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艳梅 《江苏教育》2008,(13):109-110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该画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放大表现老农的《父亲》已成为中国当代人像油画里程碑式的作品。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父亲》图/罗中立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刻画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形象。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干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写实的描绘,打动了无数人的心。他的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金色的丰收景象,然而他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碗。画家以深沉的感情,写实主义  相似文献   

3.
我伏在桌子上写《父亲》。父亲就坐在我的对面,抽着烟,烟火忽明忽暗,我无法看清他的神态。他问我:“你老看着我干啥?”“没什么,因为我在写东西。”“写东西?写东西你看我干什么?难道与我有关?”“的确有关,因为我在写你。”“嘿嘿,写我?写一个老农?”他把“老农”两个字说得特别重。“老农又怎样,同样是我的父亲!”我脱口而出。猛地,我的心颤了下,我记起“老农”那两个字是我小时候叫出来的! 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爸,你还记得那事?”还没说完,我的眼  相似文献   

4.
自相继发表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后,有评论根据上述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变化,认为余华叙事风格发生明显变化是其由先锋重又回归传统的表现。余华是否已然向传统回归?文章通过解读余华作品中的父亲形象,认为余华虽已进入转型期,但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却仍然保持着与其“先锋期”相似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吴崑 《培训与研究》2009,26(4):8-10
自相继发表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后,有评论根据上述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变化,认为余华叙事风格发生明显变化是其由先锋重又回归传统的表现。余华是否已然向传统回归?文章通过解读余华作品中的父亲形象,认为余华虽已进入转型期,但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却仍然保持着与其“先锋期”相似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王吉灿 《现代语文》2014,(2):148-149
在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不但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范本,同样也是指导学生写作的范本,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散文。《背影》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表现父子之情的作品,同样也是一篇优秀的写作指导范文,通过《背影》的写作方式来指导学生写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父亲     
我伏在桌子上写《父亲》。父亲就坐在我的对面,双腿搁在一把椅子上。他抽着烟,烟火忽明忽暗,烟雾弥漫在我和他之间,我无法看清父亲的神态。父亲发现我在看他,丢了烟蒂,问:“你老看着我干啥?”“没什么,因为我在写东西。”“写东西?写东西你看我干什么?”他脸上的疑惑更重了,“与我有关?”“的确有关。”父亲脸上掠过一丝惊异的神色,我顿了顿说:“我在写你。”“嘿嘿,写我?写一个老农!”他把“老农”这两个字说得特别重。我记起来了,原来那“老农”是我小时候叫过的!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爸,你还记得那事?”大约是…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上,展出了一幅高达2米多的巨幅油画《父亲》。画面是一个纯朴、憨厚的老农,他双手捧着个装满水的大瓷碗,半张着那张干裂的大嘴,嘴里仅剩的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因用超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中国农民,曾经在美术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是对我国农民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所激起的不只是观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对整个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命运的深深思索。  相似文献   

10.
《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两部作品都是巴尔扎克的作品,两部作品都讲述了父亲和女儿之间的故事,但是主题却发生了很大的异化。《高老头》中的父亲对待女儿是一味地付出的,甚至不惜倾其所有,而《欧也妮葛朗台》中的父亲则是非常的吝啬的,甚至对待自己的女儿也不例外,对待女儿非常残忍,为了金钱不惜毁掉女儿一生的幸福。本文对《高老头》以及《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异化主体进行了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主题、社会以及人性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可以说,卡夫卡的一生都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中,而他的所有作品,表现的几乎都是“从我的父亲身边逃脱出来的企图”,而《判决》更是一次长久受压抑的心灵的释放,一次酣畅淋漓的喷发,研究卡夫卡《判决》,从其主人翁格奥尔格和他父亲的冲突中,我们很容易便能窥见到卡夫卡对父亲的恐惧与崇拜的复杂情感,以及不惜以死为注,力求从父亲的阴影中逃遁的压抑心理,这对理解卡夫卡的全部作品将有所提示。  相似文献   

