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鸿章在与俄国商签《中俄密约》期间,与俄方围绕中东路权问题展开了交涉。其所作所为及其主张观点,都服从于他的联俄制日的外交目的,在交涉过程中,其外交立场是积极的。但是,李鸿章企图以路权作为制衡列强在华态势的砝码,恰好又陷入了俄国精心策划的外交阴谋与骗局。联俄制日的外交策略最终招致的只能是误国大错。值得一提的是,若以《中俄密约》的签订给李鸿章冠以出卖中东路权的罪名,则未免失之简单,也有违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依据1896年与清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在我国东北修筑了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北始哈尔滨南抵旅大的一条呈丁字型的铁路。1905年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失败,被迫将长春以南至旅顺口的铁路转让日本,沙俄的势力退至长春以北的“北满”地区。由于以哈尔滨为枢纽,东西横贯东北的中东铁路,依然是联接海参崴至莫斯科铁路交通动脉,因此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宣布中立,并利用中立地位在两大集团间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英国的主导下,协约国与意大利秘密签署《伦敦条约》,将大量原属奥匈帝国的领土许诺给意大利。在"伦敦密约"签署的过程中英国一方面利用土耳其海峡问题力促俄国接受意大利的参战条件,另一方面试图利用意大利制约俄国战后在地中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晚清,"以夷制夷"外交策略大致孕育于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80年代正式形成,特别是在甲午战争期间,晚清政府秉承"以夷制夷"外交思想,采取了"联俄制日"外交,即利用俄国和日本在华利益冲突,使之彼此制约,以达到抵制日本侵略,保护自己的目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联俄制日"不仅没有达到"制日"的目的,反而为俄所用,同其签订了《中俄密约》,为俄国扩大在华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5.
中东铁路,原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新中国成立后,曾改为中长铁路。中东铁路是沙是俄国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于1897年开始修筑,1903年初开始通车,贯通东北三省而与俄境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的“丁”字形铁路。全长2189公里。这条铁路,在近代史上曾是沙俄政府侵略、控制和企图独占中国东北并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激烈争夺的得力工具。中东铁路建成后,沙俄独占我国东北的野心为日本帝国主义所不容,遂于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沙俄战败,1905年割中东铁路长春至旅大段为日…  相似文献   

6.
土耳其是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之下,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国家之一.十月革命中诞生的苏维埃国家,引起了土耳其人民群众的深刻同情.苏联政府放弃了对土耳其领土的一切侵害,放弃了沙皇政府在不平等条约(特权条约制度)的基础上所获得的损害土耳其人民利益的经济和法律的权益.苏联政府公布了沙皇俄国同英、法、意关于瓜分土耳其的密约,揭穿了协约国的侵略计划.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反法西斯同盟共召开了九次国际会议。在这些会议中 ,194 5年 2月 4~ 12日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次。在雅尔塔会议期间 ,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三巨头”围绕德国、联合国、东欧和远东四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磋商 ,达成一系列协议。其中 ,在联合国问题上唇枪舌战你来我往的结果是确立了“雅尔塔公式” ;在远东问题上明争暗斗讨价还价的结果是签署了“雅尔塔密约”。明确“雅尔塔公式”的含义 ,弄清“雅尔塔密约”的内容与性质 ,对于认识雅尔塔会议的实质与历史地位至关重要。故本文将对此作简要介绍。人民教…  相似文献   

8.
东清铁路的修建与李鸿章有着密切的关系。李鸿章作为清末最重要的政府官员和外交家之一,他在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不久,就与俄国进行密切接触。相关史料中仅记载沙皇答应给他300万卢布诱使其最终签订《中俄密约》一事,似乎李鸿章收受300万卢布已成铁证。但李鸿章是在什么情况下收受的?收受了多少?均没有翔实记载,说法众多。本文试图通过最新的历史资料,弥补某些史料中的不足,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1861年实施的农奴制改革,揭开了俄国社会“大改革”的序幕。“大改革”全面影响了俄国的社会生活,涵盖司法、中央和地方行政、教育,经济体制诸多方面。然而在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后,其继任者亚历山大三世取消和修改了“大改革”的诸多政策,使俄国进入“反改革”时期。“反改革”时期俄国政策及其对俄国社会在行政、司法管理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展现“反改革”时期客观真实的俄国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俄国作家果戈理说过:“普希金是一个特殊的现象,也许是俄国精神的惟一现象:他是一个高度发展的俄国人,说不定这样的俄国人要在两百年以后才能够出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重光堂会谈”的由来,会谈中,日、汪双方代表的谈判情况以及汪精卫接到“重光堂密约”时的思想波折,论证了汪精卫是这次会谈的幕后人。  相似文献   

