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既指学生的成长,也应包括教师的发展。在帮助学生实现理想、建构有价值的自我时,教师自身也应该追求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与和谐。针对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成长中由于一系列非教育因素而产生的职业成长"高原现象",教师主体与学校管理者应依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以帮助职业院校教师尽快跨越成长中的"高原",提升其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可概括为: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高尚品德.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有死记硬背、乱套公式、凭空想当然的坏习惯,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交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是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具体实践中的  相似文献   

3.
付立平  米子  熊钰  青鸟 《高中生》2008,(21):40-40
对于理想来说,你只有把它变成脚下的路和生命的一部分,才能成功地够着它。如果你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把理想搁起来,理想就永远是你怅然回首时的一个梦。——摘自《没有时间》  相似文献   

4.
一、旗帜鲜明突出学习目标。跨越“注意障碍”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它是有目的,有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记忆等学习效果,在教学中组织好学生的有意注意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学生有无明确的学习目标,注意力集中程度大不相同,学习效果大相径庭。例如,在“农业区位因素”学习中,有无学案的学习效果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5.
小芳的学习成绩原来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可到了这学期却出现了一种既不上升,也不下降的停滞状态。虽然她的成绩现在已算挺不错了,但老师和家长都觉得她仍有潜力,远未到“巅峰”状态。在学习心理学中,我们把学生出现的学习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做学习的“高原现象”,即学习成绩的曲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有些下降。产生学习“高原现象”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6.
<正>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识字教学也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由于识字量的缺乏,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会遇到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外,小学中低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的最佳时期,但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时期。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然而阅读的质和量都与  相似文献   

7.
历史风云变幻 ,长期以来 ,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 ,学术界围绕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马克思和列宁对跨越论的不同认识及马克思对俄国村社认识进行了阐述 ,指出列宁和马克思对跨越论的不同认识并非简单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当时对俄国村社的性质认识不足等问题。据此 ,又对社会形态更替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对跨越论对东方国家的重大借鉴意义及跨越论所体现的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精神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时下,毕业班的同学都在为高考紧张备战,希望在有限的日子里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有不少同学发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后,成绩寸步难移甚至时高时低,漂浮不定,叫人心急又迷茫。其实,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学习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可以发现学生在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开始进步比较快,待达到一般水平之后,再要向更高水平发展,就很不容易了。比如学习唱歌,从不会唱到会唱,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但要唱出技巧,唱出较高水平就很困难,往往练习相当一段时间也不会有明显进步。这就是“高原现象”。在高原现象发生之后,由于进步很慢,有时经过相当大的努力仍然提高不大,容易使人产生沮丧或急躁情绪,造成学习上的半途而忘废或功败垂成。  相似文献   

10.
正8月13日,四川高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工程师培训开班,来自公司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管理层等相关人员共计40余人参加为期6天的培训学习。据了解,本次培训由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统筹组织,会同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实际上,这次培训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这是四川省创新方法基地整合相关资源,深入企业开展深度培训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是当年吕叔湘先生对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发出的感慨和追问。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这一“高耗低效”的痼疾虽在局部上有所“好转”,但总体而言却仍是“涛声依旧”。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文本阅读,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核心也是以文为本,其基础还是以文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体验文本""再现文本",让"人"与"文"在阅读教学中顺利实现对接,使人本与文本在阅读教学中得到统一,实现阅读教学的"全线提速"。一、实现阅读教学"全线提速"的钥匙在于选准多维视角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3.
曲伟 《中国教工》2011,(4):44-44
日前,广东省湛江市教育工会召开教职工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座谈会,邀请市教育工会心理健康咨询中心20余名心理学专家教授为教职工幸福指数“把脉”。市教育工会主席葛海勇通报了市教育工会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工作。一年来,咨询中心和专家志愿团共接诊460人次,接听热线电话咨询210多人次,由心理志愿团专家教授帮助、疏导、消除职工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会有一段时间学习效率不高,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心理学称此为高考复习期间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不少考生学习出现“高原现象”时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影响心态,影响学习。有的考生误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记不住,脑袋里一团浆糊,因此,失去了对高考的信心。有的考生在产生“高原现象”期间,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由于考生对“高原现象”不了解,又…  相似文献   

15.
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6.
很多学生在高考复习进入后期时.常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感觉学习无法向前推进的现象。其实,这是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这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心理专家通过反复模拟实验发现,人们在技能练习中,成绩并不是直线上升的。“高原现象”是高三复习中的规律性现象。出现高原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复习,学习动机弱化、兴趣降低、情绪厌烦、身体疲劳;其次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一时很难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李漫 《新高考》2008,(12):48-49
临近高三,经常有同学向我求助:"阅读理解我练了那么多,为何不见能力提高呢?"作为一名高三学生,首先要明白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心理学上将其定义为"高原现象"———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现象。如果用曲线图描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它  相似文献   

18.
林逸美同学自从进入高三以来,再也没有参加其他活动,每天进行大量的练习,学习中使出浑身解数,拼尽全力,但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滞不前。这使她情绪低落,觉得自己无法再忍受每天重复“三点一线”单调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plateau phenomenon)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但在“高原现象”之后,曲线仍然可以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20.
<正>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需要对学习成果进行一些检验,于是有了考试,于是有了一个"回头看"的复习过程。而越是在重大的考试之前,语文复习就越容易碰到这种情况:刚开始时,信心十足,学习状态很好,各种题目也可以从容不迫地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