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让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针对班级外地生多,语文基础差,课外阅读量少,学生怕写作文等具体问题,我们以生活教育理论和课程改革理念为基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社会广泛联系,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大语文”。正如于漪老师所言:“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4.
语文生活化教学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基于这一理念,我们着力推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让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  相似文献   

6.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而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习必定源于生活,最终用于生活.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学好语文,也必然成为现代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主要结合一节口语交际课《买文具》谈谈我是怎样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当前语文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生活,茸励学生走向生活,课程面向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海洋,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是学习语文的最佳渠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论,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克服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浮躁和功利思想,真正打破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封闭模式,让生活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绽放,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结下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课程。艺术的根本性原则,就是不能脱离生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老师必须联系实际,将语文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在将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老师必须将教材知识作为理论基础,从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语文,感受语文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处理好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却众说纷纭。我们认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理清教育、语文教育、生活、语文生活之间的关系,解决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生活环境的问题。一.语文生活与社会生活1.语文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生活就是人在社会上的各种活动,或者说是人的生存状态。语文生活就  相似文献   

11.
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正确地树立语文教学理念,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分析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任务,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总结语文教学改革中鲜活的新经验,掌握语文教育教学的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相似文献   

12.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用这个教育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即语文也应该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前语文教学仍然不能很好地同生活结合。因此,让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方法主要有: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激情的新课导入不能脱离生活;重视语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口"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我认为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势在必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将语文教育与生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文章记录了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经过,据此总结教学经验,简单探讨如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5.
关注学生生活意识,将小学语文教育回归生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时代格局的要求。语文新课标的开展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将语文教学的课堂回归于社会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的语文教学规律进行了总结。本文通过对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来探究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语文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它是承载文化的交际工具。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顾黄初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7.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与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一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并及时运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唐倩怡 《甘肃教育》2011,(19):52-52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并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语文是产生于生活的社会现象,同时也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学校的范畴,更不应该局限在课堂里。文学社作为校园课外语文教育组织,是理论指导下的语文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捷径之一。下面笔者将谈谈指导本校银杏文学社工作一年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得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意识已经很明显,思维活动也已经很活跃。随着人们对于孩子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强,小学教育尤其是培养小学生隋感的语文教育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小学生的语文教育必须要依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注重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开展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生活资源,使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亲身体验和感受语文活动,从而构建初步的语文概念。小学生语文教育要坚持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具体体现在语文教育的资源材料生活化,传授语文教育的方法生活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只有坚持和实践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生活化,才能真正的构建小学生的语文思维。  相似文献   

20.
语文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效能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语文教育要着重培养和形成学生新的素质,使他们成为21世纪经济生活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