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俄国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曾经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履而来的前进”。观察是获得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也是最基本的环节,更是思维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初中科学课程诸多技能目标中最基本的一种能力。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并伴有思维的知觉活动。它是学生认识、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非智因说”在科学性上存在较多问题,突出的是在个体心理结构上的混乱。(一)在“结构”构成成份上的混乱1、“非智因说”明确限定构成主体结构的“智因”、“非智因”都是“心理特征”,认为“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统称”,“非智力因素”是“意向活动在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统称”,其中关于“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关系,关于所谓“意向活动”与认识活动的关系,都有重要的理论问题有待澄清(见下文)。这里只指出,“主体结构”的构成成分仅限于心理特征是不妥的。心理现象的首要事实是心理的活动,心理活动的首要事实是心理现象从发生、进行到完成的“心理过程”。没有过程就无所谓活动,也就谈不上心理状态、心理特征等等。因此,个体心理结构的基础就是心理过程的结构,心理特征等不同系统的结构就建立在这一基础结构之上。  相似文献   

3.
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求异、想像、类比、归纳等活动,并依据已有的材料、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像的思维方法。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启发动手操作,引导观察猜想数学规律是人们在实践中,经过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后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操作进…  相似文献   

4.
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的事实基础上,对未知事物及规律作出的一种大胆假设或提出一些看法。数学猜想就是指依据某些已知事实和数学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作出的一种似真推断,它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活动。“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要善于启发、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猜想,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观察、实验是自然课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的最基本的手段、方法。可以说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的。一种叫直接认识,就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科学考察的主要内容,也是观察和实验。另一种叫做间接认识,是把通过观察、实验获得的事实资料加以整理,经过科学加工(或者叫做思维加工),形成科学概念,认识就大大地发展了一步。有些课中没有观察、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6.
假说与教育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是假说?假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由已知推测未知时所采用的一种思维形式。假说是科学发展形式。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一个新的事实被观察到了,它使得过去用来说明和它同类的事实的方式不中用了。从这一瞬间起,就需要新的说明方式了——它最初仅仅以有限数量的事实和观察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培养学生观察力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也叫“思维知觉”。同时,它与有意注意分不开的,没有稳定的注意,观察便不能长期进行,更主要的是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观察以便获得第一手的有价值的材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对所展示的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思维达到创造性的境地。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十分重视观察,他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观察力是发明创新的前提,没有很强的观察力,就不会有很强的创造力。观察力是源,创造力是流,善于观察,才…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思维活动,一是教师的思维活动,二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这里,思维信息的交流是主要活动的形式。实践表明,教师如能充分而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办事,使师生间的认识程序达到“同步”,引起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目标的重要保证。下面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促使师生的思维“同步”谈点个人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三、让学生自己整理、归纳观察、实验的结果思维活动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及变化规律不可缺少的环节。自然教学中的实验、观察、考察等实践活动只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充分的事实,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让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如果只注重开展实验、观察,而忽视实验、观察后的讨论,其结论的得出没有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这样的教学活动其实是不完整的,也不能说是学生自行获取的知识。要学生归纳观察、实验…  相似文献   

10.
俄国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曾经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履而来的前进”。观察是获得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也是最基本的环节,更是思维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初中科学课程诸多技能目标中最基本的一种能力。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并伴有思维的知觉活动。它是学生认识、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在《科学》学习中,观察能力更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观察是思维的“眼睛”,是学生认识事物的窗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首先通过观察获得感性材料,然后才能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然而,小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观察中存在着种种障碍,影响了思维与智力的发展。本文就小学生在观察中的几种障碍试作浅析,并探讨矫正障碍的对策。一、明确目的,克服观察的盲目性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缺乏主动和自觉,他们观察某一事物往往是盲目的、随意的,或者只注意到次要部分,而忽略主要部分。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商不变性质时,先让学生计算下列一组题目:  相似文献   

12.
要学好作文就必须注意观察生活,这是一条写作的规律。怎样才能培养观察的能力呢?大量事实表明,如果只是看,不动脑,就会有“观”无“察”,熟视无睹。英国画家佐治·伯里曼在《画手百图》中明确指出:“没有思想支配的眼睛,眼睛是盲目的。”观察力强的人,是由于他的思维在观察中起了决定的作用。因此,提高观察力的关键是在于提高观察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思维能力最高的表现。而求异思维则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很重要的思维方法。所谓求异思维,即对事物作特殊的发现,获得新的见解,而不是苟同,不是重复。求异  相似文献   

13.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植物的一生”内容的学习是一次长期的、动态的观察活动。由于他们年龄小、阅历浅,又易于满足,有意注意和坚持性的心理品质并不成熟,因此,我在教学时间上做了较大的调整,指导学生用事实和科学数据说话。一、记录生长变化,获取事实数据观察记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没有观察记录,就无法获取科学事实和数据。因此,教学时,我向学生分发“三卡”、“一图”,“三卡”即凤仙花《生长发育》卡、《高度变化》卡、《研究发现》卡;“一图”即折线统计图。鼓励学生认真观察,随时记录,将“三卡”、“一图”合一,形成一个完整…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有可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我们说想象也是创新,一切创新都离不开想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重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猜想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发现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高斯说:“没有大胆而放肆的猜想,就谈不上科学的发现.”观察、猜想、探究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三复习阶段,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基本知识,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事半功倍,复习效果显著。本文就如何利用习题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谈些体会。一、多题比较,开发定向思维,克服思维的盲目性。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技能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加强对学生的“双基”训练,形成暂时的思维定势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定势是指由于先前的认识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学习活动中思维定势表现为一种采用相同方式进行思维的倾向,它使人们以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认识问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运用得当,能帮助我们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之所以“差”,就在于没有掌握答题的一般规律,靠死记硬背答案,遇到陌生题目,就象没头苍蝇乱撞,要么无言以对,要么“下  相似文献   

17.
张绵 《山东教育》2002,(10):50-50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岁至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对新奇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他还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又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动手操作活动正是学习数学的这样一座桥梁。一、加强操作,有助于学生全面观察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凭着已有的经验和解题模式,一遇到新问题就束手无策,思维缺乏有序性。因此,注重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如何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下面谈几点做法。观察的有序。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与观察是直接相关的,观察事物有序了,认识事物的思考也就有序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将观察的信息准确地输入大脑,促进思维活动的开展。有序观察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训练:①从整体到部分,…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要求和训练学生“说”,以“说”促思,不仅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认识,训练掌握和灵活应用,同时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叙述观察认识与培养思维准确性 训练学生“说”,以“说”促思体现在学生最初感知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应要求和训练学生叙述清观察后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猜想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发现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高斯说:“没有大胆面放肆的猜想,就谈不上科学的发现,”观察、猜想、探究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