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2016,(27)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品德塑造的重要阶段。当前品德与生活(社会)(以下简称品德)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小学品德教学应回归生活,多关注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故文章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品德课堂中,并重点提出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相应策略,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各个方面。通过学习品德与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从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素质教育提倡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与道德素养,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是提高学生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所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创新,在教育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有所突破。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文章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育改革为背景,对教育改革发展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旨在提高其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教书育人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以及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措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于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因此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阙瑞雪 《考试周刊》2014,(18):178-179
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基础课程,品德与社会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的日常社会生活,核心内容是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目的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品德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具有传承中华美德、民族精神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考虑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特殊性,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道德认识,那么,品德与社会课将会失去活力,将无法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学效果.主要分析了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树立全面正确的有效课堂教学理念为先导,立足于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及学生的现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依据实践育人的要求,精心组织和开展内容新颖、形式鲜活、具有吸引力的品德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为充分的空间,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努力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邱文元 《学苑教育》2019,(14):86-87
新课程教育改革,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师在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出发,对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更新,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创建优质高效的教学课堂。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产生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在开展针对性教学模式下,让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变得越来越高效。  相似文献   

11.
在品德教学中,适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为孩子们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思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提高品德课堂运用多媒体的有效性,我们着重进行了激活思维、回归生活、深化认识、情感内化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德育就是质量,得到了大家的共识。品德课堂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贯穿于小学整个学段,每周安排了两课时。上好每周两节的品德课,意义重大。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笔者认为要提升当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特别注意教材文本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在品德教学中,适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为孩子们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思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提高品德课堂运用多媒体的有效性,我们着重进行了激活思维、回归生活、深化认识、情感内化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各学科之间再也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彼此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有机统一体。只有综合各学科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多方面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资源整合的概念,它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资源整合在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于《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目前的教育现状是,绝大多数的兼任教师决定了品德教师对课程领域知识和教学内容的知识严重缺乏,使得《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怎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在课堂的40分钟完成教学的预设目标是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运用直观教学、知识迁移、作业优化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品德与生活(社会)在初级教育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教师应结合新课改,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通过这项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品德,让他们能够主动观察生活,明确意识,拥有自行批判、明辨是非和感知善恶的能力。从明确教学目标、精选资源、提升效率、情景营造等方面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教师》2017,(26)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小学生在校学习的必要的基础性课程,该课程以社会生活作为基础,对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社会意识、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健康的心理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品德与社会教育性强、覆盖面广,教学内容覆盖社会各个方面。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至关重要,文章针对其展开了探讨并提出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但也让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部分存在着"走形式"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轻者影响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效果,重者则可能让我们的教学改革功亏一篑。为了更好改进、解决上述问题,切实提高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水平,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分别从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前教学的准备、教材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几个方面,对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并探索性地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