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在运用成语过程中,常有人因“望文生义”或“孤陋寡闻”而误用。笔者所列高频误用成语80例,意在帮助人们规范使用语言之精华——成语。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对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成语运用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要求选出成语运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如何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在于能否识别“误用”成语。“成语误用”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我们语言中的瑰宝,对成语进行合理巧妙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新闻语言的凝练性和生动性。但是由于很多原因新闻标题常常会出现一些成语误用的现象,影响了成语的使用。通过对成语误用原因的分析来探索减少语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对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2年各省市中考试题来看,对成语理解和运用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要求选出成语运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如何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在于能否识别“误用”成语。笔者通过对2002年各省市中考试题的盘点,感到“成语误用”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对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2年各省市中考试题来看,对成语理解和运用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要求选出成语运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如何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在于能够识别“误用”成语。笔者通过对2002年各省市中考试题的盘点,感到“成语误用”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相延习用的词汇精品。因其来源多样,文化色彩丰富,在语言使用实践中容易误用。笔者在词汇教学中总结了诸多成语的误用类型并进行了分析,以期达到规范运用成语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罗雁华 《现代语文》2008,(12):109-109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是汉语言的瑰宝。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常见常用成语,既可以了解古代灿烂的文化,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此,正确使用成语作为高考考查的内容之一,是用来检测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学生往往不能把握成语的意思,往往望文生义而误用,针对这种情况,根据成语的特点以及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8.
赵永清 《语文天地》2011,(17):27-30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在运用成语过程中,常有人因"望文生义"或"孤陋寡闻"而误用。笔者所列高频误用成语80例,意在帮助人们规范  相似文献   

9.
成语考查是高考语言知识测试的一棵常青树,题型和难度多年来也一直相对比较稳定,每年都有一题,分值3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Ⅰ卷,让考生在包含着成语的四句话中选一句成语运用恰当或不恰当的话。其测试重点是:一考感情色彩的误用;二考望文生义;三考适用对象弄错;四考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考语境或逻辑错误。而在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许多成语积淀着历史与文化的浓浓意蕴。它具有结构固定、言简意赅的特点。人们喜用成语,是因为它能使文章精练、语言生动。但在实际运用中若稍不留意又常导致误用。现从报刊摘引一些成语误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说到成语,相信每个同学都非常熟悉,大家张嘴就能说出不少成语来。其实成语就是一种固定短语,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简洁的形式,同学们都很喜欢使用它们。但是成语的来源实在很杂,在使用过程中,意思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不少同学在运用成语时会出现误用现象。为了让大家对成语误用现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来  相似文献   

12.
写文章或讲话时,正确运用成语,既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又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若误用,则会以辞害意,弄巧成拙。造成成语误用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望文生义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如:  相似文献   

13.
成语具有很多作用。学习和运用成语,要从五方面入手:一、要了解成语的特点;二、要注意成语的读音;三、要注意成语的字形;四、要了解成语的结构;五、要注意成语误用的十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成语具有很多作用.学习和运用成语,要从五方面入手一、要了解成语的特点;二、要注意成语的读音;三、要注意成语的字形;四、要了解成语的结构;五、要注意成语误用的十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近几年来受高考的影响不少地区都把成语列为中考必考内容。成语运用题,命题点往往落在对成语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上,只有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笔者根据各地中考试题分析认为,成语的误用可归纳为以下类型: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例]他太高傲,平时总是目无全牛,一个人也不放在眼里。目无全牛:指技艺纯熟,得心应手。这里误解成高傲自大,目空一切。[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  相似文献   

16.
正成语是一种形式简洁,语义丰富的词组,大多为四字短语。这些四字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丰富而厚重,大量出自传统经典著作,背后有着精彩的历史故事,蕴含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智慧。此外从考试的角度上来看,成语题型作为高考必考题型,也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学生们对成语的解读大多存在误区。比如望文生义,误用褒贬,等等。再者,成语数量浩如烟海。庞大的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人们把它称之为“成语”。汉语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它的主要特点是言简意赅,用短短的四个字表达了深刻的含义。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充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质量、增强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运用成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深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的运用中,有一种这样的语病,即句子中某个词语的意思与成语中已包含的意思相重复,造成用词叠床架屋的现象。在高考中这种误用成语的现象常在“语病题”或“成语题”中出现。以下是常见的易误用的成语的情况。 1.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后面不能再用“笑起来”。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一种浓缩的民族文化,呈现当时社会的人物百态,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从近年来的语文高考试题的熟语运用来看,还未曾出现考察成语性别,以及成语中的女性年龄的试题,譬如“豆蔻年华”.多指女子十三、十四岁,如果说成是“这个男孩正值豆蔻年华”,就是成语性别误用的典型例子。成语性别多指女性成语.只能用于女性而不能用于男性。笔者搜集如下女性及年龄成语来和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伍秋菱 《时代教育》2007,(8Z):91-91
成语是汉语的瑰宝。它的存在。极大地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但由于成语的构成和运用比一般的词汇复杂,因此成语误用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在报刊杂志中都非常普通。研究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学习和运用成语,现就常见的八种成语误用类型进行举例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