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朱小蔓教授曾说:新的德育教育是渗透德育.她认为德育是“盐”,人不吃盐不行,但也不能单独吃盐,而必须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当中吸收;我们在吸收盐的时候,是看不见盐本身的,因为盐已经融入到各种食物之中,但盐却很自然地被人体吸收.德育也应该如此,它也应该自然而然地融人(即“渗透于”)其他教育之中,包括学科教学的课堂.在活动化的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则具有这种“盐融入水“的无痕效果.  相似文献   

2.
“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如何管理?”针对这一话题,本期选取的一组文章,分别从两个角度做了回答,《釜底抽薪之策》和《变“禁用”为“监管”》两文提出的是加强监督和控制的办法;《治本之策是“疏”》《关键是管住用手机的人》《找到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三篇文章提出则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或许经商与为政原本就技出一门,或许商人与政客本来就是同一类人物的两种身份。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颇有一些融政客商贾于一身,既能畅游宦海,又能播弄商潮的高手,吕不韦就是这种“二合一”的人物。我们曾说过范蠡,他是为政在先,后以为政的智慧经商;吕不韦则在“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之后,以经商的谋略为政。虽然吕不韦后来跃居秦国相位,但与其说他是位一步登天  相似文献   

4.
论徽州商人的义利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徽商崇尚儒家义利观主要是由徽商文化心理特质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徽商崇尚儒家义利观,主要表现在:徽人经商的目的不在于求利而在于谋生,谋生之意出自仁心;徽人经商坚守“先义后利”、“义中取利”的道德准则;徽商因义而用财,不惜耗费大量商业利润用于“义举”。儒家义利观促进徽商沿着封建商帮的轨迹发展,但对徽商向近代商人的演变则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5.
所谓“隐形流失”,是指教师“身在学校心在外”,人还在教师队伍中,课也照样上。但是精力却已有相当一部分放到教学之外,下了课则另有所为,或业余经商,或干第二职业。“隐形流失”的渠道多种多样:自己不直接经商开店,由亲属出面,但一放学,就去帮忙,进货送货,看店练摊,比在学校里还紧张;按要求,上一堂45分钟的课,要花几个小时备课。现在因“商务”缠身,一些教师只花半个小时或十来分钟,甚至不备课就登台施教;把副业看得比正业还重,搞副业他们是全身心投入,干教育则马马虎虎;业余时间忙忙碌碌战商海,人弄得疲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生意”人们自然会想到“做买卖”。司马迁在《史记》中把这种经商活动称作“货殖”,即“以物生物”之意,其实这只是“生意”的一种解释;《晋书.殷仲文传》载“大司马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这里所谓“生意”乃“生机”、“生鲜之气”也。语文课尤要讲这股勃然于体内、飘然于形外的生机和活力。“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知音》)。可现实中我们无不痛感语文课没味,一篇激情澎湃、优美生动的课文竟被枯燥乏味所取代,学生觉得“没意思”,教者则抱怨“叫喊于生人间,而生人却毫…  相似文献   

7.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着先秦时期的一些以经营致富的人物。他们有的煮盐,有的冶铁,有的搞畜牧业,有的开发矿产,还有的是经商,都成了一时巨富。例如:以煮盐起家的猗顿,以冶铁创业的郭纵,都能“与王者埒富”;以畜牧业发财的乌氏倮,“畜至用谷量马牛”,多得无法计数;以  相似文献   

8.
李爱华  张安成 《现代语文》2006,(11):110-1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选入了唐代柳宗元的诗作《渔翁》,其三四句为“烟销日出不见人,歙乃一声山水绿。”其中“歙乃”注为“ǎi nǎi,摇橹声”。过去“乃”字的读音常被人忽略,词典注音也不统一。我们的看法是应读“ǎr”。依据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八五年十一期发表了萧寿海同志的《文言难句辨析》一文,其中说,“《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前面的‘策之’、‘食之’都是动宾结构,而‘鸣之’则明显地不能理解为动宾结构”,并赞同王泗原先生的说法:“‘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个之字误衍……策之,食之是人驱策马,人饲养马。鸣是马鸣,鸣下不可用之……鸣字下面的而字表明了“鸣’和‘不能通’是两个方面,这也可以看出这个分句与策之、食之两个分句的不同。”对上述意见,笔者不能苟同。首先,从文脉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紧接上面两个排比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作者从使役(策之)和饲养(食之)两方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言意之辩”包括言既可尽意又不可尽意,以及通过“隐喻”的方式把握道两个方面。孔子认为在名言领域是言可尽意的,而超名言领域则是言不可尽意的,这种观点是辩证的合理的;而孔子对于“语言能否把握道”的回答则是主张以“隐喻”的方式把握道,这种处理方法则是一种化认识论为实践哲学的解决方法,是中国哲学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认知理性不甚发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言意之辩”包括言既可尽意又不可尽意,以及通过“隐喻”的方式把握道两个方面。孔子认为在名言领域是言可尽意的,而超名言领域则是言不可尽意的,这种观点是辩证的合理的;而孔子对于“语言能否把握道”的回答则是主张以“隐喻”的方式把握道,这种处理方法则是一种化认识论为实践哲学的解决方法,是中国哲学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认知理性不甚发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战国策·楚策》中,有一个“惊弓之鸟”的寓言。该寓言原文中,“然则射可至此乎”句曾两次出现,句末的标点,一般选注本皆点作问号,这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这两个句子尽管在字面上完全一样,但是由于语言环境不同,语义、语调并不一样。第一句应用问号,第二句则不宜用问号。“然则射可至此乎”,第二次出现是在更赢居然“以虚发而下之”的情况下说的,对事实已无可怀疑。主要是对这种意外的奇迹,表示惊叹、赞赏。所以应该用惊叹号。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那末,你的射技还就能够做到这一步哩!”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下高校毕业生群体中“00后”将成为主体,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影响,“00后”毕业生求职简历呈现出方向盲目化、自我中心化、追求“躺平”化、拒绝包装化、缺乏细致化等倾向,为此,有针对性地做好求职简历指导工作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00后”毕业生特点,针对求职简历中存在的问题,用“一年一策” “一院一策” “一岗一策” “一生一策”的工作方式,对求职简历制作和投递提供可行指导,为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学校常规管理九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和为贵就是要和睦共事。对一个家庭来说,过日子讲求“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商人来说,做买卖靠“和气生财”;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也是“和则治,治则兴;争则乱,乱则衰”。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苟子提出:“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孙子兵法》提出“全胜策”思想,把内部团结、政治清明,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上上策,都体现出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作用。校长要把“和为贵”作为学校班子建设的第一要素,就是提醒教师在共事的过程中,要“重和”、“维和”,用心打造出和谐的群体,  相似文献   

