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今日之行——镇江北固山。北固山不高,名气却不小。刘备招亲之甘露寺雄踞山巅,东吴大将太史慈和鲁肃之陵、北宋词人柳永之墓、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虎口脱险之址等环侍左右……每一处历史陈迹,总能让人回忆起如烟往事。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接受过无数骚人墨客的咏唱,许诨、沈括、苏轼、陆游、辛弃疾等都在此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王湾《次北固山下》与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更是广为传诵。北固山是一座历史的山,一座文化的山,一座精神的山。山下有王湾,山上有稼轩,徜徉其间,你也会和刘备一样,发出天下第一江山的感慨。大江东去多少事,北固山水永铭记。  相似文献   

2.
二十多年前,我在镇江的一座大学里读书。学校离北固山不远,再加上当时进北固山公园不必买门票,所以常去。山门口有字大如斗的"天下第一江山"榜书石刻,  相似文献   

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地素无考究者。其实,从此诗中“江”、“海”交汇之情状、张若虚出访友人之可能性、镇江北固山尤其是焦山有关登览诗所涉“江”、“海”对举之描写、“海门”之词屡屡出现之特殊现象,以及有关焦山登览诗审美意境与《春江花月夜》颇为相似等诸种因素,进行一番切情切景的逻辑推理分析,倒亦大致可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于镇江北固山或焦山,而焦山的可能性则更大。  相似文献   

4.
镇江三山     
江南是水乡,因而山成为珍品。镇江三山,就像三兄弟,山不高,最高的焦山不过70米,北固山和金山才50米左右。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金山有"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传奇,焦山因东汉有个叫焦光的人隐居山中而得名,北固山则有刘备招亲  相似文献   

5.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66岁做江苏镇江知府时写的《南多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1140—1207),山东济南人。在他出生前13年,金兵南侵,徽、钦二帝被掳,中原陷入敌手。宋南渡以后,朝廷置人民痛苦和民族危难于不顾,屈辱求和,苟安江左。辛弃疾始终坚持抗金救国的政治主张,但长期不为朝廷重用。在写这首词前不久,宰相韩侘胄企图以出兵北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了辛弃疾。他们起用辛弃疾,不过是想利用他的名望作北伐的旗帜而已。同年三月,辛弃疾被派到镇江任知府。辛弃疾怀着复杂的心情登临镇江东北的北固亭,不禁感触连翩。  相似文献   

6.
<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京口”,古城名,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又称北固楼、北顾楼,在镇江市北固山上。权臣韩侂胄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主张北伐。年迈的辛弃疾被重新起用,后调任镇江知府。辛弃疾认为,南宋要取得北伐胜利,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韩侂胄等人不但没有采纳,反而对他不满,于是借故将他降官,之后索性调离镇江。调职前夕,辛弃疾登临京口北固亭,眺望江山,抚今追昔,感慨万端,于是写下这首词。  相似文献   

7.
镇江医学院座落在素有“控楚负吴、襟山带江”美称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市。学院北倚气势磅礴的长江,紧傍游览胜地北固山,风景秀丽,环境幽静,实为求学读书的理想境地。镇江医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级医务人才的本科医学院校,她创办于1951年,1980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镇江医学专科学校,1984年6月,经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验收合格,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改称现名。40年来,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和卫生干部万余人,他们在祖国各地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大多  相似文献   

8.
此词作于宋宁宗开禧二年(1205)。当时,独揽军政大权的韩侂胄准备对金用兵,同时召回闲置几达20年之久的辛弃疾,先后任以浙东安扰使和镇江知府。在镇江任上,壮志未泯的辛弃疾积极从事战前准备,屡向当政者提出建议,又对韩一意孤行,轻敌冒进深感忧虑。不久,韩以为北伐的盖世功勋唾于可得,便不愿假手他人,捏造“好色贪财,淫刑聚敛”的罪名,使辛弃疾被劾落职。恢复中原无望,报国素志难酬,作者登上北固亭,怅望中原的破碎山河,不禁思绪万千,对古代英雄业绩的缅怀和对国事的深  相似文献   

9.
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的名作。当时南宋偏安已久,文恬武嬉,战备荒弛,将帅乏人,韩侂胄骄恣轻敌,重用的又是虚有其表之流。词人来到镇江后,一面尽心尽力,为北伐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一面又为自己未被充分信任,不能驰骋疆场、施展将帅之才  相似文献   

