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红芳 《甘肃教育》2011,(10):75-75
数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表达和交流,帮助人们认识身边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2.
韩姝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X):114-114
一、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逐步培养起来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从观察、猜想、讨论、实践操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数感是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学生学习和计算不只是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的观点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联系生活,形成数感;创设情境,体验数感;实践操作,领悟数;解决问题,强化数感。  相似文献   

5.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帮助发展学生数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找准生活的支点,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6.
数感是对于一项所有学习研究数学的人们都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是一项需要从小积累的技能。所以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力方式。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感的教育需考虑学生能力,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首先为学生明晰什么是数感,再于点滴中不断渗透数感的培养。把数感教学从抽象化具象,以生活实例为学生打开大门,之后又凝具象为抽象,引导学生将数感运用到数学课程当中。深化学生的数学认识,培养出高数学素养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数感”不是通过他人的传授而能够获得的,培养学生的数感,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去感知、去体验。  相似文献   

8.
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备技能,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教材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借助生活体验、动手实践、观察对比、估算习题四种常见策略,不断启发、培养、发展和优化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9.
刘海凤 《林区教学》2012,(12):73-73
数感首先是一种感悟,儿童的感悟与生俱来,又在他们的自主活动中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内容提出来,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让学生能体验到数概念的是生活的必需品、在生活情境中实践,把握数的大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计算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涵,增强学生对“数”的感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实现数学教学的深层次价值。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联系生活实际、强化估算教学、引导动手实践、注重问题探究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数感,实现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联系生活、引导观察、建立数感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概念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数概念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观察,加强联系对比,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宁夏教育》2011,(7):159-159
1.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感不是通过传授就能培养出来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数感主要是指对数进行主动分析,并加以运用的方式,这是重要的数学内容,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数感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建立、增强数感,通过适时估算与合理解释来发展数感。  相似文献   

14.
数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数和运算概念的体悟和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意识。学生有了良好的数感,学习数学时才不会害怕,才能喜爱数学,进而学好数学。低年级学生才接触正式的数学学习,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就要致力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可尝试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立足生活、动手操作、设计游戏,培养学生的数感。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孩子都喜爱学数学,从而学好数学,是低年级数学老师必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学作为人们学习、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将培养与发展学生数感设置为重要学习内容。基于此,文章将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小学生的数感培养策略展开分析,进而让小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感去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把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充分表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一、联系生活,获取数感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并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在“认识0”的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的哪些地方…  相似文献   

17.
数感是新课程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数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感培养对学生数学学习及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数的认识教学、数的运算教学尤其是在估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数感,结合实际升华学生数感。  相似文献   

18.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良好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联系学生生活,在生活体验中获取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社会是数字化的社会,数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可以帮人们认识身边的事物,还可以帮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在数学学习中贯穿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学生的各科学习。也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所谓数感,就是指人们对数的一种感知能力,数感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数学水平的高低,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一、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让数感无痕渗透数感是一种对数的感知能力,而在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这是学生形成数感的重要源泉。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要善于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达到在教学中无痕渗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