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及其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个角度时预设进行了阐释.语义预设研究命题的真值情况,语用预设与语境关系密切.两者关联性强,语义预设是语用预设的基础,语用预设是对语义预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预设依靠逻辑概念、语义和语境,推断句子或者话语中隐含的信息或命题,使交际双方能正常进行交流。在语言学界,预设分为语义预设,语用预设和混合型预设。该文运用混合型预设法分析一则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为更好的理解预设话语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作为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影视剧名,比喻修辞的运用在影视剧命名中十分常见,语用预设是影视剧命名的必要手段,并在其效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隐喻意义传达始终的也正是语用预设命题集合,即存在于人脑中的与情景语境对应的诸多命题的集合.  相似文献   

4.
教学语境是普通语境的一种变异形式,是教学环节中的特殊语境.论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言内教学语境、言外教学语境、预设教学语境和非预设教学语境分别进行阐述,并进一步分析了言内教学语境中的信息、言外教学语境中的场景、预设教学语境中的教师教学灵感和非预设教学语境中的学生偶发兴趣在汉语教学中的教学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5.
预设与蕴含     
预设与蕴含有着一定的联系,不易区别开。对于预设和蕴含,弗雷格、罗素、斯特劳森等有所论及,本文旨在区别预设和蕴含,并探讨预设只涉及语句的名词性成分,而蕴含与所陈述的命题有关。且预设不是语句中固定不变的,不受语境制约的成分,它是可消除的。而蕴含是一种纯逻辑推理,具有不可消除性。预设则是一种特殊的蕴含。蕴含是语句中信息的一部分,而预设则是信息的背景。  相似文献   

6.
蕴涵是两个命题之间的一种真假关系 ,它要求如果前件真那么后件亦真 ;隐涵和预设是蕴涵的两种适用形式 ,它们要依赖于语境、语句意义和语用规则的分析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预设的触发语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简介预设之争的历史渊源入手,简述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的区别,重点阐述了十四种预设的触发语。预设与句子的实际语言结构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对语境因素非常敏感,往往来源于某些词、词语、句式或某种语境,这些能够触发预设功能的语言项叫做预设的触发语(presupposition-triggers)。预设触发语只是表象的、潜在的预设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说话者表达预设的语言手段,是说话人的预设,而不是句子本身的预设。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语境也可以触发预设。  相似文献   

8.
蕴涵是两个命题之间的一种真假关系,它要求如果前件真那么后件亦真;隐涵和预设是蕴涵的两种适用形式,它们要依赖于语境、语句意义和语用规则的分析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预设被看作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也叫"前提"或"先设"。虽然很多学者对预设的功能进行研究,但较少研究英语通用语语境下学术语篇中预设的语用功能。本研究以一次学术研讨会议(Gender equality)为例,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从语用角度分析不同说话者话语中的预设现象,旨在通过准确地解读说话者的话语意义来分析其预设功能。研究发现,该学术研讨语篇中的预设具有五类语用功能:经济性和高效性、增强话语说服力、突出信息焦点、语篇组织功能(衔接功能和连贯功能)以及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交际障碍。本研究有助于对话者在英语通用语语境下准确解读和恰当使用预设,以促进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预设是语义学和语用学中一个重要部分。研究预设所涉及的语言问题及相关理论无疑对帮助理解语言交际的本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探讨复合命题——让步状语从句,其分句中的预设是否会继续存在的问题中,ICM模式从认知领域和心理空间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试结合其图形——背景关系及语境对连词al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触发其分句预设成立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11.
一般说来,命题都有其基本义之外的附加义,预设是命题附加义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命题与其否定命题可共同推导出的命题。预设在逻辑与语义方面均有其自身特点。预设的存在,不仅解决了非陈述句的逻辑问题和某些特殊命题的真值问题,也使语言表达变得更加简明经济。  相似文献   

12.
预设是一个重要语用现象,它与句子信息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在言语交际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从句型、单句、复句、歧义句、虚词等方面,初步探讨了预设与汉语句子信息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简要回顾预设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预设的使用特点,并通过广告实例分析了各种预设在广告语言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幽默是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中最突出的语言特征。传统的幽默研究局限在修辞层面上,因而,从认知语用的视角来分析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中幽默语言具有创新性。预设和会话含义是幽默的认知语用理论的两个主要方面。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中幽默的预设和会话含义的解读可以加深读者对小说语言建构和作者的写作技巧的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常用的语用策略,语用预设通常用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话语的意义。但是在中文脑筋急转弯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中,它以虚假预设、冗余预设和多元预设等非常规的形式隐藏于常规的预设手段中,制造语言和思维陷阱,以迷惑和干扰答题者,最终达到娱乐的效果和开发多层次的思维锻炼能力。这三种超常规预设形式的使用是由语用预设的可撤销性、隐蔽性和认知多维性等特点决定的,它们能动态地适应中文脑筋急转弯这种特殊语言形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广告语蕴含着广告制作者的语用心理和策略.前提本身具有的潜在性和隐含性特点为其中部分策略的运用提供了可能。从听话人的消费心理出发,广告制作者常常利用关涉既成事实、多数人的选择、名人名品、以前的状态或行为、产品的缺陷等方面的前提,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预设理论研究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设本是源于哲学领域的概念,后来逐步引起语言学家的重视.在语言学范围内.预设的研究可以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本文将从两者各自的特点出发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两者应该以互补的形式共同研究预设.文章还将预设与语篇应用联系起来,分别就广告、标语、戏剧和幽默语篇从预设的角度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教学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粗糙的、散漫的,也是低效的。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呆板的、了无生气的、没有智慧的,也是无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对于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研究有助于教师课前做好弹性预设,课堂教学中善于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并能适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方案、对预设的教案进行动态修正,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存于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演绎精彩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预设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它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基本类型。从语用的角度看,预设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这两个与语境密切相关的特征,并且它应该遵守合作原则,不能有歧义。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由于缺少共同语境而产生歧义,会导致不同的人的语用推理出现差异。然而,在广告里由于有共知的语境及人们有相同的逻辑思维能力,歧义会自然消失,人们能从中得出正确的语用推论。  相似文献   

20.
运用语言学上的预设理论,对反驳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语用分析。通过一些名人实例,分析了运用误设预设、更换预设、接用预设等进行反驳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