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副词“就”和“才”及其它相关副词与句尾“了”共现的不对称现象进行了考察,发现副词“就”更容易与“了”(句中“了”和句尾“了”)共现,而“才”更多地单独出现,尤其很少与句尾“了”共现;与“就”“才”用法相似的其它副词也有类似现象。文章最后探讨了这种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副词“都”、“才”在特定的句式中可以部分互换,原因在于,从语义层面上来讲,“都”“才”都可以修饰表“系列推移性”语义特征的名词语。也正因为“都”“才”修饰的是表“系列推移陆”语义特征的名词语,故在语用层面上表现出比较义。  相似文献   

3.
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沙方言中的“几”大量地用于表示程度副词,该用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悖。通过对文献及方言语料中“几”的意义、用法进行历时与共时的考察,明确长沙方言中“几”字的用法有历史语源依据和同时代方言支持。同时,引进认知语法学的观点对相关资料进行穷尽的分析,证明“几”作程度副词使用有其系统性的认知基础,该用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副词,“有”可以和副词、体标记、时间词、形容词等连用,也可以单独运用。通过“有”的运用,进一步验证了将“有”定位作“副词性确认标记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从实词到范围副词,再从强调焦点的语气副词到兼表时体的语气副词,“都”的内部存在一脉相承的演化轨迹和清晰可辨的内在联系。由于“连”字的脱落,“都”的表义重心由全称量化转向了主观强调,进而从衍推行为程度的不适宜扩展到衍推行为结果的不合时宜,从而可以兼表时体。汉语中其实只有相辅相成的两个“都”一个是客观性的范围副词,一个是主观性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6.
“依前”在古代汉语中可以作为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况持续不变,和原来一样,相当于“仍然”、“仍旧”。这种用法在中古时期已出现了。本文在详细描写形式连用结构“依前”的分布类型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古代汉语中副词“依前”的由来及其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语料库搜集大量关于“非常”和“异常”的语料,然后对这两个意义和用法相近的程度副词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它们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型世言》口语化程度较高,是研究近代汉语语法的珍贵语料。《型世言》中的反诘语气副词有“难道”“岂”“终不然”“何曾”“何尝”“何必”“何苦”“何妨”“何不”“几曾”“还”这11个。《型世言》中的反诘语气副词大部分用在无主语句的谓语之前,表示“反诘”“没有发生过”“不,必”等语气,在结构上多为重新分析复合式,都可以修饰VP、多音节成分、肯定形式,部分可以和其他副词连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副词,“有”可以和副词、体标记、时间词、形容词等连用,也可以单独运用。通过“有”的运用,进一步验证了将“有”定位作“副词性确认标记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预设”是指人们在运用自然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对某些隐含着的语境因素所作出的设定。文章以现代汉语为对象,着重探讨“才”“白”“都”三个预设触发词所触发的预设,从总体上揭示了这三个副词预设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1.
作为副词,“有”可以和体标记、副词、时间词、形容词等连用,也可以单独运用。通过“有”的运用,进一步验证了将“有”定位作“副词性确认标记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正是”是一个集不同性质的语言形式于一身的同形异构体,可以区分为短语和副词两大类。“正”作为副词时有时可以和“正是”互为替代。文章认为只有附加式副词“正是”的语义重心在“正”上,和副词“正”存在替换关系,并且只有在特定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环境下。才存在替换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除了X,Y"句式中Y句中的表意副词分为独用和连用两种情况。大家对表意副词的独用比较了解,相关研究也较多。我们将从表意副词连用的角度出发,扩大对"除了X,Y"句式中Y句中表意副词的研究范围。本文涉及到七个连用表意副词:全都、也还、再也、也再、也都、都还、还都。我们按照单个表意副词所表达的语义关系的不同,将这7个连用表意副词分为两大类:表示同类语义关系的表意副词连用和表示异类语义关系的表示副词连用,并结合语料分析连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汉语副词的灵活性使得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存在一定难度,文章以“都”为例对200篇HSK(高级)作文考试进行了考察,归纳了留学生习得汉语副词“都”的三种偏误情况,由此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应从副词的基本义项与派生义项之间的关系人手,对汉语副词的常用义项进行较全面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分析了副词"真""太"与其他副词连用现象的异同。副词"真"与其他副词连用时,习惯位于其他副词之前。"太"与其他副词连用时,更多位于其他副词之后。副词"真""太"都可以与否定副词"不、没、没有"连用,其中与"不"连用是副词"真""太"与否定副词连用的高频用法。另外,我们发现,副词"真""太"可以连用,组成"真+太+中心语"的结构。副词"真""太"与其他副词连用时的组合顺序反映了人类认知的逻辑顺序对句子表层词语顺序的影响;副词"真""太"连用的相对位置体现了认知上距离象似性原则对句子表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协同副词"一起"、"一齐"语义选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副词“一起”、“一齐”是一对意义相近极易混淆的词,不过协同副词“一起”、“一齐”在语义选择上,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在单数复数、有指定指方面,“一起”、“一齐”都要求所指NP是复数,必须定指;在个体整体、时点时段方面“一起”倾向表整体,可以与表时点时段的时间词连用,而“一齐”倾向表个体,只能与表时点的时间词连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考察敦煌变文中“却”的用法,结合历时语料,对“却”的语法化过程及其动因进行了系统论述。我们认为:唐五代是“却”语法化的活跃期,连动式是其语法化的决定性动因;“却”由“却+V”语法化为副词,由“V+却”语法化为助词;“却”的语法化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每一时期都有或隐或显的变化;“却”的助词用法至晚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副词用法至晚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在唐五代时,“却”的助词用法和副词用法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相似文献   

18.
副词“就”和“才”在时间、数量、范围等方面的使用中有交叉现象。本文着重从句法.语义来论述“就”与“才”在时间、数量、范围方面的异同,探究其原因。同时,分析“才”对“就”的歧义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关于日本“购岛”事件的话语为语料,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分析副词在主权话语中的评价功能。研究发现:(1)在111条语料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共计使用了34个具有评价功能的副词。(2)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主要通过描摹性副词对日本“购岛”行为进行负面评判;采用评注性副词表达对日本“购岛”事件强烈不满的情绪:使用高程度副词、频率副词和时间副词等限制性副词强化了对日本“购岛”行为的谴责,并进一步表达了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20.
“每每”是现代汉语比较常见的一个副词,多用于书面语,可以将其分为表示时间的“每每1”和表示频率的“每每2”。一般认为,“每每”是在副词“每”的基础上重叠而成,因此,“每”也具有这两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每1”是一个具有语素化倾向的副词,常和“当”、“到”、“逢”等动词连用,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经常出现;“每每1”是一个兼职的关联副词,后面常有“都”、“总”、“便”、“常”等副词与它呼应,一般只用于书面语;“每2”因为没有足以区别于其他词的独特用法,使用频率越来越低,渐趋消亡;“每每2”则逐渐取代了“每2”的地位,成为一个在书面语中常见的频率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