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田若先生曾说:"学习语文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书虽读"百遍",但"其意不现"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我认为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引领学生高效阅读。如何引领学生高效阅读呢?我认为首要的任务是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想读;其次是教会学生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一、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想读所谓阅读期待,是指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靠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阅读去实现,新课标要我们"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作为"提高阅读质量"的教学策略。的确,这三个环节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真正体现,尤其是"阅读批判",可谓将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期待是指教师通过悬念设计、情境创设,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对文本产生的一种期待心理和期待视野。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来认识一下我们的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在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期待、阅读反思与阅读批判,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一、阅读期待———发展自我意识,提升学习水平阅读期待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使新信息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  相似文献   

5.
所谓“阅读期待”.就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阅读目的或效果.它反映了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体现了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阅读期待既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又是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展开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阅读期待.让学生喜欢阅读.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阅读期待对于促进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作用。“阅读期待”是以往阅读教学中未曾涉及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一、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促进阅读期待电教媒体的综合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迅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新知识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的核心是思维。《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有鉴于此,我们尝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创意阅读"。一、"创意阅读"流程图"创意阅读",即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引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强烈的阅读期待不仅能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能拓展学生阅读思维的空间,优化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什么是"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对语言文字产生一种期望、希冀,进而激起体验和探究的欲望。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并正确运用阅读期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应试教育束缚和压抑学生阅读中的主观情感的弊病,指出了教师在学生阅读中的指导作用,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刘猛 《教育艺术》2008,(11):31-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阅读期待对于促进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学生对阅读活动所抱的期望,等待从阅读材料和阅读过程中有所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里的"阅读期待"指的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对新的阅读内容进行的内心预想。学生的阅读期待是阅读的先导,直接关系到阅读的热情、质量及品位。阅读期待能让学生拥有阅读的主体地位,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课堂要善于运用阅读期待。期待让学生渐渐"读懂";期待让学生慢慢"读会";期待让学生逐渐"读活"。运用阅读期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达到深化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阿莫那会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我认为阅读的愿望即是阅读期待,它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阅读期待是引发学生的阅读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决定着阅读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下面我就"阅读期待"作一点探讨。一、"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决定学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内容、效果、目标等受年龄心理特征的影响。阅读内容需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违背阅读心理,其阅读效果甚微。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恰切地利用学生阅读期待,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本文试从培养阅读兴趣、利用阅读期待、锻造阅读品质、完善阅读策略四个层面进行探讨,旨在总结一些可操作的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本文主要就如何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反思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潘存红 《甘肃教育》2014,(14):100-10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学生的阅读时间逐渐减少,学生普遍抱怨阅读的文本太深奥,太单调,教师则抱怨自己的读解无法取得与学生的共鸣。究其原因,关键是没有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期待视野"。"期待视野"又称"期待视界",是由德国美学理论家姚斯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一文中提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实,这里所说的"阅读期待"就是指"期待视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