12.
1904——1905年,日、俄两国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了一次强盗式的争夺战争。两以年后,即自1907年至1916年,日、俄两国却又接连四次签订密约,昨天的冤家,今日就握手言欢,国际风云,好似变幻莫测。其实,帝国主义者翻手为云,复手为雨,是有一个“准则”的,  相似文献   

13.
课本有关俄国社会性质的表述前后矛盾。课本第83页在表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时写道:“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据此可知,1861年改革前,俄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农奴制国家”。因此,课本第84页在表述1861年改革的影响时写道:“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一个重要转折点。”课本第100页写道:“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克里米亚…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教学和研究中,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其中一个难于处理的问题,就是关于俄国党成立的时间问题,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究竟是在一八九八年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的,还是一九○三年第二次代表大会成立的?按照传统的说法,包括《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都说一八九八年的“一大”宣告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但实际上党并没有建立起来,党是在一九○三年“二大”时建立的,苏联共产党计算党的代表大会次数时,是从一八九八年“一大”算起的,一直延续到当今的“二十五大”;但是在计算建党的年数时,却又是从一九○三年“二大”算起的。例如,一九五三年苏共曾隆重地纪念了建党五十周年。我国过去出版的一些教材和史书,也是沿用苏联的上述说法。其实,这是自相矛盾的。既承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在一八九八年“一大”成立,又来一个“但是”加以否认,模棱两可,很难自园其说。我认为,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一八九八年成立是对的,有根据的;否认的理由是不充分的,不能令人信服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一八九八年成立,不是偶然的。它是俄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必然结果。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运动,起源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一八八三年成立的以普列汉诺夫为首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解放社”,在理  相似文献   

15.
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八十年代末基本结束,大约经历了四、五十个年头。在俄国工业革命道路上,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使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大大加快。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俄国工业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工业生产量显著提高。棉纺织品产值由1860年的5万卢布增加到1890年的2亿卢布。重工业的增长速度也很快,1890年煤炭产量比1860年增加了19倍,钢产量增加了3倍①。同时,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也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1896年俄国在下诺夫格洛得举行的工业博览会反映了这一时期俄国工业发展状况,博览会发表的“公报”说:“在1882年前,微乎其微的石油、水银,而现在占据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98页:《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一节中,将俄国同英法相提并论,共同称为资本主义列强,欠妥。因为,俄国在欧洲的扩张主要在18世纪;在中亚扩张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才吞并该地区。对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占领则是通过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的克里米亚战争时间则是1853年至1856年初。由此可见,俄国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主要在1861年前。而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前,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课本第83页“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第…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分析俄国问题时,预见俄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证实了马克思的预言。社会跳跃发展的理论依据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社会形态更替是一般规律和特殊形式的统一。社会主义中国也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也有着其本身的合理性、现实性。  相似文献   

18.
1772年、1793和1795年,欧洲最反动的三个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次瓜分了波兰,“曾经是一个比俄国和普鲁士更有文化更强盛的大国”灭亡了。但是,在苏联的各种教科书和专著中却说什么瓜分波兰是普鲁士“建议”的,沙皇政府是“长期反对瓜分和消灭”波兰国家的,而且俄国参加瓜分波兰、侵占波兰大片领土还“有进步意义”。历史真是这样的吗?不。本文就是试图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揭穿沙皇俄国是瓜分波兰的罪魁祸首,说明波兰被瓜分的严重政治后果。  相似文献   

19.
六月     
1951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定名。 1990年6月2日我国首次发布《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896年6月3日清政府同俄国政府签订《中俄密约》。  相似文献   

20.
1877——1878年俄国对土耳其战争的目的在于:取得巴尔干的优势地位,掌握土耳其海峡的控制权(即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土耳其海峡对黑海和地中海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它们是黑海的“门户”,是黑海走向地中海的唯一海上通道。俄国在成为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后,海峡对于其南方的经济和国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就黑海“门户”的占有权,俄、土之间多次地进行战争。1768年——1774年,俄国击败土耳其,迫使土耳其为俄国贸易开放黑海和海峡,之后,俄国又取得了军舰通过海峡的权利。1827年土耳其提出拒绝遵守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