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思明 《收藏》2013,(3):103
吉语花钱是铸有吉祥祝词的非流通钱币,民间又称其为"口彩钱"。形制大多为方孔圆钱,常见的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康宁""平安吉庆""福禄寿喜""加官进禄""福禄双全""五福双全""五子登科""驱邪降福"等,体现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代民间风尚和习俗。  相似文献   

2.
帖忠科 《收藏》2008,(8):136-136
在我的藏品中有枚镂空撕子滚绣球大化钱,钱径5.9厘米,厚0.2厘米,孔径1厘米,重29.8克。钱的面背图案一敛,边缘与穿郭均为重轮。中心图案是舞动的双狮环绕媾戏,5师子脚下踩着一个方孔圆钱式的绣球。前后两狮子的头尾用绶带相连,雄狮有鬃,雌狮无鬃,双狮形象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3.
徐浩楠 《收藏》2021,(3):39-41
有一类钱币,几乎历代民间均有铸造,材质多样,形状各异,纹饰粗细不一,但它们并不具备流通货币的职能。从历代泉谱给这类钱币的分类来看,被归为非正用品,并被称为“厌胜钱”或“压胜钱”,现今统称为“花钱”,也有人称之为“民俗钱”。  相似文献   

4.
樊中其 《收藏界》2012,(6):76-76
笔者热爱中国古钱币文化艺术,在古钱币收藏研究的同时,也收藏一些珍贵的古代吉语大花钱。有:"福禄寿"吉语大花钱、"长命富贵"八卦钱、"龟鹤齐寿"大花钱等等。  相似文献   

5.
顾欣 《收藏》2006,(4):103-103
花钱门类洋洋大观,绚丽多彩,寓意深广。作为一个载体,它所赋予有关于中华民族的民俗民风、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涵,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不少深刻的寓意令人玩味无穷。面文为“鼎甲蝉联”、背文有“连科”与鼎霹(jiǎ)图案的吉语大花钱即是其中之翘楚。  相似文献   

6.
程思明 《收藏》2014,(7):120-120
清代川炉所铸花钱素以铸工精湛和工艺独到而闻名,其中以祈求多子多福为题材的吉语花钱更因其寓意吉祥、书法精美而备受藏家的青睐。笔者收藏的这枚"五男二女"合背吉语花钱(见图),直径25.5毫米,厚1.5毫米,正背两面均书有"五男二女"楷书字样,书法隽秀俊朗,颇具功底;铸工精湛,铜质细腻,形制规范,包浆熟旧,且穿口干净利落,与同时期川炉花钱铸造工艺特征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7.
王舒乙 《收藏》2012,(11):84-84
数年前,笔者在下乡收旧货的贩子收来的一堆银首饰杂件中,发现了一枚奇特的银质方孔圆钱。该币直径24.3毫米,正面钱文为“乾隆通宝”,背面饰有八卦纹,钱体小巧精致,端庄秀美,地章分布着手工打制工艺留下的精细的珍珠地颗粒。  相似文献   

8.
陈斐华 《收藏》2014,(4):103-103
花钱作为古钱币的一个衍生品种,按其用途大致可以分为宫钱类、吉语类、宗教类、游戏类、特殊用途类等无大类,可作为佩饰、吉庆、卜卦、殉葬、  相似文献   

9.
宋康年 《收藏》2010,(2):147-147
中国古代花钱其钱文和纹饰虽有繁简,但内涵富有哲理,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宗教观、艺术观、民俗观等。如“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在旧时学子心目中始终根深蒂固。他们认为人生发展的唯一道路,只有耐住寒窗苦读、科举考中,才能获得金榜题名,乃至高官厚禄。这枚清代所铸“状元及第”背穿上“福”字和穿下鹿纹大花钱,就是这类题材在花钱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王钢 《收藏》2011,(4):104-104
笔者藏有一枚形制特殊的花钱,俗称挂花。其面文为"元亨利贞",背文为"黄金万两";材质为黄铜,通长61毫米,宽41毫米,厚3.3毫米,重36.4克(见图)。  相似文献   

11.
于永海 《收藏界》2013,(3):88-88
花钱,是中国古代钱币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美好的寓意被人们广泛用于开炉、镇库、祝福、玩赏、配饰等,一般铸有诸如“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状元及第、加官进禄”等祝福语和十二生肖、祥鸟瑞兽等图案,深受人们的追捧和喜爱。  相似文献   

