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职业圈》2006,(7):31
制胜习惯之三:先投资,再调查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觉得很疯狂,而我是这样认为的:你选择项目是按照自己的投资哲学完成的,但是,在你实际投资之前,你并没有投入的感觉.只有在真正投入,尤其是资金投入之后,你才会认真起来.  相似文献   

2.
《职业圈》2006,(7)
不管你做什么事情,是否采用了正确的思考习惯都会决定你的成败。在你改变了思考习惯后,你会发现在市场中稳定盈利原来是这么容易——制胜习惯之三:先投资,再调查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觉得很疯狂,而我是这样认为的:你选择项目是按照自己的投资哲学完成的,但是,在你实际投资之前,你  相似文献   

3.
《职业圈》2006,(6)
不管你做什么事情,是否采用了正确的思考习惯都会决定你的成败。在你改变了思考习惯后,你会发现在市场中稳定盈利原来是这么容易——制胜习惯之二:努力回避风险“要赚大钱,就要冒大险。”这是一个足以致命的投资观念。成功的企业家都会尽可能地回避风险,让潜在损失最小化。作为  相似文献   

4.
《职业圈》2006,(6):31
"要赚大钱,就要冒大险."这是一个足以致命的投资观念. 成功的企业家都会尽可能地回避风险,让潜在损失最小化.作为制胜习惯之一--"永远不要赔钱"的结果,投资者还必须养成努力回避风险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职业圈》2006,(5)
是什么在决定着你的投资成败,哪些近在咫尺的因素悄悄左右着你的命运……冥冥之中,你是否已经找到了成功的钥匙……本期开始,本刊邀请有关专家结合实战与经验,通过系列讲座为您揭示一个又一个制胜秘诀。  相似文献   

6.
《职业圈》2006,(5):34
写在开篇的话 从教学到从商,我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过一个又一个投资失败的例子.我常常在想,在问,就是在我读MBA的时候,理论中浮现的也都是身边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职业圈》2006,(8)
乔治·索罗斯认为:从根本上说,我们所有人的世界观都是有缺陷或扭曲的,所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必然是不完全的,而且常常是错误的。学会不受市场左右成功的投资者都怀有他们自己的信念:他们相信他们理应成功和赚钱;他们相信制造利润和损失的是他们自己,不是市场或某些外部力量。每  相似文献   

8.
《职业圈》2006,(9):31
"现金流第一"并不是一个秘密.一个企业能够发展、成长,甚至在最困难的市场条件下能够生存下来,其核心正是现金流的延续.但是,现金流问题恰恰是初创业者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绛:我不想沾光,更不喜欢张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在书信、电话中联系外,已经有好多年没见到杨绛先生了。近日好不容易得到杨先生接受拜访的首肯,于是有了一次同杨先生长达个把小时的访谈,而且深有感触。 进了房门,室内的摆设同20多年前我初次拜访钱钟书先生时几乎没什么变化。眼前的杨绛先生,步履灵活,眼明耳聪,讲话简洁清晰,绝对不像一位91岁的老人。算我幸运,赶上老人今天兴致很好,不仅十分健谈,而且记性特好,讲起老朋友和多少年的往事,她竟连有些原话和细节都回忆得一清二楚。杨先生的造诣、成就、品格,人们不难列举出许多条,可是经过这次的访谈,留给我印象最突出的,却是她一向拒绝张扬、低调为人的可贵风范。  相似文献   

10.
《陶非陶:我在陶瓷国度的明星历程》一书讲述了一位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他本人聪明、善良、多才多艺,是中国著名相声演员丁广泉的弟子。书中通过这位外国人在中国学习、恋爱、旅游、制陶、练习书法绘画、做沙雕、主持节目、唱京剧、演小品的感受,以及他对于中国的见解,印证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现代中国的巨变,使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中国当今最新的发展进程,向全世界人民传递出中国开放与包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陶非陶:我在陶瓷国度的明星历程》一 书讲述了一位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和感受。 他本人聪明、善良、多才多艺,是中国著名相声演员丁 广泉的弟子。书中通过这位外国人在中国学习、恋爱、 旅游、制陶、练习书法绘画、做沙雕、主持节目、唱京 剧、演小品的感受,以及他对于中国的见解,使读者通 过他的眼睛,印证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现代 中国的巨变,使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中国当今最新的发 展进程,向全世界人民传递出中国开放与包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在南开大学的荷花节上,人们终于有机会见到叶嘉莹先生。这也是叶先生在捐赠了全部财产后首次露面,95岁的她依旧"忧道不忧贫"。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散文诗《墓碣文》与索洛古勃的宗教神秘剧《对另一种存在的烦恼》的主旨都是用人的心灵分裂的方式,表现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探寻和此种探寻中的无量痛苦及无有穷期,陷于绝望与反抗绝望的无尽纠结。两作均呈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似的复调艺术形态。两作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另一种存在的烦恼》呈现为"外在对白"的表相,《墓碣文》有着更为坚实的"内心对白"内核;两作的结尾很不相同,前者是主人公"我"的行将就刑,后者是"我"的逃离—新生,一有耶稣情结,一是战士情怀;在索洛古勃那里,对自身有所犹疑,对外在有所怀疑;而在鲁迅那里,虽然亦不乏类似的心态,却更显舍弃就我而前行的决心。两作还显现出两位作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与艺术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