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闽粤赣烧塔民俗的文化内涵及传承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秋烧塔民俗主要分布在闽粤赣地区。烧塔是中秋祭祀礼仪的组成部分,寄托着中秋月圆人团圆的期盼,折射出传统农业社会中拜火的历史文化痕迹,能起到人际娱乐与交流沟通的作用。烧塔民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鲜活的集体记忆,具有当代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2.
花好月圆时     
《历史学习》2010,(9):15-15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相似文献   

3.
赏月佳联     
中秋佳节,古往今来,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富有时令特色的佳联。 四川巫峡瑶台上有一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上联以叠词的方式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相传有一才子,仰望中秋月,吟得一句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抓住了月到十五便团圆的特点。但他苦思冥想,拟不出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晚上,想到明天是新年,触动灵  相似文献   

4.
中秋     
中秋理应是团圆的日子,但今年院中赏月的只有我一个人。这不能算中秋,没能过上一个像样的团圆中秋,整个一年都遗憾。正这么懊丧着,看到邻居一家外出吃饭,听到了小男孩吟诵诗篇时稚嫩的嗓音。孩子吐字并不清晰,但可辨出吟诵  相似文献   

5.
偶然中,我读到一些关于中秋来历的话: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选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是因为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祭月赏月的最佳时节。中秋吃月饼,因为"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相似文献   

6.
月圆中秋     
曾子墨 《学习之友》2009,(10):47-47
中秋的情感载体是“月”。因其谜化而显得神圣,也就有了人类由月及人的永恒情结。同样一轮中秋月,古代则以婵娟、桂魄、蟾月、宝鉴、冰轮等作不同的表述。有多少想象,就有多少美好;有多少离愁,便有多少无奈和寄托。  相似文献   

7.
中秋节俗主题及其戏曲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秋节起源于月亮神崇拜.人们将圆月看作团圆之神、姻缘之神、青春之神、吉祥之神.汉代后出现"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嫦娥后来成为中秋的节日偶像.关汉卿<望江亭>塑造了一位多情而勇敢的女性形象,她中秋夜的"智取"有"摸秋"节俗和民俗原型的渗透;洪升<长生殿>李、杨两人中秋"重圆",表达的是中秋团圆的节日主题.中秋剧发端于中秋节,中秋剧又以艺术的、感人的形式,对传承节日文化传统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Leffis 《音乐世界》2007,(19):94-95
中秋节年年过,团圆的意义不变,团圆的背后也继续上演着一个个精彩故事。今年中秋,肯德基带来中秋蛋挞礼盒,用蛋挞为你表情达意,相同的月景,让你品出不一样的幸福味道!  相似文献   

9.
岁月如梭,又是中秋团圆之夜,这是一个勾勒美丽的夜晚,也是一个让人心醉的夜晚。可对我来说,却是一个忏悔自责、难以入眠的夜晚……仰望着皎白的明月,品尝着圆圆的月  相似文献   

10.
丙辰中秋苏轼因人世间处处是分离、失意的人,就对宋时中秋月圆,世人团圆、世事圆满的节俗思想产生了质疑。通过探究,词人理性的认识到人有悲欢离合,人世间悲欢离合时刻共存,所以中秋月圆时刻,有人分离、失意是正常的。面对这样的现实,苏轼由宋人狂欢过中秋的思想,悟到了人要笑对“悲欢离合”的人生、人世,对宋时世人狂欢过中秋的思想给予了提升拓展。  相似文献   

11.
中秋谈月     
俗话说:年年月相似,岁岁人不同。不过,中秋节的阳历日期各年是不同的。据统计,中秋节最早的是在9月6日,最迟的是在10月8日,相差一月有余。据观测,在10月上旬的中秋月,月光直射北半球,而9月上旬的中秋月,月光直射南半球中秋谈月@小童  相似文献   

