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正的教育总是自然的教育、田园的教育.田园教育资源有其独特优势,应重视田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儿童拥有广袤而自然的活动空间,自主、自由、自信地活动,给孩子带去无限的快乐体验.幼儿园可以结合季节和地域特点,编制田园嬉乐项目,让自然的田园为儿童的嬉乐活动提供最佳的场域和最丰富的材料,引领儿童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享受绿色生命的滋养.  相似文献   

2.
地域嬉乐儿童诗课程是将地域嬉游活动与儿童诗创作教学整合的课程。课程追求一种属于儿童的清贫诗意、一种属于生态的自然诗意,更是养护一种属于余裕的自由诗心,目的是为童诗创作教学提供更丰富、更新鲜的题材;同时,通过儿童诗创作教学的驱动、关注、定格,使地域化的儿童嬉游活动更稳定地介入学生的生活,使他们热爱家乡、记住乡愁。  相似文献   

3.
嬉乐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生命力,丰富儿童的童年生活,将嬉乐活动与作文教学加以整合,必能提升学生生活的快乐指数和作文教学的生命化指数。一、搜集嬉乐资源我们将嬉乐作文从校内延伸到了校外,推  相似文献   

4.
<正>童诗在窗外,嬉戏在田园。尽情地嬉戏,尽情地欢乐,才有勃发的诗情,才有可能写出更多更好的地域嬉乐儿童诗。田园自由嬉乐,是创写童诗的不是方法的方法,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是最好的策略。地域嬉游活动与儿童诗创作教学的整合课程,简称"地域(江海地区)嬉乐儿童诗课程",该课程研究是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它是指从小学儿童诗教学的视野出发,选择地域性的儿童嬉游活动,有效地吸纳其中的诗歌资源,为童诗创作教学提供更丰富、更新鲜的表现题材:同时通过儿童诗创作教学使地域化的儿童嬉游活动更稳定地介入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1.嬉乐型畅想活动,需要引发儿童的陌生化观察。缤纷的诗想如果能如源源不断的活水汩汩而来,就能持续不断地滋养诗心,儿童就能写出五彩的童诗。陌生化畅想就是生命语文所倡导的一种修炼方式。正式启动《螃蟹儿童诗》的教学之后,教者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猜关联的谜语,激发畅想的兴趣。出示一个有趣的谜语:"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眼睛亮,嘴里常把泡沫吐。"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与生活经验,很快就猜出了谜底——螃蟹。这个谜语几乎集中了螃蟹所有有趣的特点,有助于激活儿童关于  相似文献   

6.
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文章修改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笔者接触到的学生中,很多人对修改文章都是谈"改"色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让学生乐意修改作文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作文"嬉乐修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嬉乐正句法:"啄木鸟"找错字病句作文草稿写好后,大部分学生喜欢将文章束之高阁。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潜下心来自行修改,就必须有一定的任务驱动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一次作文课上,笔者让学生自查  相似文献   

7.
“创美语文”是以审美创造为目标、以四时田园为情境、以阅读写作为任务的教学主张,指向未来、田园、嬉乐,是一种联通田园世界的语文。“创美语文”的两级课程包含指向校本化的国家课程以及指向童趣化的活动课程,包含“乡村八项”“绿玩六节”“嬉美二馆”“四时田园”“童嬉六记”等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8.
马月琴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3,(收录汇总):127-128
田园教育倡导的是源自于自然田园的教法,更关注学生个体精神层面的成长。田园语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诗意追求,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突显田园特色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高效。基于此背景,对田园阅读,感受自然之美;田园品析——体验自然之韵、田园习作——表达自然之美、田园实践——触摸自然之魂等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正游戏是孩子的生活,是孩子的学习方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开展美术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艺术内容,是我们名师团队的课题"嬉趣美术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要研究的主要领域。老师们的活动让我从全新的角度、立体审视"嬉趣美术活动"的内涵,曾经对于嬉趣美术活动的朦胧模糊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0.
儿童是本能的缪斯。养护儿童的诗心,是语文课程乃至小学教育应尽的责任。在课堂上,我们要通过地域性嬉乐、陌生化畅想、童源式指导、生长型讲评等方式,引导学生以诗眼观天下,以诗情爱万物,以诗想长智慧,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获得一种清爽的诗意。这样,学生就能在诗的世界里成长,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言语灵性只有在采用恩戈麦方式的时候最容易被释放出来.我认为,和小学生最匹配的学习方式是儿童嬉乐模式.下面,我就"儿童嬉乐型"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原则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遵循陌生化原则,提升表达的惊奇度 "妈妈,我不想写日记." "为什么?难道你不想与别人分享你的快乐?" "我用照相机把它拍下来,不就行啦,何必那么麻烦?"  相似文献   

