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课标指明的教学方向是什么 新课标这样界定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三句话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分别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特点,自然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阅读教学,往往过多的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缺少对文本表达方式的关注,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合理地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师恩难忘》时,教师应研读教材,用活资源;巧用方法,促进实效;把握时机,适时训练。只有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语言文字,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去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阅读首先要摆脱的窠臼就是应试,只有先放下应试的目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才会对文本有整体的把握。而后再告诉学生,应试不过是阅读现代文这条路上的一个车站,过去之后,文本还会通向更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一篇课文正如一片海洋,既有“浅水湾”,也有“深水区”。如果囿于自身的思维方式、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仅仅带领学生在“浅水湾”打转转,看见“鱼虾”便止步,抑或误把“鱼虾”当“蛟龙”,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能力能有多大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潜能的开发又从何谈起?  相似文献   

5.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必然要经历"局部→整体→局部→整体……"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而"整体感知"则是"局部欣赏"的基础。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初读课文之后要适时地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或印象,并用简洁连贯的语言加以提炼、概括,借此培养他们的整体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solo分类评价理论为阅读教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在尊重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展开认知过程,固化认知结果,带领学生深度学习,使思维结构更复杂,思维能力更高级.  相似文献   

7.
“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阅读教学亦然。一篇课文正如一片海洋,既有“浅水湾”,也有“深水区”。倘若囿于自身的思维方式、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仅仅带领学生在“浅水湾”打转转,看见“鱼虾”便止步,抑或误把“鱼虾”当“蛟龙”,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能有几何?其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潜能的开发又从何谈起?  相似文献   

8.
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渗透在课堂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通过字词训练,感悟文本,理解和领会故事和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以《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提出以项目化学习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从项目化学习的情境设置、任务设计、评价等角度分析其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契合之处,并针对实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自上世纪以来日臻成熟,怎样在50人的大班运作合作学习方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本文以苏教版语文第七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借助课程资源,探究、合作学习。进一步摸索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的组建和运作规律,以求达成年段阅读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任务群的小说阅读教学,要求教师依据"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目标内容,针对不同小说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的学业表现,创设能够引发言语表现的任务情境,设计多样的、综合性的言语实践任务,适时搭建支架为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助力,并协调不同任务群学习之间的关系,在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和语文经验,学会运用语言的本领。""学得语言,提高语文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纵观各种场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语文老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以课文负载的信息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围绕思想内容条分缕析,造成耗时多收效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学生对文章理解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学习理论逐渐被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既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语文基础,又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在《秦兵马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生字词、理解文意、拓宽想象,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正>关键词句,对一篇文章而言,指的是能揭示文章核心意义的词句;对课堂教学而言,指的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词句。语文教学中,引导中年段的学生由浅入深、由词到句展开品析,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感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花样概括”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整句概括、散句概括、变换角度、连句成段,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四种概括类型.“花样概括”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训练方式,各种概括类型既可交叉使用,也可单独使用,选择时一要看课文,二要看学情,三要看课堂生成,但不管选用哪种或哪几种,都必须围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水平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学习新课文之前的热身。经过有效的预习,学生会对新课文产生初步的了解,发现疑点、难点,可以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能使他们带着问题地去听课。教学《猴王出世》一文,教师践行阅读教学"从师本走向生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设计预学题目,对预学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症下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批判性阅读成为一大方向,但不应走向过度批判,而应通过质疑、批判走向宽容的理解,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以《拿来主义》为例,根据杂文的议论性和文学性特点,从议论的内容、说理的方法、使用的例子、写作的意图四方面提出思维生长点,以挖掘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创新阅读教学策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教学《九色鹿》一课,教师可通过趣味朗读,借助交流和复述来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一个难点,也是多数一线语文教师的一个痛点。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这个定义同样适用于文言文阅读教学。从文章本身来看,任何文章都是由内容与形式两部分组成的。在古代,人们把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情志称为道或意,将用来反映或传播道的语言文字、修辞技巧、表现手法称为文,文与道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理解”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其“理解”的程度最终也要通过“表达”来检验。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也主要体现在表达能力的高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