12.
慧月,回首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树林与凉风轻轻耳语,微微摇曳起身躯。这时候,云雾的缝隙之间,圆月释放着她所有的柔和、明朗,慷慨地把这舒适、微凉的光带洒向人间,安抚着繁华都市中的人们。这中秋的月儿啊,皎洁且象征团圆的月儿啊,使我在身处异乡、远离故土之后,一阵又一阵地感慨,一番接一番地心动,一段接一段地回眸……  相似文献   

13.
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这一天,有点小年的味道。在异乡的游子,赶回故乡与家人团聚;不能回家的人们,只能对着天上的皓月,寄托思念。"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供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即使在通讯、交通发达的今天,亲友间的别离也总是  相似文献   

14.
《中秋》     
教学目标:通过对"中秋"这一人文主题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亲情与友情、思念与团圆的情感。 教学设计:话中秋-颂中秋-唱中秋-演中秋四大环节,以综合艺术贯穿其中。 教学难点:艺术与人文的渗透 教学过程: 导语:秋天来了,秋高气爽!我给大家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看图并猜我国一个传统节日。(屏幕打出《中秋月夜图》)学生答:中秋节。老师:对,中秋之夜,家人团聚在一起,沐浴着明月温柔的银辉,品尝着象征团圆的月饼,还会讲讲中秋节来历的故事。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谁来给大家讲讲?  相似文献   

15.
云海 《小读者》2011,(9):51-51
中秋节历来是中国人合家团圆、亲友相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日子。月到中秋,天高云淡,空气变得透明起来,正是赏月的好时节。  相似文献   

16.
陪伴     
《同学少年》2012,(6):25
皎皎明月的陪伴,深深情感的寄托。——题记深沉河汉,皎皎明月。举头凝视,引起无限遐思……一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道出了李白的自然洒脱;一曲"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宣泄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之痛;一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流露出王维的闲情逸致……是的,都是因为有了明月的陪伴,诗人才有了如此丰富的感情寄托。中秋之夜,亲人却不在身边。是谁,在那温馨的月光下,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无限感慨?是谁,面对这团圆的玉盘,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与祝福?是他,一代文豪苏轼。中秋月圆人不圆,那又如何?我们的文人孤独中有皎洁的月光相伴,对月,饮酒,提笔,赋辞,  相似文献   

17.
中秋之夜     
转眼又是一年,中秋将至。去年的中秋之夜还历历在目,爸爸的那席话仍在耳畔回响。 去年八月十五,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是团圆节。夜晚灯火通明,火树银花.天空中礼花绽放。五彩缤纷。鞭炮声不绝于耳.团圆的笑声此起彼伏。中秋的夜晚是美丽的.中秋的人们是快乐的.幸福的。  相似文献   

18.
中秋月难圆     
朋友从美国来信说,今年她连月饼也没吃到。我告诉她,我很幸运,我吃上了,但是我吃的是相思月饼而不是团圆月饼。 去年中秋是九月中旬,因为每年曼城学联都把中秋和国庆晚会放在一起开,所以到开晚会的,中秋已过了半个月。记得由于经费有限,到会学生每人只能领到半块月饼,当组织者为此感到为难时,我还随口替他们解嘲:现在月亮已是半月,半块月饼比整块意义更大。朋友们一听都乐了。是啊,月亮都不圆了,月饼也没有必要非是圆的不可。于是,我在中秋过后半个月,参加了那场让我难忘的中秋国庆晚会——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却和几百中国人一起过的中  相似文献   

19.
红飞翠舞     
色彩艳丽,做工精美的华服总是会在节日出现,国庆的喜庆,团圆的中秋,春节的热闹……似乎此时才能把中式服装的神韵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华服与节庆息息相关又相映成趣,让人一下子就精神焕发,神情飞扬起来。  相似文献   

20.
苏轼笔下的月意象千姿百态,含义丰富。中秋月是他一生情感历程的见证,或象征团圆、再生,或寄托思念和自我身世,伴他从"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豪情壮志的青年词人到"心似已灰之木"的垂垂老者,其思想的转变从他的几首中秋词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