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导发现教学法”是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一种强调引导、注重发现的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现思维为主线,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其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四个基本步骤:引导;发现;讨论;应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填鸭式”教学、“记忆强化式”教学等等,这些教学方式都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主体,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会造成厌烦的心里,从而对学习毫无兴趣。《新课程标准》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对学生的培养,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勤于分  相似文献   

3.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三为主”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张老师执教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片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新意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得主动,经历了一番发现、创新的过程,圆满地解决了问题,同时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了“主导”和“主体”的作用。教师的主导突出了一个“引”字,学生的主体强调了一个“放”字。即引导得当,放得彻底。 一、引导得当 新大纲强调教学中要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  相似文献   

5.
“探索—研究”法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验证—得出结论”为线索,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适合自然教材的教学体系。 “探索—研究”法教学时是这样进行课堂设计的:1.设置探索,研究情境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激烈的求知去发现问题。2.  相似文献   

6.
"学导互动"教学法运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中运用“学导互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堂提问、课堂答疑相结合,通过引导大学生参与讨论辩论法、创设情境法、师生设疑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活动,去主动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从实践效果看,通过“学导互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增强了该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达到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探索——研究”法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验证——得出结论”为线索,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适合自然教材的教学体系。下面谈谈我在运用“探索——研究”法教学时是怎样进行课堂设计的。一、设置探索、研究情境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激烈的求知欲去发现问题“探索——研究”法要求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些探索、研究情境,鼓励学生去认识、发现、研究问题,但又不是局限于发现问题,而更重视诱发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兴趣。我教学《昆虫》时,先请学生研究自己采集到的各种虫子,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学生众说纷纭,较难统一。然后要学生观察老师的昆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教”与“学”。“教”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的过程就是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和学生一起去学习。这种高效的英语教学就要求教师能与学生密切配合.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共振。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适应高职学校课程教学方法,我们提出“策略性教学”理念,力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因材施教,强调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方法对学生持续性学习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在化学课程中实施“策略性教学”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并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潘雪妮 《广西教育》2009,(28):48-48
“任务驱动法”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目标要求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法。为了有效地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可以“任务设计-分解任务-完成任务-效果评价”为主线,同时注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潘雪妮 《广西教育》2009,(29):48-48
“任务驱动法”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目标要求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法。为了有效地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可以“任务设计-分解任务-完成任务-效果评价”为主线,同时注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实验教学法 ,可称之“三步曲式”教学法。首先由教师讲解实验内容、目的、器材 ,写出实验步骤 ;尔后教师再对照实验步骤示范操作 ;最后由学生仿照教师的操作分组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纠正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 ,当大部分学生完成实验后 ,教师就进行总结 ,然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样的教学 ,也能使学生有所收获 ;但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的主动性。根据物理实验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我在教学中尝试用“发现式”进行实验课堂教学。这种方法引导学生用“再发现法”去学知识 ,“学习怎样…  相似文献   

13.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强调了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教师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去不断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有不同的观点出现,最后教师在总结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实行反思.这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传统的教学以传授、灌输为主,教学中只强调“讲清”、“讲透”,学生听完课觉得没问题就行。现代教育则要求,在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时要适当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供信息材料,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发新的问题。因此,在以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中,要注重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互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讨论,在“做中学”,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的问…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呢?“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下面就从阅读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呢?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但问题是由教师提出还是让学生去发现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著名特级教师张平南在上《跳水》一课时...  相似文献   

17.
一、"任务驱动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较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应不断地引导和激励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目标,强调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利于探索学习的有利条件。笔者在实验新课程的地理教学中认为,借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威尔关于构建学习的“思维模型”理论,从研究学生的地理学习规律入手去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以“问题”为基点,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是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式。本文试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教学是寻找问题的答案还是发现和研究更多的问题?笔者曾在历史教学采用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这种教学指导思想可以描述为: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思维得到发展,科学精神同时也得以培养。然而,问题出现了:笔者在高一年级两个班级讲授《世界近代…  相似文献   

20.
一、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初中科学探究的内容大都是自然界或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些现象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由于学生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要从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本质上提高,有一定的思维距离。所以,对初中的科学教学而言,采用引导——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比较合适的。引导——探究式学习方式也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将“引导”放在学生的“探究”之前,意在强调教师在学生探究前就应该“精心策划”,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还应“幕后操纵”,当然这都是“引导”而已,绝不能“喧宾夺主”,即探究的本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