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儒斌 《收藏》2013,(3):120-127
每提及流落海外的中华珍宝,总让我们的内心隐隐作痛。位于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的响堂山石窟建造于北齐时期,其精美的佛教造像体现出当时艺匠高超的艺术造型能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但由于近代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一些造像流落海外,散落在当今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流失的部分响堂山石窟造像在纽约大学古代世界研究所举办的"响堂山石窟造像特展"中聚首,之后又各自飘零……  相似文献   

2.
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七大石窟之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上,分南北两处,相距15公里。响堂山石窟始凿于东魏末年,其后北齐、隋、唐、宋、金、元、明、清均有续凿,它主要代表了北齐一代佛教造像的艺术风格。现存大小佛像4300余尊,并有大量石刻经,是研究佛教、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的艺术宝库。北响堂山石窟,原名鼓山石窟,亦称磁州石窟寺,石窟开凿在鼓山之腰(峰峰  相似文献   

3.
6月18日《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为重庆市大足县境内73处大小石窟区、5万余躯石刻造像的总称。始于唐代,历经五代,盛于两宋,绵延明清。以北山和宝顶两处的摩崖造像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邮政于1988年发行的普24-2《中国石窟艺术》"龙门石窟·唐·力士"邮票1枚;  相似文献   

5.
张强  秦航 《收藏》2014,(8):118-123
陕西堪称中国石刻艺术的长廊,拥有诸多国宝级珍品,比如秦代峄山刻石,西汉霍去病墓石刻,陕北画像石,碑林所藏大夏石马;唐代昭陵六骏、乾陵蹲狮、安国寺密宗造像;宋代北钟山石窟造像等,这些石刻艺术品风格独特、雕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据着十分霭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主要洞窟有53个,石雕造像5.1万尊,是我国现存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雕佛像群。 大同云冈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  相似文献   

7.
宗教文化的传播,是丝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石窟开凿与造像为文化载体(图1),在传播的过程中闪烁着人类文化之光。世界三大宗教在穿越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上留下了传世久远的历史文化印迹。如果我们沿丝绸之路由新疆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都能看到丝路宗教文化传播过程中留下来的承载着佛教文化的石窟及造像。  相似文献   

8.
王振国 《收藏》2001,(7):24-25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历经北魏、东西魏、北齐、隋、唐、北宋等朝代的大规模经营,现存窟龛2300余个,造像10万余躯,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盛期在北魏和唐代。由于龙门石窟地处当时帝都洛阳的近郊,所以这两次造像高潮都有皇室、王公、近臣、贵戚等倾其全力直接参与,因而也就创造了当时中国一流的石窟艺术,并对洛阳周围和边远地区的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影响到东邻的朝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但令人遗憾的是,龙门石窟在历史上曾惨遭破坏,尤以20世纪前半叶的民国时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有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石窟建造于北魏和平  相似文献   

10.
金申 《收藏》2014,(8):146-150
随着清乾隆、嘉庆时期以来考据学的兴起,文人的兴趣多转向碑版石刻,而许多造像碑、石窟造像又多有题记,故清代的金石书内连带也著录了许多佛造像。云冈、龙门、天龙山等石窟的佛造像为世界所注目也不过是近七八十年的事。如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野贞、常盘大定《支那佛教史迹》,以及30年代瑞典喜仁龙《中国佛教雕刻》等,都是最早利用摄影技术向世界介绍中国佛教雕刻的大型图录。  相似文献   

11.
朱彤 《收藏》2008,(5):213-213
中国藏传佛教艺术丛书(共五卷) 该丛书的石雕卷收录了包括寺院、佛塔、石窟造像、摩崖龛像、玛尼石刻等各类佛造像226件,涉及藏传佛教文化的各个时期和各种风格流派,该卷290余页。木雕卷收集249幅图版,突出体现藏传寺院建筑  相似文献   

12.
康雪 《收藏》2023,(2):4-7
<正>引言大足石刻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座丰碑,不仅囊括了儒释道三教造像内容,而且保存了从唐代、五代、两宋至明清时期的造像,它的发展见证我国石窟艺术特点变迁。对于佛教造像来说,各类佛、观音所站、所坐的底座都是与造像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底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翻开中国西部版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外连接着众多著名的石窟,从新疆龟兹石窟到敦煌莫高窟再到陇南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丝路西去,佛教东传,印度佛教正是沿着这些由石窟构成的宗教驿站走向东方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太原市晋源区龙山的道教石窟——龙山石窟进行考察和研究,分析了石窟开凿的历史背景和道教文化在本地的发展,并以其中的第三窟为研究重点,详细地分析了第三窟的石刻卧像所代表的养生文化的内涵,最后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当地政府能加强石窟的保护和抢救工作,使道教石窟和道教文化能重现风采。  相似文献   

15.
2002-13-4的图名“石门山·三皇洞造像”含糊,应更名为“石门山·三皇洞文官”。石门山在重庆大足县城东20公里处的石马镇石门村,山以两巨石夹峙如门而得名。造像始于北宋,至南宋结束,编号石窟13个,为大足石刻中最典型、最早的佛道聚于一区的造像。10号窟又名三皇洞,窟高3.4米,宽3.95米,深9.1米。正壁刻主像 3尊,天皇居中,高209厘米,地皇、人皇分列左右,各  相似文献   

16.
麦积山位于甘肃天水秦岭山脉西端,遥望山体如堆积的麦垛(题图)。石窟始凿于后秦年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其后各代都有修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石窟开凿在陡峭的  相似文献   

17.
正延安石窟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在陕西石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经统计,全市共有石窟(群)267处,其中南北朝石窟37处,隋唐22处,宋金元91处,明清88处,时代不详29处。延安13个县区中,除延川外均有石窟分布。延安石窟宋金时期开窟最多,规模较大,造像水平较高,以子长钟山石窟、延安万佛洞石窟、富县石泓寺石窟、黄陵万安禅院石窟、志丹城台石窟为代表,是中国北方佛教石窟艺术的瑰宝。延安石窟大多是沿着境内的河流开凿,如  相似文献   

18.
天水武术的源流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水武术起源很早。从一千五百多年前北魏时期的天水麦积山石窟壁画中,就可看到游猎骑射、力士举石、戈盾相击、对打较技等动人的练武较力格斗形象,这说明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时期,初建麦积山石窟时,天水武术就形象的被刻划下来。同时由于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中原和西域各国的舞蹈,角力,都给天水武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孟新宇 《收藏》2014,(5):152-153
巩义这地界是有地气的,风水极好。这里有山有水有平原,山是邙山,水是黄河,平原是华北大平原。这里出了不少人物,有很多历史典故,还有北宋的七帝八陵。这几年经常往巩义跑,看黄河,转宋陵,住在沙峪沟少鹏哥家,画了不少自己满意的画。这里最有灵性的地方应该是石窟寺,北魏熙平二年这里就开始开凿石窟造像,千年来多少人都在这儿祈求心中的愿望。寺院地处黄河南岸、伊洛河北岸、邙岭之下的大力山,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曹淦源 《收藏界》2011,(10):89-94
洛阳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与北魏(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各类碑石、墓志、摩崖石刻四类镌刻字体,统称为魏碑体。在遍布齐地、风格多样的魏体中,龙门造像题记诸品时代早.集中于一处.有著名的四品、二十品等。清代中叶,北魏碑风行书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