15.
SALT趣谈     
人类使用盐(salt)的历史很悠久,我国先秦的人普遍喜食盐腌食品;古埃及人用它做木乃伊(mummy);希腊、罗马、希伯莱人常用盐作祭品(ablation);中东地区的人们则把盐作为友谊和信任的象征。Worthhissalt“值得发给他的那份盐”是古罗马士兵军  相似文献   

16.
疼是糖,爱是蜜,疼爱是人世间最甜的。——这是人的体验。要得甜,加点盐——这是生活对人的指点。这种体验和指点,成年人可能都有过;我国的3亿7千万儿童则正在接受这种体验和指点:——在课堂上苦学了一天,回到家再苦读半夜,个中滋味谁知晓?孩子因此怨艾:“机器还需加油、检修呢,何况我是人?!”父母感到委屈:“你看书,我陪读,还不都是为你好?!”  相似文献   

17.
八十一 策 搀扶,运城人谓之chā。chā即“策”之方音读。策,运城话文读作chē。而据当地文白异读对应规律,zh ch sh文读加e的白读则相应变作a。如窄、摘、仄(zhe),读作zha;车、扯、拆,(che)读作cha;蛇、舍、奢(she),读作sha;故策(chē)相对应读作chā。策之本义为马鞭,又作杖解。如《庄子·齐物论》:“师旷之枝策也”。《释文》:“司马彪云:枝,拄也;策,杖也。”《淮南子·坠形篇》:“夸父  相似文献   

18.
宋初的淮盐政策,承袭五代、南唐旧制,实行官运官卖,然而到北宋第二代皇帝太宗时,政策时有变动。宋太宗在位21年,淮盐政策的变更竟多达6次。宋太宗对淮盐政策的频繁变更,是从调整江南盐法开始的。江南盐法早在南唐晚期至宋初一直是行征收商税的自由贸易制,而长江以北的淮南地区和部分荆湖地区实行的一直是官卖制,这种淮盐销区内通商和官卖榷禁并存的政策,一直维持到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是年2月,太宗颁布了著名的全国榷禁诏令。此诏不仅宣布“悉禁”原“先通商处”——“江南诸州盐”,而且,布置了这些州军如何实行官卖,以及从何处调运官盐。就连各地的盐价,也作了具体的规定。其中除歙,信、虔州等少数地区搬运浙盐和广盐外,江南路的绝大多数州军,荆湖北路、两浙路的一小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特别是在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到外地经商、务工,他们把孩子留在家乡,托付给祖辈或亲属照管,从而出现了“留守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父母亲长期外出打工,对他们的教养方式如何,代养人的教养方式又如何,他们的学习情况如何,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思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我省“留守少年”的教养方式,本项目调查组分赴江苏省北部五个城市的乡村中学进行了社会调查。一调查对象与方法在本文中,“留守少年”是指中学生的父亲、母亲或父母双亲离开本市(地级市)到外地经商或务工,而中学生单独与父亲、母亲、祖辈或…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商业知识大体可分两类:士人正面阐释的经商价值取向,即“市道”和民间商人在实际买卖过程中总结出的具体经验。“市道”价值是对买卖经验在学理上的提炼与认可;买卖经验为“市道”价值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又在“市道”价值的影响下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内容。二者共同构筑了明清传统商业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过程。明清士人从中立的经商规律与积极的从商道义两个维度论证“市道”为“正道”,民间商人则在日用商书的内容基调、师徒授受的方式与具体的经商技术三个面相上秉持与表达“市道”价值。明清时期商业知识为商学在近代中国的起势提供了传统上的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