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我是学文艺理论的,虽然没有学好,但却读过一些这方面的书.我觉得,凡是好的文艺理论著作,差不多都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知识面宽,内容丰富,读的时候,就像采矿一样,让人不断地有新的发掘和新的发现;二是有整体的构思,能够把所讲的内容贯串起来,形成一个体系,使人懂得这些知识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审美本质特征论”逐渐取得共识。这种文学审美论的建立经历“破”和“立”的过程:“破”的过程包含两种途径,即以“共同美”反拨阶级斗争工具论,以形象思维反拨认识功利论;“立”的过程包含一种途径,即以审美论替代机械反映论。“破”为“立”做好铺垫,“立”最终实现“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学审美超越论》是一本卓有创见、富有个性的文艺理论专著。其个性与创见主要表现在选用极其边缘化的文本,在全新阐述了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审美超越性的同时,提出和阐发了一些独具特色、内涵丰富、很有创造性的学术概念。  相似文献   

5.
文学理论是一门意识形态性很强的人文科学,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难度与深度。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为例,从思维、意识、兴趣、实践等视角出发,提出了关于文学理论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楚辞》与《诗经》都是我国梦幻学创作的重要源头。《楚辞》与《诗经》的梦幻描写相比,《诗经》多侧重于个人日常生活的范畴,而《楚辞》则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7.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现和初步形成,中国当代文学正在经历着位移与嬗变,就其现状和格局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市场文学、准市场文学和非市场文学(其中包括应予查禁的“黑市文学”)。市场文学,准确些说在现阶段应该称作“市场经济初生期文学”,它是按照市场需要、通过市场运作方式进行创作和生产、主要为市场公众文化需要服务从而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市场上流通的文学,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和拥有最多的读者,而且正在迅速发展,必将成为未来文学的主力。从这类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对人本精神的探索、追寻和迷惘式的思考,正是作者在困难的转型过程中试图寻找一种诠释人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最根本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 ,高校文学理论教材 ,在回答文学是什么的问题的时候 ,普遍采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表述。例如由我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和它的修订版 ,都采用了“审美意识形态”这个关键词来说明文学的性质。尽管对这一理论不时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看法 ,但我觉得把文学表述为“审美意识形态” ,仍然是目前最好的一种观点。为什么这样说 ?追溯“审美意识形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们不能不追溯一下“审美意识形态”观点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一语境 ,那么我们似乎可以把文学说成是任何一种事物。因…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在谈到“从意识到科学的发展过程”时曾说,自在而自为存在的东西,“必须是关于精神的东西的知识和关于作为精神的自身的知识”。[1](P15)知识从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性形态向内部自洽的体系化形态的飞跃,并不意味着这种体系真正具有了科学性。只有当这种体系开始对自身进行知识检验并形成系统的“作为精神的自身的知识”的时候,它才真正不仅具有了实践的反思性,而且也具有了理论的科学性。马克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谈论过科学思维的“第二条道路”的。[2](P18)科学作为精神的产物,它既自身相关、自己规定自己,又仿佛离开自己…  相似文献   

10.
韩军 《教育与职业》2004,(24):23-24
审美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和目标,在古典文学的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作者认为应该从文本入手。文章紧扣《世说新语》这一文本,通过三个方面论述了魏晋重神的审美风尚,为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的审美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学是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它在迅速发展中,优秀的网络作品体现出独特的审美特质:审美的虚拟性、互动性、超文本的结构美、符号多元化、娱乐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很好地契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倾向,同时满足了时代的审美需求,所以它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意义和价值.网络文学不仅完全打破了有史以来纸介质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垄断格局,而且以其区别于纸介质印刷文学的创作方式、存在方式、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及价值取向,呈现出主体交互的活性审美、游戏心态的快乐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3.
与纸面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在创作、传播、接受等诸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平民化的审美情趣、互动性的审美过程、读屏化的审美方式、超文本的审美特质,等等。究其成因,集中体现在网络化的传播机制、网民化的创作主体、游戏化的创作动机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主义冲击波"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的重要现象,对此评价褒贬有之."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作家以生活新历者的身份观照生活,以时代的主流话语倾吐对生活的思虑和感悟,把沉重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人文精神融入叙事文本和思维模式,用文学的形式与大众接轨,分享艰难,给人们带来希望,给文坛带来亮色.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手机短信文学反映出生活化、去中心、无深度、消解崇高、解构经典的后现代审美倾向,这是现代人处于文化速食时代并患上孤独焦虑症的必然选择.它有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以俗文化为其本质内涵,但也不缺乏传统文学的主要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拓宽了人类对文学的审美设定.  相似文献   

16.
“意境”一词一经产生就被文学理论界所关注,数千年的沿革变化,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而又符合其本意的阐释。童庆炳先生对意境的界定,虽有其合理的一面,却有失偏颇。重新探讨文学意境,时包括文学鉴赏在内的文学理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话语是节目主持人传递信息的一个凭借。当它以某种独特的语音形象、语词造型或义理意境作用于广大受众时,便会形成多种不同情绪波动的美感形态,借鉴关学上对美的表现形态的分类,章大致将主持人话语的基本形态分为四种:阳刚形态、阴柔形态、凝重形态和奇趣形态。  相似文献   

18.
钱中文、童庆炳等人试图在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之间建立关联,这产生了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的观点.但从构词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偏正结构",落脚点仍然在意识形态之上,并没有摆脱"意识形态中心论".事实上,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是它的本体性质,意识形态只是它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和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载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中,审美的教育也源于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知文学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重树崇高理想,整合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学的审美倾向对高职大学生的影响主要有三:崇尚自由的审美精神,去崇高化、泛娱乐化的审美态度,平庸化、身体化的审美情趣。高职院校要从教育做人的高度,采取园网共建模式,构建综合性立体化高雅校园文化体系,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