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等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德育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载体;家庭德育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的来临,对学生道德规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教育要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渗透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能力:学校应以网络为载体,实施创新德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就可构建现代的德育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霞 《铜仁学院学报》2007,1(2):17-20,56
道德教育历来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不理想,其存在的必要性受到了质疑。学校道德教育实效的低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构建优良的德育环境,同时,还应反思学校道德教育本身,制定合适的德育目的,采用科学的德育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真正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4.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德育观,是一个牵涉全局的教育活动。学校生态教育活动应调动学校所有行为因素、教育因素和环境因素的整体配合,关注各种因素优化组合,推动整个学校生态德育体系良性发展,从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生态公民"。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是韩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根基和源泉。韩国重视把儒家文化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相结合,遵循知行合一相结合原则,构建了"三位(家庭、学校、社会)一体"道德教育立体交叉网络。其经验启示:家庭道德教育要与民族精神、家庭美德教育相结合;途径要多样化,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合力,提升实效。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意义、原则及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对大学生实施生态道德教育必须坚持普及性和深度性相结合、普遍性和高度性相结合、生活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包括生态意识教育、生态消费观教育、生态美教育、感恩教育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中,家庭是基础,学校是关键,社会是基本保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现代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社会教育的辅助功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网络,提高德育整体实效性,也是从全局上根本转变德育薄弱现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正>道德教育包括家庭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网络的负面影响和功利化的教育思想冲击着家庭道德教育。此外,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等因素使得当前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重智轻德、教育方法不当等。孩子不仅生活在家庭之中,而且生活在自己所处的社会之中,除了家庭外,学校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探索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对促进家庭道德教育意义重大。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年儿童德育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家庭和学校教育提供了更有效、更便利、更及时的沟通交流途径,也为学校、老师、家长提供了一个新型教育平台,相较传统的教育方式,它便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德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0.
靳翠梅 《时代教育》2007,(8Z):16-16,19
德育课是学校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门必修课。但由于德育内容、目标、方法、评价以及社会、家庭等的影响,导致其实效性不强。必须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形成社会合力,建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金朝林 《云南教育》2023,(11):22-23
<正>现代教育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频共振”,努力实现“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当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已成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良好育人生态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正确把握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的特性和规律,在形成班级教育合力中充分发挥好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卓玛吉 《考试周刊》2013,(11):137-138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应从优化家庭环境,促进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角度入手,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氛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为中学生树立人格榜样;改进施教策略,增强家长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创建家庭道德实践环境,促进中学生知行合一;加强家庭德育环境与学校、社会德育环境的协调互补。  相似文献   

13.
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搭建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桃红 《家长》2023,(26):37-39
<正>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校与家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基于此,在家校合作视野下,学校与家庭应做到精诚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有效实现对德育思想的渗透。笔者从整合家庭资源、搭建合作平台、策划实践活动三个层面入手,阐述如何有效落实家校合作视野下的初中德育。一、家校合作视野下初中德育的注意事项(一)增强学校的家校合作意识在应试理念影响下重视学生成绩的教育氛围中,部分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育负有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的任务,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因此,加强大学生科技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科技道德观,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完善高校德育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1.课程道德教育的失衡。德育途径是德育实施的重要选择。德育课程(即道德教育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高校,它对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能力才艺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德育工作与智育等其他各育工作比较起来有其特性,进行德育若只靠学校教育而忽略了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工作,就好像是一只三脚鼎缺少了两只脚,是无法站得住的。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各种教育力量必须要在德育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形成教育的正向合力,构成一德育网络,来统一协调德育的工作开展。而从澳门现时学生品德发展情况来看,建立一个完善的德育网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急不容缓的。一、澳门目前德育情况的一些反映从澳门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德育受到家庭的反教育及社会的反教育冲击,致使教育不能形成正向合力,更成不…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要使学校德育走出困境,实现育人目标,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生态系统应遵循德育生态规律,注重德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性、适度性、开放性、迁移性和共生性,以充分发挥这个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9.
樊健 《江苏教育》2023,(34):57-59
班华先生的实践德育、整体育人思想引领着一线班主任创新班级教育、做自觉道德教育者、享受道德人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多维体验中自主建构道德生活,实现自觉成长;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建设班级教育共同体,有助于提升班级教育合力;进行“融和德育”的实践探索,有利于优化班级教育生态,帮助师生共享道德人生。  相似文献   

20.
郝姝静 《辅导员》2009,(23):61-6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青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仅凭学校的力量是很苍白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要求学校德育自成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育人网络,使之形成德育合力,才能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教育功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家庭的德育功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