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鉴赏古典诗歌是高考语文试卷的常规题,从2002年开始以主观题的形式来考查,考生普遍感到难度增大了,得分困难了。其实考试说明对鉴赏古典诗歌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很多学生阅读一首古典诗歌作品,往往是"明心"不"明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学阶段的诗歌教学,我认为应追求"四美".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理论与英语诗歌教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英语诗歌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以陌生化理论作指导,能有效地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促使教师坚持对教与学进行研究,重视诗歌的讲授之道,把对诗歌本质的体会、理解和精神传授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诗歌教学真正成为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苏明燕 《文教资料》2008,(32):128-129
面对新课程改革,中学诗歌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调整"是必然的.学生对诗歌的识记和感悟能力,学生口头表述和书面评价能力,学生对诗歌的具体分析与规律点睛能力是当前中学诗歌教学的重点.只有把准目标,我们的诗歌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5.
当下诗坛正在研讨的热点是诗歌能不能读懂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诗歌是高深莫测的,只有有诗歌天赋的作家或诗人才会唤发诗情,创作令人心颤的诗歌,自然诗歌也就成了"神圣之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领悟,也限制了诗歌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有很多的诗歌出现了"惭""愧"等字眼,这些诗歌,一方面表现出了白居易的负罪感心理,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难能可贵的自我批判意识;另一方面,这些诗歌特别是在感伤诗和闲适诗中也体现了作者由负罪感向逍遥闲适心态的转变.本文结合白居易的身世简要分析了他这种转变的心路历程,实际上处于一种进退的矛盾纠缠中.  相似文献   

7.
以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的核心观点"图像论"为理论基础,从语言与世界关系的角度概括诗歌的本质,再从诗歌画面与场景入手,总结当前诗歌教学应具备自觉的理论意识和相应的理论素养,明辨诗歌文体特征,处理好知识、审美和人生三方面的关系,从而实现诗歌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雨巷》的特质在于"朦胧的美",作者的创作态度和读者的多元解读共同成就了美的诞生,对于朦胧的美,并非需要一个确定的答案,把握解读路径才是真正的"点石成金"之术。《雨巷》的音乐性值得解说,但应该打破总是依赖朗读来进行诗歌教学的套路。诗歌是感性的,但诗歌鉴赏恰恰是理性的。要想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就不能总是停留在感性体验的阶段,相反,应该向"声音"背后寻找"意义"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可谓源远流长.众多诗人借助诗歌传情达意,或言志,或抒情.但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们在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往往会运用曲笔.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他们有时移情于景,有时也会运用移情于人的写法,也称"对写".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相似文献   

10.
张际元 《考试周刊》2007,(41):58-59
作者论述了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提升应试技巧的"三读曲"——解读诗歌、审读题目、通读答案。  相似文献   

11.
闺怨诗是以闺中思妇的忧愁哀怨为主要描写内容的诗歌,在古代诗歌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征人之妇的痛苦,受到了诗人们的广泛关注.作者重点分析了以"征妇怨"为描写对象的闺怨诗的特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改菊 《甘肃教育》2020,(2):155-155
意象是中西文学共有的一个概念,有诸多解释,但作为"一种表意性艺术形象",即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的说法被广泛接受。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客观物象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因素。因此,清晰而准确地辨识和理解诗歌"意象",是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走进"诗心"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李瑛  张爱军 《教育与职业》2007,(26):144-145
文章论述了"古代诗歌鉴赏"选修课的整体教学设想,包括教学目的的提出、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要求以及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本"概念的出现体现了人们从关注作者到关注作品的转变,人们对于作品的研究和探讨逐步加深。诗歌作为"最高的语言艺术",是最能体现文学性的一种题材。在对诗歌的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就是对文本的细读。  相似文献   

15.
"文本"概念的出现体现了人们从关注作者到关注作品的转变,人们对于作品的研究和探讨逐步加深.诗歌作为"最高的语言艺术",是最能体现文学性的一种题材.在对诗歌的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就是对文本的细读.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学瑰宝,高中语文教材中也入选一些优秀诗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大纲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歌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因此,有效的诗歌教学至关重要。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从全局把握诗歌,站在主客观两个角度去解读诗歌,使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诗歌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7.
多模态研究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认知语言学范式下,本文拟以视觉诗"40-Love"为例,分析依托于视觉模态和文字模态的隐喻的动态构建.作者认为.该诗歌的视觉模态即graphology(非语言的、有形的图像)前景化主题,构建了隐喻"中年人的婚姻是临界局点(比分40:0)的网球比赛".视觉上的"先形夺人"突显了主题,并使诗歌具有艺术美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歌的图形与文字相互印证或加强,读者在视觉观赏临界局点的网球比赛的同时情感体验看中年夫妻的"千钧一发"的"爱情现状",两个不同城内的成分被建立了联系.多模态分析视觉诗歌的隐喻意义为解读主题和美学价值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描绘塞外雪景的壮诗、美诗,向来为人称伟赞奇。教读本文恰可扣住一"奇"字展开,引导学生感悟、品析诗歌意境之奇绝,揣摩写作手法之奇妙,领悟作者情怀之奇伟,以领悟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作者的浩然情怀。  相似文献   

19.
一、看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二、看作者了解其作品的风格特色,生平经历,便于知人论世,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三、看诗句,读懂诗歌  相似文献   

20.
当下,初中古典诗歌教学面临着一些困境,如教学模式僵化、解读方法单一,缺乏诗歌单元内、单元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的统筹关联以及课内课外的链接阅读,导致学生"诗心"泯然。据此,提出了基于培养"诗心"的古典诗歌教学方法:首先,通过遵循作者的创作方法、引进最新研究成果来创新解读方式;其次,通过发掘课本诗歌的题材、时间、意象的类属特征进行课外诗歌的链接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