12.
提倡"减负"这么多年来,学生的作业未见其减,只见其增。如何让学生从闻作业而头疼心悸,到"一见你就笑,你那有趣的作业太美妙"?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纳入其中,让封闭僵化的作业变为灵动、开放,使学生因"安学乐业"而"业精于嬉"。用具有灵动性、开放性、差异性、趣味性的语文作业设计,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做"作业主人"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范稀宇 《教师》2020,(5):108-109
田园种植课程是我园在省级课题背景下生成的活动,自实施以来,幼儿们和教师积极参与其中,还获得了许多家长的支持,我们在田园种植的实践与研究中不断发展与进步。文章从以幼儿为本,"促"发展;以教师观察为基点,"生"活动;以家长资源为载体,"得"经验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让生活走进田园,让田园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4.
学校将经典古诗文作为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发"诗心童韵"课程,丰厚学生人文底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诗心童韵"课程分为三个层级:一、二年级为"走进诗韵",让学生先了解古诗、感受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三、四年级为"品悦诗韵",学生开始品、诵、吟咏、欣赏,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五、六年级为"写画诗韵",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写作、绘画、表达,全方位、全感官抒发情感。我们通过四个维度的实施路径,落实"诗心童韵"课程。  相似文献   

15.
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解说:桃花红艳还含着昨夜的雨珠,柳树碧绿更带着早上的烟雾。落下的花瓣家童还没有打扫,黄莺啼鸣没有惊醒睡梦中的山客。田园乐!唐@王维 @肖红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90):11-12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之一,它寄寓着诗人的情感操守与人生理想。总体来说,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境界,从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四重:第一重境界是合情,美丽的自然山水与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契合了诗人主体的情感需求;第二重境界是寄情,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操守寄托于自然山水与田园生活;第三重境界是同情,诗人的情感理想与自然山水同化;第四重境界是无情,诗人在山水田园中悟到自然之道与生活之道,无所谓情、无所谓景,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没有诗的生活是单调的,没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苍白的,没有诗心的语文老师是乏味的。这不是危言耸听!陈钟梁先生说:我想,我们语文教师应当站在诗人的高度,用浪漫主义色彩去教诗。要启发学生从诗中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我极为赞同。语文新课标规定初中生要具有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这不是单靠串讲古诗词译文或者架空分析写作特点、艺术特色所能培养的,教者必须首先要有诗心,让课堂诗意盎然,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一、诗词作品散文化。诗词是凝练的语言艺术,但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的就是关注课标与教材落实之需:让学生学"标"所需,学我所需,学中有乐;让教师教"标"所需,教生所需,教中有乐。师生一起走进文本、共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伙伴和老师对话。这样的主题式教学,则能很好地让师生都在阅读中寻找到所需,在质疑中有获,在交流中学法,在拓展中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19.
储剑锋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4,(收录汇总):8-9
土地道德教育,是人类渐进重视生态保护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文章研究充分挖掘并利用乡土资源,关注乡村儿童土地道德的养成与呵护,开展多样性的、具有乡土气息的、师生共同亲历的田园语文教学。这项研究具有跨界性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和小学语文学科在土地伦理教育方面的融合研究。这项研究,以项目化田园语文教学之田园风光好、欣赏土地,田园诗文优、对话土地,田园劳作乐、亲近土地,田园韵律美、歌唱土地,田园食品香、感恩土地,田园往事多、品味土地等策略与途径来展开田园语文实践,进而探索出一条乡村儿童土地道德培养的蹊径。  相似文献   

20.
夏丽萍 《学前教育》2014,(12):51-52
作为一名农村幼儿园的园长,办一所理想的幼儿园、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是我的梦。十多年的思考和实践,我们形成了“在田园中自由呼吸”的办园理念,确立了“让孩子在自然中成长,自然地成长,成长得自然”的培养目标,并正在构建我们独特的幼儿园田园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