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好的报道线索,往往反映了社会的动向。抓住这样的线索,常常可以引出一篇又一篇的新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所在部队有个位于深山老林中的执勤点,在搞好战备工作的前提下,养鸡、喂兔、种菜而致富。一时间成为干部战士的热门话题,并纷纷效仿,我及时采写了综合  相似文献   

2.
差错何其多     
有一本新书,名日《皇宫里的故事》(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介绍明清两代宫廷往事,普及历史知识,立意是好的。但是,我翻了一下,这个只有140页的小册子,差错竟达几十处之多。一、不符合史实。该书开篇第一页说:“故宫……它是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于1406年开始修建的。”这就不对了。史实是修建皇宫在前,迁都北京在后,也就是说,1406年开始修建皇宫,  相似文献   

3.
差错之争     
关于《岁月随想》(下称《岁月》)一书中错误的争论,已经过去,再说没有多大意思;但近日我在书摊偶然购得《匡谬正误——赵忠祥(岁月随想)点校》(下称《点校》)一书,翻了一下,有点想法,不妨再罗嗦几句。 1965年叶圣陶先生写了一本小册子──《评改两篇报道》。叶老选了报纸上发表过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是曾经很引起轰动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就其内容和写法作了细致分析,逐字逐句地对表述不够精确的地方共132处,作了适当修改,并说明修改的理由。这本小书出版后,两篇文章的作者持什么态度,我不得而知,因为当时没有…  相似文献   

4.
消灭差错     
《青年记者》2009,(14):8-8
对媒体上出现的千奇百怪的差错,读者似乎越来越宽容了,媒体人也似乎见怪不怪了,于是就有了“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书”,甚至“无错不成网”之类的调侃。  相似文献   

5.
从事新闻工作十几年来,采写和拍摄过许多新闻。其中孝柳铁路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孙孟喜受贿案,在全省引起很大反响,我与当时《山西日报》驻吕梁记者站站长冯印谱一起对此案进行了追踪报道。 孙孟喜的家住在吕梁行署机关干部宿舍区,他自己当时在27公里外的中阳县铁路工程指挥部上班。1989年5月20日下午,犯罪分子闯入孙家,凶残地杀害了孙孟喜的妻子、14岁的女儿和4岁的妻  相似文献   

6.
李惠东 《青年记者》2009,(14):27-27
近年来,我国报刊媒体文字编校质量下滑现象比较明显,语言失范、语句不畅、逻辑混乱、文理不通、违背常识的差错司空见惯,致使读者对于报刊版面字里行间出现的差错近乎麻木。  相似文献   

7.
笔者作为一名编辑,每天都要审阅大量的通讯员来稿。从这些来稿中,往往能挑出不少语法上的差错。而这些语法差错,大量地表现在语义的搭配和成语的运用上。笔者根据自己的编辑实践,试以若干例句的形式对这两方面的差错加以剖析,以供各位通讯员参考。 语义搭配要合乎事理,合乎逻辑 学过现代汉语的人都知道,汉语组合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组合,一是关联组合。无论是直接组合,还是关联组合,实质问题是语义搭配。也就是说,组合除了要符合语言习惯之外,还必须合乎事理,合乎逻辑。  相似文献   

8.
论图书差错     
最近几年,社会各界对图书报刊的质量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笔者所看到的资料中,有一个地区,书报平均差错率55.5/10000,最高差错率95.5/10000,也就是说,每读二百个字,大概能碰到一处错误,这是十分惊人的。1991、1992年,《新闻出版报,抽查了首都20家报纸、全国30家省报、33家市报,差错最低的是0.88/10000,最高的是42.96/10000。这情况已经引起了新闻出版界的严重注意,采取了各种措施,例如,公开“曝光”,扣发奖金等。这些措施已经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是还没有达到叫各方满意的程度。有一些质量较好的单位,也很难保持巩固。  相似文献   

9.
<正>有人说:"无错不成书。"这话似乎是对我们出版工作者的一个安慰——要消灭图书差错颇不容易,因而一本书出点错误也算不了什么问题。说来也是,图书可能出错的情况也太多了:如作者笔误或作者粗制滥造,而我们的编辑人员又未能发现或未进行认真修改;如原稿字迹潦草,排版人员误排;再如排校失误或编辑、校对人员改错了;等等。看来,要消灭出版物上的差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出版这一方面来说,窃以为  相似文献   

