时,星期日训练两小时,寒暑假集中训练一段时间。这样有两个好处:一  相似文献   

16.
北京铁路子弟二中王佳迪: 在国安队的历届球员中,我最喜欢和敬佩的是 王涛,不仅因为他和我五百年前是一家,更因为他老 成、沉稳的人品和令人折服的球技。 王涛,只要看看地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喜看那倔 强竖立的头发,信任、佩服和喜爱之情就油然而生。 曾经也很喜爱高峰,但我觉得王涛比“浪子”踏实肯干。在最初进入国安队时,事业上他并非顺心如意,但是我却并没有看到他像别人那样满腹牢骚,大肆宣扬,借机炒作,而是以精湛的球技征服教练。他在赛场上尽情驰骋,大展雄风,结了关心他的球迷一个精彩的答复。这不正是一个铮铮锐气的足…  相似文献   

17.
只要一提起女儿,幸福就立刻写在王涛的脸上,谈话两句不到,他便开始乐滋滋地对旁人说:“我女儿,漂亮!大眼睛!她……”所以现在和王涛认识的人都知道,我们的乒乓国手王涛有一个漂亮千金,叫王佳婷。 小佳婷正是在1997年八运会前夕出生的。当大夫把女儿抱出来后,王涛得知了母女平安,深深地看了一眼女儿,便匆匆地乘上飞机,赶往上海的八运赛场。当王涛拿到了男单冠军,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道:“我这个冠军是给我女儿的。”此刻王涛不知道女儿有没有变化,在印象中只清晰地记得,在医院中看到的那一眼,襁褓中的女儿,红扑扑的脸蛋,努着嘴,眼睛还睁不开呢!  相似文献   

18.
孙海平指导谈训练(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教练员工作已整整20年了,如果从做运动员算起,接触田径项目有3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成功的地方,主要是后期,前些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确实也有很多的教训。可以说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在不断地找问题、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不断地加以总结和反思,发现了很多问题和值得改进的地方,特别是近几年,在训练观念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通过三个步骤来体现的:第一,是自己做运动员时的经历;第二,是从教过我的11位老师和教练员身上学到的东西;第三是自己做教练员后在对知识改造更新过程中得到的提高和升华。我做运动员时训练非常刻苦,经常是一天四练(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一周24次课,可成绩还是提不高,还总觉得练得不够,于是周日上午就再加一次课,一共练25次,训练的刻苦程度当时在上海队是出了名的。可结果是成绩却没有提高,当时在组里虽不是最差的,也是倒数几位的。不仅如此,还带来一身的伤病,到1978年就再也练不下去了,只好考入上海体院去上学。读了四年书,留校做了两年教师,1984年又回到上海队做教练员。过去写过一些关于训练的东西,现在看来只是当时的想法,不够成熟,当然也不是说现在的就都正确,有些东西还是在摸索、思考和完善中。今天主要讲一些对跨栏训练比较成功的地方和一些问题,都是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高考中,100米跑是必考项目,也是最主要的考试项目,它的成绩好坏直接关系到专业总分的高低。本人多年从事高三体育考生训练工作,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独特经验,兹介绍给同志们,与大家共勉。一、从摆臂技术抓起几乎所有的体育考生部是到高三时才开始选择报考体育,从来没有训练过,专业训练基础为零,起点成绩也几乎为零,这就给训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教练的训练指导造成很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从100  相似文献   

20.
指导棋教室     
陈祖德老师对少年儿童的培养一贯很重视,常抽空亲自指导。我有幸请到陈老师来我的培训班与学生王昊洋和郭明鑫同时下了二盘让二子的指导棋,其结果是一胜一负。下面向大家介绍的是陈老师与王昊洋的指导对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