10.
玩命北固山     
正5月2日晴今天,我们快乐时光俱乐部的小朋友们一起去北固山玩。来到北固山,已经快到中午了,大家读了北固山的历史故事,然后热火朝天地吃完饭,便开始悠闲的散步之旅。走着,走着,我们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前方是一条危道,一边是山体,另一边是悬崖,旁边的护栏已经锈迹斑斑,关键是就这唯一通道还被一道围墙拦腰截断。我们着急地爬到围墙边,想找出一条回大本营的路,天天妈妈和冬冬妈妈就在下面观望,看看到底有没有路,如果没有路,就只好原路返回  相似文献   

11.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①次:路途中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②江春入旧年:谓旧年未尽,春的气息已到。③"乡书"二句:王湾是洛阳人,意谓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相似文献   

12.
孤城铁瓮(w色ng)四山围,绝顶高秋生落晖。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咚井二下[解说]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在北固山看长江奔流的壮观景象。孤独的镇江城被周围群山紧紧环抱,秋日里,我在北固山顶看夕阳落晖。放眼望只见长江滔滔向东流人大海,青山却好像正在向西飞退。  相似文献   

1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一二0五年,也就是辛弃疾去逝的前两年。当时词人已六十六岁。一二0六年,韩侂胄执政,他想通过北伐来树立个人威望,镇江知府。词人这时虽已年老体衰,但因是北伐金人,收复失地,所以,他积极筹划,奋勇当先,为北伐做准备。一天,他来到镇江北部的北固山上,登临北固亭,遥望江面上的点点帆影,不禁抚今思昔,心潮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词作。词的上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到的山川楼阁,亭台轩榭,自然联想到了古代两位著名的英雄人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里,词人…  相似文献   

14.
(四) 许多评论家、注释家认为辛弃疾的《怀古》写于开禧元年(1205)。我们认为写于嘉泰四年(1204)知镇江府不久。词中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句,这句可以帮助我们考察这首词的写作年代:辛弃疾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的,从这一年到嘉泰四年,按中国记年习惯头尾恰好四十三年。把《怀古》的写作年代确定下来,有助我们对这首词真实思想的理解。辛弃疾就是这一年建议北伐的,韩侂胄就是这一年拜相的。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于该词的系年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写于开禧元年乙丑(一二○五年),一种认为写于嘉泰四年(一二○四年),至今看法不一。澄清这首词的确切写作年月,对于研究辛弃疾在开禧北伐前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有帮助的,故不揣拙陋试述管见如下。该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又有“四十三年”之语,必为辛弃疾晚年在镇江知府任上所作,这一点是无争议的。  相似文献   

16.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岳珂是抗金名将岳飞之孙,一生著述甚富。岳珂自少年时起,就喜好诗文,又因其岳飞之后的身份,而受到很多人的关心和照顾;出仕之后,曾长期任职于镇江,与汇聚于斯的辛弃疾、刘过等名家以及黄机、王迈等少年才俊都有来往;晚年居九江时,来往亦以文人居多。这些作家有的长于诗词,有的长于散文,对岳珂的创作和思想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17.
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历来都被列为高中教材的重要篇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相似文献   

18.
江苏镇江市的北固山上,有一座著名古刹甘露寺,相传在此有一段刘备招亲的故事。至今甘露寺尚有相亲楼及狠石、走马涧、祭江亭等遗迹,使游人发思古之幽情,为“天下第一江山”生色不少。可惜,传说只是传说,事实并非如此。最重要的事实是,在刘备招亲时,还没有甘露寺。据现存最早镇江方志《嘉定镇江志》记载,甘露寺是唐人李德裕于宝历年间(825~826)为唐穆宗祈“冥福”而建。实际上,甘露寺在李德裕以前已经存在。南宋陈天麟《甘露寺重建多景楼记》说“寺兴于唐”,大概是不错的。梁武帝曾登过北固山,当时山上只有一个小亭,而且山路窄狭难行,可见当…  相似文献   

19.
从小就爱李白诗,更爱李白的传奇故事。去年清明时节去当涂县扫墓,返回途中,凭吊了大青山唐代大诗人李白之墓。  相似文献   

20.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忘记了自己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并爱上辛弃疾的了,忘记了小学学他的第一首词是什么,忘记了他出生于哪个朝代,甚至忘记了他字甚号谁……总之,唯一记下来的就只有他的名字:辛弃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