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两个人物的趣。大多数教学设计在解读时都将这篇文章定义为写人的文章。其实不然,整个故事读下来,更像是一个老顽童和一个小大人如何气味相投,结为忘年交的故事。以小见大,突出有趣,让我们通过一个普通的小女孩的眼睛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爱因斯坦。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思维、自由表达的课堂空间,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揣摩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亲近文本,走进文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去认识一个有趣的立体的爱因斯坦,创设合理的言语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画人难画骨,写人难写“活”.很多学生在写人物类作文时,将人物写成了“千人一面”:人物表情僵化、动作死板、语言如出一辙,形象空洞,缺少灵性.这是学生缺乏个人阅历、缺少生活观察,对人物的动作及心理变化揣摩不够细致所致.怎样让笔下的人物变得立体丰满呢?需要从心理活动、动作和语言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尊严》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个人尊严,赢得别人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耐人寻味,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细致描绘来塑造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表现性语言重在表现,强调的是语言的表现功能。表现性语言所引发的想象属于情感现象。根据表现性语言所指情况的不同,情感想象可分为心理想象、通感想象、类比想象、虚拟想象。 心理想象,这是一种揣摩人物心理状态的想象能力。它要求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情态和所处的环境,来揣摩其思想感情,进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小说《分马》中老孙头的形象,作者周立波运用了人物动作、语言等描写进行刻划。当老孙头分到了他亲手挑选的儿马,高兴地骑着马在场上跑了一圈而  相似文献   

5.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女性形象、人物语言、情节模式三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进行解读,分析莎士比亚的妇女观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6.
人物形象的解读,是小说教学的重点。解读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从"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这两个角度切入。人物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可以从中明确人物的个性、体察人物的内心。叙述语言包括看似可有可无的修饰词、"闲笔",可以从中触摸人物灵魂、感受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物形象的解读,是小说教学的重点。解读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从“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这两个角度切入。人物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可以从中明确人物的个性、体察人物的内心。叙述语言包括看似可有可无的修饰词、“闲笔”,可以从中触摸人物灵魂、感受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记叙了战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城的战斗中,舍身炸暗堡的事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感知董存瑞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形象,体会英雄人物的形象美。课文中,人物的形象美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特点的具体描写展现出来的。语言——坚决有力文中写董存瑞向连长请求去炸暗堡时说:“连长,我去炸掉它!”话很简短,但坚决有力,充分体现了在战争危急时刻,他  相似文献   

9.
传神的语言     
第一站初出茅庐在写人物的文章中,人物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的直接表露。生动的语言描写,能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所谓语言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人物语言写得好,人物性格就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相似文献   

10.
所谓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其作用是描绘人物的形象及内心世界,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那么,如何描写人物或景物呢?一、人物描写常用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1.正面描写就是指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直接把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  相似文献   

11.
一、语言诱导 语言诱导即语言的引导、劝诱、教导,是将要学习的技术动作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激发其练习的欲望,使技术动作在学生大脑中初步建立一个形象概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驯悍记》中,莎士比亚以男权视角塑造了凯瑟丽娜这一“悍妇”形象,并让“悍妇”被其丈夫驯服,最终成为失去自我的“贤妻”,这一模式流露出作家的男权思想。文章通过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人物语言来解读《驯悍记》所表现的男权思想,进一步分析了男权思想在莎士比亚其他作品中的体现,同时指出:莎士比亚的男权思想是与时代、性别的局限和个人经历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一、语言诱导 语言诱导即语言的引导、劝诱、教导,是将要学习的技术动作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激发其练习的欲望,使技术动作在学生大脑中初步建立一个形象概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导仿点拨心理描写指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表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描写心理活动时,应借助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或外部景物的描写,间接地烘托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文保忠 《语文天地》2013,(19):13-14
何谓诗歌形象?诗歌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形象。何谓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岳飞《满江红》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位痛恨金人入侵,渴求建功报国的人物形象;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或塑造的人物形象。一、如何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1.抓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6.
<正>【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四篇课文,所写内容都是人物,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体会。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侧重人物的品质感受。落实“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是教学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发现人物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并能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从人物的活动环境、形象和动作语言三方面引导学生寻踪小说美点。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过程,概而言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意境进行感受、领悟,进而得到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教益的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呢?一、体会形象,理解“美”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纷繁的社会生活进行观察、思考、选择,并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塑造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因此体会形象,即通过朗读或品味课文,使学生从人物形象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中去寻求和感受人物的形象美,并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心灵美,是进行美育的重要环节。《七根…  相似文献   

19.
幽默教授     
语言·动作·细节作者如何使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形象转化为文字,而读者又如何通过这些文字还原出人物的形象,历来是写作与阅读的一大难题;对于同学们来说,也许显得更加困难。在此,我们向大家推荐三篇短文,它们虽然短小,但在人物的语言、动作设计,人物的行为、细节构思方面却各有精到之处,如果我们认真品味一下作者用笔的意趣,想必对于文章如何“造人”会有不小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正>"言为心声",用人物自身语言塑造人物自身形象,要比诸如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其它描写方式更有深度、力度,比利用第三者眼光叙述更直接、更真实。人物自身的语言得体、合适,能够彰显人物个性特点,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能够丰实人物复杂多变的形象。怎样让人物语言成为形象塑造的利器呢,我们必须把握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一、人物语言应切合人物身份特征人物自身的语言具有普通性,也具有其独特性,所以所叙写的人物语言要符合其性格特点。孙悟空与猪八戒作为人猴、人猪的特殊结合体,具有人与动物的特性,一个精明,一个懒惰;而作为取经大哥唐三奘,却有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