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对内蒙古地区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的侵略。侵略的手段多种多样,忠灵塔与慰灵祭就是其中两种特殊形式。日本侵略者建造忠灵塔,举行慰灵祭,一方面纪念、祭奠战死的日、伪官兵,欺骗日军及伪军继续为侵略战争卖命;另一方面,强迫当地人民参加祭拜,侮辱民族感情,实行思想麻醉和精神奴役。这些做法,带有浓厚的奴化色彩,为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服务,属于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2.
渠长根 《红领巾》2005,(4):34-37
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应该是多方面、多领域的,清理日本侵华思想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领域,是一个深层次的方面.日本侵华思想导致了残暴的日本侵华战争,并把1945年之前的中日两国关系写实为日本的侵略和中国的反侵略,而且日本侵华思想也并未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而销声匿迹.相反,直到战后,它还潜在地影响着中日关系,使现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呈现出异常的态势.清理清除潜伏暗藏的日本侵华思想不仅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内容,更是健康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3.
吴佩孚具有比较强烈的反日情绪,他抵制、反对日本侵略,在其早年、中年和晚年均有所表现。五四运动爆发后,他顺应历史潮流,倡言反日;他政坛失势以后,又拒绝日本威逼利诱,不愿沦为汉奸,其行为具备一定的民族气节。这种朴素的民族思想在日本侵华步伐日趋加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背景下,符合历史进步之潮流,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关于日本侵华思想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侵华思想是客现存在的,它是日本野蛮残暴而又持久的侵华行动和历史的一部分,是一个不断衍变发展的过程。日本侵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内外因素及政策互动共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严冬 《学习之友》2006,(9):60-61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日本对华战争中代价最小,得利最大的一次侵略行动。日本轻易占领东三省后,又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步步进逼,直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半壁河山沦陷,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更不计其数。因此,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认真反思“九·一八事变”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亚洲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国家。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中日两国、亚洲乃至世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一、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近代史上,日本侵华表现在五个方面: 1.发动和参与侵华战争:1874年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发动旨在侵略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反动势力以前曾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动的真正的煽动者和組織者,他們使日本民族遭受空前的浩劫,現在,他們又在美帝国主义者的支持下处心积虑地圖謀放手使軍国主义复活。日本反动势力为恢复軍国主义,正力圖从思想上论証日本的侵略的对外政策的必然性,并推卸日本壟断资本家和軍部对日本人民在战敗后遭逢的民族灾难所負的罪责。因此,对世界大战中的种种事件,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1931年日本以武力强占我国东北,为了变东北为其永久的殖民地,日本把移民侵略作为侵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齐哈尔是日本移民侵略的重点地区,移民侵略使日本的殖民统治直接深入到广大农村,加重了人民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在侵华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利用神社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这种做法,带有浓厚的奴化色彩,为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服务。在当时的内蒙古地区,日本侵略者也建造了神社,如蒙疆神社和厚和神社等,他们在神社进行各种侵略活动,对当地人民实行思想麻醉和精神奴役。  相似文献   

10.
日本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阵营中穷凶极恶、阴险毒辣的一个成员 ,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不但要了解日本是如何侵华的 ,更应清楚日本侵华的特点 ,这对学好近代列强侵华史和借鉴历史都大有裨益。概括说来日本侵华有三大特点。一、疯狂性日本和欧美列强相比侵华的历史不长 ,但就其疯狂程度而言无出其右者。老牌的英法美主要是输出资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以攫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 ;沙俄以侵吞我边疆领土为主要目的 ;日本则后来者居上 ,既要攫取经济利益又要吞并中国领土 ,最终要灭亡中国。近代日本最早的侵华事件是 1874年侵略我宝…  相似文献   

11.
金九是韩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反日职业革命家。从1919年到1945年,他为了反日争取民族独立,旅居中国27年。他颠沛流离和曲折坎坷的人生是韩国近代民族独立解放历史的一个缩影。他作为反日斗争的杰出代表,在韩国(朝鲜)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深远。作者参考多种资料对金九先生在中国的反日活动进行概括性梳理,以史实再现他激进的民族民主主义职业革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思想战”是日本对华“总体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日本对青岛实施“思想战”的形成、内容及特点进行了剖析。青岛是一座深受日本影响的城市 ,早在日本对青岛第一次殖民统治时期 ,“思想战”已具雏形 ,及至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 ,适应全面侵华的需要 ,“思想战”正式形成。“思想战”包括宣传侵略理论、控制舆论工具、传播腐糜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四大方面的内容 ,具有长期性、全面性、欺骗性和腐蚀性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海外华侨为了抗日救国,在侨居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不买不卖不用日货和不为日本人工作、阻止军用物资运日的抵制运动,在经济上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削弱了日本军用物资的供应,配合了祖国抗战。海外华侨的抵制运动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位爱国历史学家,在民族存亡绝继的抗战时期,缪凤林潜心于日本史的研究,目的在于激励国人抗战,抵抗外来侵略。为此缪凤林的日本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批判日本古代历史之虚伪,以打击敌人的民族自信;二是探索日本军国主义的渊源,揭露日本人的侵略本质,以警醒国人,并指出在侵略面前,中国人民只有抗战,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15.
苦苦寻求光明的日本无产阶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无产阶级文学是日本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战后经济危机中产生,在争论中发展,在侵华战争体制下解体。它代表了日本当时文学发展的需要,它的灿烂光辉极大地激励了人民追求美好、光明的生活。并为日本现代文学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薛福成认为日本酷慕西法 ,中国当鉴之 ;日本相侵 ,中国当防之。中国防范日本需真自强、行外交和护朝鲜  相似文献   

17.
周晓冰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71-73,97
茶叶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在日本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中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形成了与我国风格迥异的茶礼俗.本文旨在通过对中日两国茶礼俗的分析和比较,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民族精神积淀和心理意识.从而加深我们对两国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在反蒋派的逼迫下再次下野。继任的孙科政府,因得不到实力派的支持,面对日军的侵略也一筹莫展。为应付内外交迫的形势,孙科政府在外交上提出了对日绝交方案。然而,孙科政府的对日绝交方案不仅违背了宁粤和会既定的外交政策,而且对蒋介石与汪精卫的政治地位也造成威胁,因而遭到蒋、汪的联手否决。孙科政府对日绝交方案的提出与否决,表面上是宁粤双方外交政策分歧的结果,实质上则是国民党派系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战争的特点出发,从高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两个侧面,论述高校国防教育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的战略意义,使广大国民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  相似文献   

20.
日本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对中国的重要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1868年)以来,日本历届政府一直毫不动摇地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举国上下,官民协力重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日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日本现代化发展的每个时期,历届日本政府都十分重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使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对日本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大军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实现现代化以及实现 21世纪全球化战略,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应当从日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历程中得到很多启示,从中借鉴和吸取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