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判定自然语言中的选言判断选言肢间相容与否,是逻辑界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文章认为,自然语言中的选言判断的联结词是语用性质的,通过语境还原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其语义,从而有助于我们对选言肢间是否相容作出适当判定.  相似文献   

2.
且大有教授在《谈谈普通选言判断的逻辑联结词》(《逻辑与语言学习》1994.5.23~24或《人大复印资料(逻辑)》1994.11.41~42)一文中,对“或”(“或者”)表达选言判断的逻辑联结词的特点作了具体的论述,本人读后很受启发,但也有两处不得甚解,特在此提出来再求指教。  相似文献   

3.
学习逻辑联结词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很有帮助.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及学习逻辑联结词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在高一数学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简易逻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逻辑联结词.  相似文献   

5.
逻辑与语言的关系,特别是自然语言联结词和逻辑联结词这两种性质不同的联结词的关系,是学习、研究传统逻辑不能不搞清楚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大家都承认,在传统逻辑中,逻辑联结词必须通过自然语言联结词来表达。但是,自然语言联结词和逻辑联结词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及自然语言联结词又如何去表达逻辑联结词等,并不是所有人都已经搞清楚了的问题。目前的大多数传统逻辑著作都没有专门讨论逻辑联结词的特殊性质,更没有很好讨论逻辑联结词和自然语言联结词的联系和区别。因此,有的人在论述到自然语言中的具体命题时,就常常容易混淆两种联结词的性质,或者用今天逻辑联结词的含义去限定自然语言联结词的词义,否认自然语言联结词在日常语言特别在古代语言中客观存在的多义性和使用习惯上的不严格性;或者把自然语言联结词等同为逻辑联结词,否定逻辑联结词的单义性、确定性和严格性。本文想以“非”和“或”两个联结词为例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选言判断和选言推理是两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其中有不少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就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一、应该用联结词来区分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复合判断.选言判断由选言肢和联结词两部分构成.选言判断根据肢判断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的肢判断可以并存;而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肢判断是互相排斥不能并存的.  相似文献   

7.
在数理逻辑中,要确保推理的正确性,首先应保证写出的前提条件是正确的.在将命题符号化时,逻辑联结词的正确使用最为关键.而其中最容易出错的是蕴涵联结词.本文对蕴涵联结词及其相关的一些符号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按照课本的说法,“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由于以上说法过于简略,多数学生理解不到位,普遍认为: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只要看这个命题中是否含有字眼“或”、“且”、“非”,有就是复合题题。  相似文献   

9.
本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系统地剖析复合命题的内涵。 一、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数学含义 “或”并不等同于日常用语中“或”的含义,老师说:“让张三或李四来一下.”是指其中之一,不是都来。而逻辑联结词中的“或”,可以是两个都选,但又不是两个必须都选,而是两个至少选一个,并无侧重,这里的“或”相当于“并集”定义中的“或”。  相似文献   

10.
朱水根 《中学教研》2002,(1):F003-F004
新教材1.6节逻辑联结词中有这样一个例题:“分别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1)24既是8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2)李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高运动员;  相似文献   

11.
1.考点分布:本章包括“集合”与“简易逻辑”两部分,“集合”包括集合、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重点是集合的交、并、补运算;“简易逻辑”包括命题、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四种命题、充要条件,重点是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常用的逻辑联结词,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非"、"或"、"且"三种.本文再介绍另外两种,并结合一些实际的例子,有一种别开生面、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基本的逻辑知识是认识问题和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普通高中新教材中的简易逻辑知识包括逻辑联结词、4种命题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3部分,内容虽然是“简易”的,但它们的结构形式极易相互干扰,其真假性的判断也扑朔迷离.如何使学生排除困惑,对比分析、对比论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或、且、非”是基本的逻辑联结词,由此而派生出的相关词多见为:不是、不可能、有且只有、至多与至少等.那么怎样求解带有此类词语描述的问题呢?下面就分类例述其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高考中,有关常用逻辑用语的试题是以考查基本概念、性质与其它知识相结合为主的客观题出现.这类试题难度低,重基础,只要在学习中夯实基础,把握逻辑联结词的含义、充要条件的意义、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定义、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针对不同试题的考查形式,应用不同的求解策略,就能适应高考的考查要求.  相似文献   

16.
命题联结词集合的完备性和不完备性是命题逻辑中一种有趣的现象,证明了联结词集合{∨,∧,→,}和{~,}的不完备性,并在表明联结词集合{~,∧},{~,∨}和{~,→}是完备的基础上证明了两个单元集{↓}和{|}是完备的。  相似文献   

17.
一、“或” 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读作“p或q”,记作“p∨q”.  相似文献   

18.
“简易逻辑”是高一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顾名思义是既“简单”又“容易”,再加上教材又先从“简单”的“不等式x^2-x-6〉0的解集是{x|x〈-2,或x〉3}”引入了“或”,再由“简单”的“不等式x^2-x-6〈0的解集是{x|x〉-2,且x〈3}”引入了“且”,并由此规定:“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这无疑让师生从一开始就感到新增内容确是“简单”、“容易”,当然教材本意也是能让教师“简单”地教,学生“容易”地学,让师生轻松些。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最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正确地使用逻辑用语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无论是进行思考、交流,还是从事各项工作,都需要正确地运用逻辑用语表达自己的思维.”通过学习常用逻辑用语,使学生能“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的作用,利用这些逻辑用语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更好地进行交流.”常用逻辑用语这部分内容由“命题及其关系”、“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和“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三部分组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中存在一些比较常见的错误,现整理出来,与同仁们共享.  相似文献   

20.
李泽贵  朱东辉 《考试》2003,(1):57-59
在学习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时,常有学生提出,命题p“方程x~2-3x+2=0的根是x=1”为假,命题q“方程x~2-3x+2=0的根是x=2”为假,复合命题r:“方程x~2-3x+2=0的根是x=1或x=2”为真;若把复合命题r看作是p和q型的复合命题,出现了与真值表相矛盾的情况。教师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也模棱两可,学生们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理解还有一些糊涂的认识。本文拟以集合的观点对三个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做一些解释,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