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索洛余值法估算出福建省1979—2006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就此对福建经济增长贡献做简要分析。分析表明:(1)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福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经过80年代高位水平波动后,进入90年代呈现微增趋势;(2)1999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经济贡献趋弱。充分表明福建经济增长呈现的资本驱动特征,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资本投入型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对海西经济区增长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海西经济区1991至2008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对海西经济增长的贡献。此外,还对海西经济区各省份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资本投入仍然是海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相比之下较为逊色;海西各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有一定的共性,但也分别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选取安徽省1990-2006年数据,以进口、出口和FDI作为对外开放的替代变量,并测算出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了对外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实证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的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安徽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传递的,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贡献较小,目前安徽省经济增长主要还是由要素投入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1978-2020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变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波动趋势趋于平稳;1978-2019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2.44%,其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26.25%。  相似文献   

5.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TFP及其构成的来源及利用省区面板数据对河南省经济差异性进行测算、分析和描述,旨在为缩小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要缩小河南省区域经济差距,中原城市群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应加大对豫北经济区、豫西豫南经济区、黄淮海经济区的技术扶持和帮助.而豫北经济区、豫西豫南经济区、黄淮海经济区在稳步增加要素投入的同时,应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学习先进地区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应继续加大R&D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支持服务系统,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定伯根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估算出1979-2007年新疆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512 55、0.487 45。进而利用索洛余值法得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0.32%、31.14%、8.54%。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比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采用C—D生产函数法,建立适合中国烟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对1983—2005年中国烟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动作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目前烟草产业在政府规制条件下,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低下,难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以及适应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要求,应努力改变现状,从而为提高中国烟草产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和竞争力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1998~2003年我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趋势,并将其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FS)、纯技术效率(PTE)的变化、规模效率(SE)的变化三大因素。研究发现:保险业的全要素增长率(TFP)呈现遥年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在15.9%;前沿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保险业TFP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保险公司因前沿技术进步平均每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高达16.7个百分点;保险公司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TE)差距拉大,已出现阻碍TFP增长的趋势,这种技术效率的差距不是由于纯技术效率的差异影响而主要是受规模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析对研究我国保险业发展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介绍了malmquist指数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保险市场上的21家代表性保险公司在2005~200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了malmquist指数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不显著;数字经济发展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而非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城市GTFP。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96—2007年间的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详细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但各行业之间差距较大,并且我国高科技产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企业ESG表现越好,全要素生产率越高;(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ESG表现通过增加技术创新投入以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方式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3)异质性检验表明,对于处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的国有企业而言,ESG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因此,政府应对企业ESG实践给予相应的要求和支持,企业应将ESG表现植入发展目标和战略中,以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用面板数据模型估算了1990—2004年间长三角16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估算结果表明:(1)各市全要素生产率大体上经历了高速增长、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和次高速度增长三个阶段;(2)上海市的技术。效率低于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3)苏州的技术效率最高;(4)1999—2004年期间,江苏各市技术效率大体上明显高于浙江各市。为有效提升长三角地区的技术效率,一方面要通过宏观经济调控缓和经济波动,另一方面要吸引外资的同时提升国内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14.
尹宽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1):99-108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6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上升态势,原因在于我国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是得到改善的,西部和中部下降的原因在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上看,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统计学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8-2012年中国文化上市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69家文化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测算并进行了组别分布分析,研究表明:1998-2012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水平为0.78,说明在既定潜在产出不变的前提下还可以节约22%的投入;通过对分布形式及组别分析的探讨可以发现,中国文化企业的业绩提升主要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型方式来实现,而并非通过集约型的生产率提升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降低单位GDP能耗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体系中的两大目标。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该差修正模型对1952—2006年间我国单位GDP能耗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显著且稳定的线性负相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有效地降低单位GDP能耗。同时也显示:工业化会严重破坏两者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引起单位GDP能耗的迅速上升,这可以解释1952—1977年间两者的正相关关系和2002年以后单位GDP能耗的再度上扬。单位GDP能耗、全要素生产率与工业化之间存在的这种实证关系,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就是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基于2004—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二者均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更大;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以及时间异质性;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分别集中在技术效率变动与技术进步,且会通过不同路径分别影响技术效率变动与技术进步。高等教育数量既直接影响技术效率变动,也会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影响技术效率变动,而高等教育质量通过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为助力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提升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应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高等教育在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综述,并以科技创新环境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为一级指标建构江苏省13个省辖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江苏省的13个省辖市,采取因子分析方法,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各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江苏省是我国开放较早、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FDI的不断进入,不仅对江苏省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也促进了江苏省人力资本的不断形成。通过对江苏省FDI和人力资本存量的计量分析,可以得出FDI是江苏省人力资本存量不断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因此,江苏省在制定引进和利用FDI相关政策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其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