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个性是创新的基础,没有个性的人就不可能有创造,所以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需要教师营造宽松的环境和轻松愉悦的氛围,也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示范进行启发引导,更需要教师抓住课堂一切有利时机进行激励诱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表现个性,善于体现个性,乐于展示个性,从而真正使学生个性的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美术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美术课程是具有丰富人文气息的学科,其根本目的并非是为了让学生具备高深的美术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运用绘画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1.张扬学生个性,注重人文关怀.不同的个体生活的环境不同,其个性发展的历程也必然不同.传统美术教育同化人的审美个性,用统一的标杆来衡量学生的美术学习,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磨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束缚个性、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显然是与人文性背道而驰的,美术课应是呼唤儿童创造意识,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的学科.在美术教学中应努力保护学生的创新个性,并给予他们展现个性的舞台.为此,在美术创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在创新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彰显作品的特异性,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师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养.综合素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鲜明独特的个性和充满活力的创造性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怎样在美术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和尝试的.  相似文献   

4.
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美术知识、技能与人的情感、价值观、个性、生存状态等关系,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美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美术素质教育中的一些改革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感知能力,使其发挥个性,形成个人审美体系和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海霞 《甘肃教育》2009,(12):54-54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个性发展。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要懂得艺术心理学,重视美术教学对学生的重要作用。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7.
人,贵于有个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想法和表达手法,激发学生的美术风格意识,促使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是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是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汪志萍 《考试周刊》2009,(52):222-222
新《美术课程标准》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钟毅 《四川教育》2013,(11):39-39
美术教学中,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然而,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仅受美术学科特征的影响,还与师生在教学时感情投入程度有关。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这是我们在美术教学改革中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郑会锦 《课外阅读》2011,(4):197-197
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仅受美术学科冷暖特征的影响,还与师生在教学时感情投入程度有关。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孙雪萍 《文教资料》2010,(32):87-88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留下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机会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展示自己独特的才华。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在笔者从事的十几年美术教学工作中,深切体会到:教育情境中美术活动可将儿童带入一个异彩纷呈的美丽世界,使他  相似文献   

14.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陶冶高尚的情操。美术新课程改革,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专业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初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必修的艺术课,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途径。通过学习美术,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形成,加快个性的形成与全面发展。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师生教与学感情投入程度有关。怎样实施情感教育,是新课改中值得探讨的问题。良好的情感教育使美术教学做到苦心经营却似无!  相似文献   

16.
朱美娟 《成才之路》2009,(18):65-65
《美术课程标准》在确定美术课程的定义时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些课程价值,就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和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而语言则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媒介。那么,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语言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中指出美术课程的价值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作品是追求个性的。学生也是各具不同个性的,如何把学生的不同个性转化成美术作品的个性,让他们画出个性来,使儿童个性品质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有益的培养,这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新课题,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中指出美术课程的价值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13):155-156
创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创新过程,也就是对创作作品进行再加工和创新。学生的美术作品具有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当前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美术属于中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责任,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个性发展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探究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具体的创新教学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