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许伟亨 《教师》2019,(4):47-48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抓住朗读这一要素,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注意朗读姿势、指导朗读技巧、保证朗读时间、搭建展示平台等方面来分析指导学生朗读的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朗读习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47):59-60
朗读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适时的朗读评价能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偏差,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和语感。作者结合自身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谈谈低年级语文朗读评价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3.
闵薇娜 《考试周刊》2011,(71):59-61
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是语文老师致力研究的课题,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朗读能力训练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对朗读的训练是关键,不断变化朗读的形式,细化朗读的评价,这样踏踏实实,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教师范读、朗读评价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学生朗读的参与度,从而培养低年级学生扎实的朗读素养。  相似文献   

5.
陈继平 《教师》2010,(29):80-80
朗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朗读中识字,可提高学生识别生字的效率;在朗读中感悟,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朗读中训练,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中积累,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朗读中识字,可提高学生识别生字的效率;在朗读中感悟,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朗读中训练,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中积累,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征,采用表演朗读课文的方法开展教学能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教师可运用表演朗读,培养学生感悟词语的能力;运用表演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运用表演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运用表演朗读,培养学生手、口、脑并用的能力;运用表演朗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重视朗读教学的地位,不断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朱丽玉 《快乐阅读》2012,(19):30-3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开拓思维和陶冶情感。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需要针对本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朗读指导。那么,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呢?我认为,通过三个步骤,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肖霞 《新教师》2019,(9):39-40
农村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朗读能力低下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朗读字音不准;二是朗读时丢字、添字;三是读破词、顿读、拖着嗓子唱读;等等。因此,农村教师必须充分利用低年级阅读教材短小优美、充满趣味的特点,在语文常态课中开展朗读训练的教学实践,探索有效提高农村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朗读是学生触摸文字、形成语言、提升运用能力的有效策略。因此,朗读能力应该成为低年级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提升语言能力,获取词汇的积累,提升语文学习兴趣。朗读教学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度,让学生从整体出发,体悟课文的感情色彩,在整体把握的同时,抓住重点,进行理解式的朗读,最终品味课文,获得词句的积累与感情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张伟 《华章》2011,(14)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重要的训练形式.目前,在农村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人们开始关注朗读这种形式,重视对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农村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交流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朗读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要加强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14.
低年级朗读是语文的教学基础。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引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逐步形成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认为从小抓,从低年级抓。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语感差,在教学中要想突破难点.我认为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傅晓丽 《文教资料》2012,(17):53-54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变换朗读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能培养学生说话沟通的能力,能增进学生记忆,更能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本文就如何做好低年级朗读教学指导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明确训练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多读少讲,重朗读;运用多种手段,培养朗读能力,这样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低年级朗读是语文的教学基础。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引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逐步形成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时期,而朗读是提升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农村朗读教学存在着朗读时间不足、形式陈旧、情感缺乏、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对此,语文教师应认真分析原因,通过丰富课堂朗读形式、创新课外朗读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