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变厌学为乐学。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只要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结果老师不但说得快,而且对。惊叹之余,学生急于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这时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越清晰,思维活动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用"激将"的方法设疑:"你们随便说出一个多位数,大家都不用笔算,看谁先很快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还是老师很快说出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这时学生觉得新奇:"老师有什么诀窍?"不等教师提问,学生们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澈活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1.激发兴趣,使厌学变乐学。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曾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我首先充分利用新知识与旧知识、已有知识与未学知识,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临界点,精心设疑,创设能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突破认知界面。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以在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设疑:是否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呢?然后让学生用3、4、5这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去验证、去发现。这样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设疑,就能迅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相似文献   

4.
[片段一]新课开始,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为本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提供了激疑的源头。教师让学生任意报几个数,老师迅速说出它能否被3整除,其他同学用笔算验证。当学生说出的数都被教师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时,学生露出了惊奇、佩服的表情,个个跃跃欲试。学生的求知欲被激起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39、57...  相似文献   

5.
[片段一]新课开始,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为本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提供了激疑的源头。教师让学生任意报几个数,老师迅速说出它能否被3整除,其他同学用笔算验证。当学生说出的数都被教师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时,学生露出了惊奇、佩服的表情,个个跃跃欲试。学生的求知欲被激起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39、5739"这两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迅速说能被3整除。这两个数确实是能被3整除,但当老师问到为什么时,学生回答说:"我想个  相似文献   

6.
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势利导,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如教“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随意说一些自然数,教师立即便能说出哪些数能被2、3、5整除,学生又惊奇又羡慕,产生了“老师是怎么知道的”疑问。  相似文献   

7.
宋荣琴 《成才之路》2014,(21):60-60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提供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信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如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题”时,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小鸟、1只鸡、3只鹿、1只大象、2只狮子、8只鸭……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二、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新课伊始,教师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学习目标,使知、情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教师的精彩表现令学生们既惊讶又羡慕。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儿童都具有好奇的天性,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使学生把学习知识当作一种自我需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以激发学生追根问底的学习欲望。一位教师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修订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验证,理解和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2.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组数游戏:请用3、4、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能被2整除。学生说出后让他们回答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同样用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学生回答后问:你又是怎么…  相似文献   

10.
不赞成学生课前预习的老师,说到底就是害怕教学不能按照自己课前的预设进行。他们期望学生都是“零认知”,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然后引导学生钻入一个又一个预设好的“精彩圈套”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呈现热烈的教学场景。对于这种现象,作者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难道不预习,学生就对新知识什么都不知道了吗?我曾听过“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请学生随意说出一个自然数,教师就能马上判断能不能被3整除。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学生不屑一顾地说:“我也能这样。”但是这个学生的手举了又举,教师却视而不见。课堂…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并且,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学习,注意力最集中,接受新知识最容易,记忆东西最牢固,思维最活跃、最敏捷。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一、创设情境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上课可从玩、趣、疑入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新问题的积极性“。玩”能唤起学生热烈的情绪“;趣”能使学生心情愉悦,唤起学习动机“;疑”能激起思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就会体验到学中有乐、其乐无穷的滋味。二、精心设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恰当的质疑问…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 ,教学是一门科学 ,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所谓“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其精髓也就在这个活字上。那么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 ?一、唱好课始“开讲”曲这是激活数学课堂的重要一步。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 ,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利用开讲的艺术去粘住学生的心 ,从课的开始就要使学生跃跃欲试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对开讲的总体要求是“疑”、“趣”、“情”。例如 :在教学“被 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我设计了“考考老师”的活动 ,学生说出一个数 ,老师立即判断这个数能否被 2、3、5整除 ,教师面对同学的提问 ,对答如流 ,准…  相似文献   

13.
发现法又称问题探索法。它的特点是教师不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替学生创设情境,启发诱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用发现法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有益的尝试。今简介如下: 一、创设情境,设疑置难教师在复习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应用教材中集合、对应的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一些3的倍数。如3、6、9、12、15、18、21、24、27、30……使他们看出能被3整除的数不能象能被2或5整除的数那样,它的个位上没有什么特征可找,从而防止知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 :“学贵有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 ,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 ,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可见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培养师生情感 ,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质疑的勇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兴趣是思维的动力 ,兴趣可以使学生思维变得丰富 ,变得活跃 ,尤其是初中生 ,正处于创新才能的闪光年华 ,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培养和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15.
一、导入新课设疑,引人入胜,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探求新知 教师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要挖掘数学的魅力,设计出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教学程序,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设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立即转移到课上的兴奋;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展示规律活动的最佳时机。例如:讲“带分数乘法简算”这节课,可以这样引入,先出一道题;1很多学生很快说出了结果,而且能说出自己的算理。老师马上又出了几道: “你还能马上口算出来吗?”这可难住了学生,有的学生忙…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教学如果只着眼于传授知识,是不全面的,只有把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同时变成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想问题,主动探索规律性的知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法,着力激发、诱导和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我在进行“能被3整除的数”的教学中,设计了利用数字3127561908引趣的教学情景:先用硬纸板复盖这组数字,再逐步出现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引起学生探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马宝红 《云南教育》2003,(28):30-31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好学乐学的境界。一、优化新课导入,让学生想学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序幕,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导入新课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很快地吸引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多位数,教师…  相似文献   

18.
唐艳兰 《湖南教育》2005,(14):38-38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那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那么教师该如何使数学教学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一、巧妙设计导入,激发学生思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引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以疑激趣,巧妙设计新课导入。例如:在教“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教师一上课便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学生一听要做游戏,个个精神焕发,情绪高昂。教师接着说:同学们可任意说一个分数,老师都能很快说出它能…  相似文献   

19.
“学贵知疑,疑是悟之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如何教会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疑,是素质教育中值得探导的课题。设疑——导趣兴趣是学习的潜在动力,设疑是激趣的有效措施。数学中抓住契机,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新课伊始,单刀直入:“用数字1、4、7能组成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待学生组成147、174、417、471、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引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 ,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为此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疑” ,在“疑”中产生问题 ,在“疑”中激发兴趣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在创设的情境中引疑激趣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精彩的课堂开头 ,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 ,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 ,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其导入的关键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把知识发生的背景 ,置于一幕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