10.
目录差错何其多江达飞目录是书刊的眉眼,是书刊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为读者提供阅读、检查书刊内容之便,还能起“导读”的作用。尤其是刊物,如果目录编排得体、显隐有度、艺术性地赋予装饰,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至于工具类图书,则是读者检索查阅的必备项目...  相似文献   

11.
张港 《今传媒》2003,(2):66
“泱泱”是什么意思? 《新闻战线》2002年11期《新闻鉴赏学的实践基石》文中有“《中外新闻名著鉴赏大辞典》浩浩1000万字,泱泱4000篇,是两个世纪中外新闻长河中历经风雨洗涤而留下的玲珑剔透的贝雕。”  相似文献   

12.
张港 《报刊之友》2003,(2):66-66
  相似文献   

13.
《传媒》2000,(8)
1999年6月一10月一韦鬓1999年6月一10月一韦鬓1999年6月一10月一韦鬓1999年6月一10月一韦鬓1999年6月一10月一韦鬓1999年6月一10月一韦鬓1999年6月一10月一韦鬓报纸差错统计表$《中国剪报》  相似文献   

14.
看大样是夜班编辑工作最后一道程序。为减少差错,提高质量,看大样时既要统揽全局,又要抓住重点。重点有若干。把新闻中的称谓表达准确是其中之一。本文以近段时期《河北日报》二版大样上政治性、政务性新闻的标题为重点对象,分析研究称谓方面的差错。  相似文献   

15.
要使报纸不出差错,从记者到责任编辑、再到总编辑都要做警戒线上的哨兵,都要当好前沿阵地上的排雷手,成为火眼金睛的孙悟空。1.多学习,防止常识性错误。如,一篇新闻稿中有这样一句话:小满已过,立夏就要到来。但实际上,二十四节气中,小满在立夏后面。稍有一点常识的编辑都会想起《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有个编辑在编校稿件时,竟把除  相似文献   

16.
无情的差错     
无情的差错吴鸣差错,是出版物的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它无情地惩罚着人们。下面是部分差错案例,以供出版工作者引以为戒。差错在政治上对人们的惩罚清朝嘉庆帝在批阅奏折时,发现了一个关键性的错字,致使内务大臣六人丢官。乾隆四十五年冬,《四库全书》总裁因出差...  相似文献   

17.
18.
新闻五要素(又称新闻的5个W)将时间(when)列为5个w之首,可见新闻稿件中,对时间的表述要慎之又慎,千万“马虎”不得。近来,《工人日报》频频出现日期及传统节日弄错的情况,其实,避免这类错误只需核实一下日历牌便一目了然。举例如下:2006年2月17日某版《是重点扶植,绝不是国家“包养”》一文中有“2005年11月10日至31日”的提法。日历上是没有11月31日的。又如2006年3月27日某版《建阳农民工讨回赔偿金》一文中,有“定于2005年4月31日前付清”这样的句子。4月也是没有31日的。以上的两例犯了同样常识性的错误,编辑只要稍加注意即可避免。200…  相似文献   

19.
刘君 《网络传播》2006,(9):56-56
在有些网站,网络发稿人和网络编辑是合一的。而在大型网络媒体,是有严格分工的。网络发稿人是把本网记者采写的稿件、本网翻译人员翻议的外电、订阅新华社的稿件发出来,同时转发有合作关系的其他媒体的稿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剪报》协办1999年6月一10月序号原报名文章题目引文误正30《羊城晚报·新闻周刊》老画家路边“采花”惹大祸一个月前离开哪儿哪那3l《华商日报》警惕现代生活“黑色”恋情建筑公程公工32《深圳商报·深圳周末》白发老娘扫街供儿上大学充满希冀翼冀33《中国旅游报》多数美国人愿在家迎接新千年只有8%的消费制定了明确……消费消费者34《中国食品报》秋食四味(桂花)桂元①元宵元①花35(中国气象报》冬季阳光老年人的“补药”常在窗间晒太阳间前报纸差错统计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