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强胜 《现代语文》2009,(6):139-139
目前的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板块。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教学分开进行,没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其结果是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多年来,笔者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讲读课进行仿写、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许小宝 《亚太教育》2022,(23):135-138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从课前、课中、课后多个阶段入手,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注重课外读物,加强学生读写能力;融入多元训练形式,实现以读促写;强化评价体系,实现以写促读;以撰写批注的形式促进阅读理解等措施,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阅读与写作情况,最大程度地发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作用,对以往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张建中 《甘肃教育》2020,(6):162-162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有机结合。根据这些情况,多年来,笔者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讲读课进行改写、缩写、扩写、补写、写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孔延峰 《新疆教育》2012,(23):117-117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其结果,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5.
白雪 《成长》2021,(2):85-85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读与写形式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的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热爱程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更好的进行语句的积累和理解。读与写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因此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为学生提供学习...  相似文献   

6.
编者希望借本辑课例与同行一道思考如下问题:"读写"是否应该结合?"读"与"写"应在何种程度上进行结合?又应以何种方式进行"结合"?对"读写结合"的讨论似应首先确定一个大前提,即:阅读与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大疆域,"读"与"写"的分工是必要的。如果说,"分科"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巨大进步,那么,语文教学上"读"与"写"的分工,也是语文教育走向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但在教学实践中,这两个领域各司其职又相互融合,形成了比较复杂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十分重要,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但是在这过程中人们大多强调的是读对写的作用,认为是以读促写。但是读与写的关系是可以相互映照的,读是写的基础,同样写也能够促使阅读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活动,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名师精品展示课,还是普通教师常规教学课,教学重点无非放在"读"和"写"这两个大方面上。特级教师余映潮曾说过:阅读中的读与写是"与生俱来"的依存关系,语文教学本质就是读与写的结合。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课堂读写结合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堂小练笔,能够完美实现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巧妙转化,在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基准点的同时,也能增强孩子的写作实力,这将有效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因此,主要站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事实上,就如何让课堂小练笔成为初中语文教学常态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赵淑艳 《考试周刊》2010,(20):75-76
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结果在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片面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了基础,教师要重视写话教学在学生语言发展中的作用,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写话训练。首先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训练学生语感;其次,可以进行改写扩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可以利用说话写话,提供写作平台;最后教师要丰富学生生活,扩充语言素材。  相似文献   

11.
汉语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读和写的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训练,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结合策略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关键是上好每一课,提高每一课的教学质量。如何上好每一课呢?我的体会是:讲练结合,注重实效,“一课一得”。所谓“一课一得”,就是以作文为中心安排语文教学,以写促读,以写促讲:基础知识,讲准讲精;思想内容,画龙点睛。就是说,“任凭他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不搞面面俱到。教师每一课要“讲”在点子上,“引”在关键处,学生练在写作上,运用在实际中。  相似文献   

13.
赵辉 《天津教育》2023,(21):186-188
<正>微课作为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出的教学成效已经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微课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仅可以助力语文教师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还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此,本文从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与作用两个角度进行探究,分析语文教学如何在教改的环境下实现高效教学。一、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一)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对小学生来讲,兴趣是其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晨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语文教学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虽然晨读时间很短,但教师可以在课上有机地将儿童诗的背诵学习与节日、环境和所学课文内容等相结合,引导孩子在晨读儿童诗的同时展开想象,仿说、仿写儿童诗,让学生在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训练中慢慢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和绘本阅读指导课上,教师要善于把读、写、绘这三者有机融合起来,在读写结合中促进学生言意兼得,在绘本阅读中推进读写互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为缺乏,写作能力较低,教师对读写结合不够重视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读与写是不分家的,学生会读会写是语文教学的理想目标,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教学,就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再次执教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军神》一课,引领学生们深入文本,精心设计教学,具体实施了:教学之前,预习铺垫;课堂教学中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研读、精读;由说到写,说写结合;课后拓展,深化教学。从而摆脱了以往教学此文总是不能尽如人意的"魔咒",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须以听读说写并举训练为途径 ,以提高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能力为目的。这道理 ,凡语文教师都心知肚明。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课时分配上重听读轻说写 ,课型结构上各管各联系少 ,训练要求上重技巧轻触发的现象还依然较普遍地存在着。如何改变这一现象 ,加强说写训练呢 ?我以为可以到课文中寻找说写训练的话题 ,在课文描写最精彩、议论最深刻、表情达意最真切自然的语段中去拟制说写训练话题 ,在学生阅读最投入、与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产生共鸣时进行说写训练。下面举课内外阅读课文各一篇 ,以说明如此训练的可行性。先说课内。浙江省编初一…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89):65-66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而低段拼音学习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社会环境逐渐信息化,网络技术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低年级的拼音教学微课教学模式。微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拼音知识有更好的接受度,增强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提高拼音教学的效果。本文立足于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拼音教学中微课的导入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时代下,微课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课是以微视频为基本载体的,它是科学技术与教学深度结合的产物。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运用微课技术,可以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