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阿尔都塞的主体建构理论为我们揭开意识形态如何作用于现实社会,阿尔都塞对于现存的教育制度剖析是独到的,他为我们展现了我们是如何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下被塑造成为符合统治阶级意志产物的,同时也为我们重新去探索意识形态新的职能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主体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意识形态工作主体思想的借鉴及中国共产党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好传统"的坚持,是植根于整合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主体力量的具体实践。围绕主体是谁、有哪些责任、责任如何履行等问题,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主体重要论述呈现出相对完整的体系结构。新时代必须以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主体重要论述为指导,凝聚思想共识、加强能力建设并建立保障机制,实现意识形态工作主体力量的充分调动与整合。  相似文献   

3.
4.
文章首先对意识形态及主体际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发展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基于学生主体际维度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包括从高校教育主体出发,寻求合适的教育方法;打造精品课程,将意识形态教育重归主阵地;利用网络新媒体,构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  相似文献   

5.
翻译本质上是文化政治的实践,是一种改写的形式,而意识形态会操纵这种对文本的改写,从而影响翻译目的、翻译题材与翻译标准。因为语言天生具有其意识形态性,作为语言转换行为的翻译及其译者与意识形态必然达成事实上的共谋。在翻译研究中引入意识形态批判无疑是翻译批评的一个突破性视角,它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翻译和译者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改革事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中也积聚了不少新的问题,其中教育改革的主体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以往的教育改革主体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该打破这种限制,从更大的社会系统内来审视教育改革的主体及其关系,并在教育改革主体自我变革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的动态、民主、开放的教育改革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说服力,提高其在大学生中的认同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目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存在教育内容枯燥、教育方式陈旧、教育关系不平等的弊端。建构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新模式,教育内容上要从政治话语向文化话语、生活话语转化;教育方式上要从"独白式"教育向"对话式"教育转变;教育关系上要从"我—它"型向"我—你"型嬗变。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双重功能,其中意识形态功能居于支配和主导地位。主体功能的发挥受制于外部环境、前期基础和意识形态掌控缺失等因素的影响,主体自身亦存在主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意识淡漠、教育理念和方法滞后、偏重非意识形态教育、主体之间分工不明与配合不力等微观制约因素。从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出发,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功能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主体认识以培养其投身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感、毫不松懈狠抓队伍建设、引入绩效考核制度以强化意识形态教育激励、整合主体职责以明确个人责任和加强主体合作。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学者基本都已肯定拉康"镜像阶段"理论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关于这两者之间关系的论述似乎已在学界达成一致。但依旧很少有人对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1)中对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援引进行分层解读,通过完整地呈现主体的构建过程,向人们展示资产阶级大主体如何运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来复制象征世界的镜像结构,以保证主体之间持续而自觉地进行彼此之间的相互建构,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主体地位的缺失与回归--对教育主体地位确立的一个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教育本身而言,教师与学生共同扮演了教育中的弱势群体角色。这一主体地位的缺失,如果说在以应试教育为代表的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还能得以默认的话,那么,在以素质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体系中,这一现象就不容再存在了。素质教育从根本上不仅要求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求突出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将二者的主体地位同时确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主体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理论与教学活动的发展,其提出培养具有关心能力的人、围绕关心来设置课程、建立关心型的师生关系等关心教育理论对于新时期我国高校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康有为教育理念和政治思想逻辑起点的“学与时异”观,左右了康氏一生的理论建构与政治行为。导致其一生始终坚持从“经世致用”的立场出发,本着“逆乎常纬”的宗旨,不仅对于世无用的经书本给予怀疑和否定,并以强烈的批判精神向封建专制挑战,从时代政治的角度对传统的经世之学予以新的解释,将西方化与中国传统化做一嫁接,从而建构出一个以“公羊三世说”为核心的政治改良的理论蓝图,一度成为位列中国近代化前沿的政治巨人。但作为今经学的传人,康有为无法彻底超越经世致用的藩篱,其一切政治宣传终究是以儒家化为元点的,反对一切过激行为,以三世说为轨迹,导致其一切政治行为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最终只有回到尊孔与保皇的底线上来,由此而决定了康有为一生只能是兼具维新领袖与尊孔保皇势力代言人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13.
论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客观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客观依据。这是因为:人的本质理论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本质规定;人的需要理论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内在前提;人的主体性理论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机制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晚清民初新式教育的开展,教育经费问题不仅成为一个在诸多场合被拿出来讨论的词语,而凡出现了教育界人士和知识分子吁求其独立化的场景.同绕这一问题的溯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近代以来教育发展的复杂丽相.从停科举后的学产、学款,到教育附加税的出现,乃至民国时期屡起争议的教育经费独立问题,不仅是教育层面的问题,而是牵涉到近代政治...  相似文献   

15.
主体发展性道德教育以发展人为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以人为本”理论是主体发展性道德教育的理论依据。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需要重视和关注主体发展。教育内容政治化、教育目标理想化、教育观念绝对化、教育方法简单化的传统道德教育忽视对主体发展的关注,需要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由传授和接受两个部分构成。接受的状态和效果,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主体教育研究面临着“过时论”、“抽象论”和“终结论”的挑战,需要认真审视主体教育的现实针对性、理论定位和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人的主体性的成长和主体教育的提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尚未过时;主体教育不是抽象的哲学理论,它为当代教育实践明确了新的价值取向,为科学的认识教育活动中人的特性、教育过程的性质以及科学地揭示人的发展机制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立足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带来的活动的交往性,以及文化的群体性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可能和制约,将促动对主体性的内涵、生成发展的机制以及研究范式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年,教育界人士因教育经费陷入极度支绌困境,愤而呼吁教育经费独立,教育独立运动蔚然兴起。《教育杂志》等刊物对教育独立问题进行过广泛的讨论,触及了时代认知的焦点。从后来国民政府时期实行大学院大学区等重要制度的酝酿和实施来看,时人对教育独立问题的认知显然已被付诸实践。当年的认知似乎凸显出教育理想与政治现实之间的不谐情态,更意味着读书人与权势政客在社会良知上的对峙难容。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员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科学 ,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不能自发形成 ,不能一劳永逸 ,必须在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地系统地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大学生存在着突出的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善于运用归因效应、群体心理功能、因材施教、倾听艺术等心理教育方法去打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门,才能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