12.
雄雌麻鸭 据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上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雌麻鸭画错了。您画的是雄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原来徐悲鸿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画中雌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如环。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卷曲;雌麻鸭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新教材立足于语文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它去掉了旧教中的一些枯燥内容,增加了不少符合现代中学生心理的作品。 单元教学中,我总是采用整体对比的方法。如《背影》和《父子情》两篇文章,同样都写父亲,朱自清先生在泪光中读父亲的来信时想到了父亲为他做的点点滴滴,并自责自己那时“太聪明”,真情流露,朴实感人;舒乙却不同,他从小就崇拜父亲,虽然父亲并未刻意去做什么,“但他什么都做了,而且做得很漂亮”,深沉的情感,跃然纸上。 再如《散步》表现出一家人的温馨和谐,而《我儿子的一家》文笔轻松。通过对比,我…  相似文献   

14.
阿特伍德的作品多着眼于女性,男性鲜为主角,男性中的父亲形象更是极少受到关注。文章试图从阿特伍德代表作《浮现》与《猫眼》入手,分析其作品中科学家父亲这一独特形象,探究父亲对女主人公的人生、爱情及自我认知等方面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抄写员》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著名作品。写的是一个名叫叙利奥的少年,为了帮助年老的父亲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宁愿缺眠少睡,不顾身体,忍受严厉的责备,瞒着父亲在深夜坚持抄写的故事。表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爱。这个看来似乎平常的家庭生活事件,读来为什么如此亲切动人,我看,作品颇具特色的细节描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作者阅读青年作家刘斌的中篇小说《父亲的土地》的读后感。文章系统地分析了《父亲的土地》这部小说的语言、结构、形象,还阐述了作品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两个鸡蛋》是一篇表现亲情的小说。作品人物简单:柱子和父亲(母亲只是个作为点缀的次要人物)情节简单:柱子返校前,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两个鸡蛋煮熟了给柱子。柱子体谅到父亲的过早衰老和辛苦,把鸡蛋留给了父亲,而父亲趁柱子不注意又把鸡蛋塞进了柱子的包袱里。但是,简单的人物和情节却表现出浓缩的亲情和希望,催人泪下,感人奋进。虽然作品的背景被淡化了,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几件旧衬衣,一罐咸菜,五本书”和“母亲照例出去借钱”“几张皱巴巴的票子”等句子中了解到,故事发生在尚未走出贫困线的农村。顽强地支撑着这个贫困…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镜花缘》是清代小说中高扬女性意识的两部杰作,本文重点探讨两部作品女性意识的艺术表现方式的异同。曹雪芹、李汝珍都选择了远离夫权的少女群像作为传达其女性意识的主体形象,分别创设了一个特定的能够逃离父权的生存空间,让作品中的少女们得以远离男性,逃离夫权、父权的束缚,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女性意识的表现和自己女性观的传达,完成对父权的控诉。不过,从总体上看,《镜花缘》的少女崇拜只是对《红楼梦》的借鉴,它最终没有超越《红楼梦》;而《镜花缘》采用的将父亲排除在叙事外的逃离父权的方法只是貌似《红楼梦》,没有得其精髓,缺少《红楼梦》深厚的内容和悲剧底蕴。  相似文献   

19.
<正>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写起,着重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的强烈反感,表达了对白话文的极力倡导和对封建孝道的无情批判。《父亲的病》写的是父亲的治病过程,主要表达了对庸医故弄玄机、贻误病情的痛恨,以及对病中父亲的复杂情感。《父亲的病》中对孝道的思考与《二十四孝图》中对封建孝道的批判实则是一致的,关于孝道共同的思想内核让这两篇作品有机联结起来。  相似文献   

20.
对比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和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调第头》两部伤口进行比较研究,不难发现两部作品在故障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安排上有极其相似之处,同样描写了父亲对女儿的深情和女儿对父亲的忤逆不孝;两位你亲都年老体弱,面对女儿们的无情无义都呼天抢地咒骂女儿,后来都是悲惨地死去,但由于伤口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环境以及道德规范的不同,两位作家在表现父女之间感情和义务的冲突这样一个共同主题时,又必然表现出复杂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