12.
祁建铭 《收藏》2019,(1):44-46
笔者收藏到一组民国时期的机制银质花钱 (图1),其形制规整,有圆形方孔、圆形圆孔、圆形无孔以及正背文图、弦纹和素背等区分。尤其是钱文规范,书体各异,笔势舒展,古风雅韵,尽显民俗文化与钱币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黎凤歧 《收藏界》2010,(11):80-81
日本是最早仿照中国钱币形制铸行方孔圆钱的国家,公元708年,即唐景龙二年,日本奈良朝元明天皇首次仿效中国钱型铸造了"和同开珍"小平钱,此后,各朝天皇又累计铸钱11种,即"万年通宝"、"神功开宝"、"隆平永宝"、"富寿神宝"、"承和昌宝"、"长年大宝"、"饶益神宝"、"贞观元宝"、"宽平大宝"、"延喜通宝"、"乾元大宝"等,连同"和同开珍",日本钱币学家合称为"皇朝十二文钱",是日本铸钱的第一阶段,这些钱都是小平钱,存世少而珍贵。此后,日本还铸过"大中"及"洪武"背"治"贸易钱以及"庆长通宝"、"元和通宝"小平钱,亦未见大钱。后水尾天皇宽永二年(公元1625年),即明天启五年,日本始铸"宽永通宝"年号钱,从1625年至1867年,宽永钱前后铸行长达200余年,数量庞大,品类繁多,有大有小,  相似文献   

14.
陈夕波 《收藏》2001,(10):57-57
《收藏》杂志1996年第3期,登载了一篇天津义和团博物馆馆长的文章。文章引用钱币学家马定祥生前的一段话说:“正面铸有楷书‘替天行道’,背面铸有‘保清灭洋’及‘庚子’等文字,确为义和团团钱无误,可惜只发现一枚,后来流入日本(?)……我认为在国内肯定还有,只是尚未发现。”  相似文献   

15.
笔者于2008年下半年北上寻泉之旅期间,有幸在上海集到一枚战国"半圜"钱,直径27毫米,穿径8毫米,厚0.5毫米,重约3.5克。该泉生坑,青铜质,从边沿一小破裂处可以看出,青铜质因年久已经严重氧化。钱文为古代大篆书,横读,内穿亦圆,也称圜钱。圆孔不规整,呈喇叭口形状,此乃中国古代钱币从刀币、布币向圆孔、方孔钱币过渡的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16.
刘英杰 《收藏》2012,(21):85
何谓清代五帝刻花钱?从字义上讲,民间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清代皇帝铸行的年号钱收集在一起,便是五帝钱了;而钱币上再刻有吉祥图案等,即为五帝刻花钱。人们寄予它"无所不能"的魔力,往往用于镇宅辟邪、开张庆典等。  相似文献   

17.
刘盛全 《收藏界》2012,(5):77-77
乾隆是清代鼎盛时期之一,史称康、雍、乾盛也。 乾隆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执政六十一年,活了88岁。其间多次下江南,既有私访,也有巡幸,极尽人间享乐,沿途修行宫耗费的银两难心计算,前朝时期积累的财富被他尽情挥霍。表面上的繁荣昌盛,掩盖着故步自封。  相似文献   

18.
据史书载,明代早中期的建文、正统、景泰、天顺、成化、正德年间均未正式铸过年号钱,目前所见除伪品外多属安南所铸。据《明·食货志》嘉靖六年(1527年)补铸累朝未铸铜钱。明末世人以高价求购正德钱一二文可值银一两,称正德皇帝为游龙,人佩此钱渡江可保平安。但明末时铸的正德钱多数为小平光背,偶有单龙戏珠及阴刻花纹,铜色青白,通宝二字类万历钱,存世较少。清以后铸之正德钱形制粗劣,也有龙凤花纹,量多而均出自民间。  相似文献   

19.
钟成华 《收藏》2008,(12):128-129
“佛法僧宝”铜钱(见图),直径24.5毫米,穿宽5.8毫米,厚1.1毫米,重3.4克,钱文篆书直读,光背无文,安南(今越南)陈禺陈朝天应年间(1516年)所铸。安南古泉币,受中国影响深远,是为方孔圆钱形制,饯文均仿汉字,亦有用中国年号铸钱。在陈朝所铸“天应元宝”“佛法僧宝”“宜和祜宝”三品中,唯“佛法僧宝”钱传世较多,是陈朝(1516~1521年)陈暠父子大量铸造的流通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英杰 《收藏》2012,(11):85-85
何谓清代五帝刻花钱?从字义上讲,民间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清代皇帝铸行的年号钱收集在一起,便是五帝钱了;而钱币上再刻有吉祥图案等,即为五帝刻花钱。人们寄予它“无所不能”的魔力,往往用于镇宅辟邪、开张庆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