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前哨》2014,(1):100-101
2013年11月3日上午.一则名为“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讹诈”的图片报道被多家门户网站采用.引发网友热议。该报道称“一名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并称老外被碰瓷掏了1800元  相似文献   

2.
万强 《新闻前哨》2008,(4):34-35
前年和去年.各有一起与新闻的职业有关的新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005年5月9日下午。厦门市大雨如注,《东南快报》摄影记者柳涛外出采访时,有市民相告:“前面有个大坑,已经有人摔倒了。”柳涛便在被雨水淹没的坑旁守候了40分钟。抓拍到一组骑车人摔倒的照片。图片见报后,网络上议论四起.虽然有人称他“恪尽职守”。但更多的人却指责他“缺少公德心”。  相似文献   

3.
扶起摔倒的老人,本是社会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幕.然而,近年来随着“扶老人被讹”事件不断曝光,“扶不扶摔倒的老人”已经成为道德领域与新闻报道的一大热点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滑坡有关,但一些媒体在此类报道中没有站牢客观中立的立场,而是倾向于选择负面角度传递信息,先人为主地刊发了大量倾向性比较明显的报道,也是“扶不扶老人”成为道德困境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4.
老人跌倒不扶、见死不救、地沟油上餐桌、过度医疗等问题,在一次次让人震惊之余,也使社会道德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集体冷漠和不安全感,使人们质疑如今的社会是否已“道德沦丧”.人们对道德的热议和重视,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美德仍然心向往之.“善”被一些人丢了,但人们普遍的“向善”之心并没有丢.“人,不管被认为是多么的自私,在他的人性中显然还有一些原理,促使他关心他人的命运,使他人的幸福成为他的幸福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关老人摔倒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老人摔倒,无论扶或不扶,都能成为热点新闻.“道德考问”成为此类新闻的惯用报道角度:或质疑围观者“冷漠无情”,或痛骂“老人变坏”.在这样两极化的报道中,媒体一味以“道德”为角度来煽情,似乎“老人变坏”或“人心冷漠”已成为社会风气.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媒体的报道真实、客观吗?本文以2015年8月30日“开封老人雨中摔倒溺亡”事件为例,分析报道角度对陈述客观事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支由民警和交通协管组成的“违法抓拍小组”将走上海街头,用数码相机抓拍交通违法行为。上海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实行市民有奖举报交通违法行为,一旦被查实处罚,举报的市民将受到奖励。从现在起,抓拍小组向全市85个市级交通秩序乱点(段)“宣战”。  相似文献   

7.
吕田 《新闻前哨》2010,(4):58-59
一、“公共领域”与大众传媒哈贝马斯认为,国家和社会之间可以存在一个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育论.不受国家的干涉,这便是“公共领域”。它其实是一系列社会政治、文化和人民原有生活发生变化、转型的过程。一方面.这个平台促使市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化,使原有的城市居民从家庭的私人角色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公民在公共领域中活动和话语舆论将会形成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彭宇案等一系列事件引发的关于“老年人摔倒扶不扶”的争论,以及后来的“见义勇为者无好报”的讨论,引发了人们广泛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江红 《声屏世界》2014,(2):42-42
2013年12月,一则“老外扶摔倒大妈遭讹”图片新闻,不论是在网上还是在传统媒体都引起广泛关注。报道一出舆论哗然,道德口水迅疾聚焦于“大妈碰瓷”。但是,随着事件细节被不断深挖,特别是有关部门介入后一段现场视频公布,让人看到了事实真相。还有此前广东《新快报》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报道,网络、媒体一度沸沸扬扬,可仅隔一天涉事记者承认做了失实报道,结果令人哑然。由此可见,失实报道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张在“读图时代”问世的新生报纸,三峡商报如何实施“两翼齐飞、图文并茂”的谋略?选择何种图片激活版面?用什么图片开发读者注意力?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实践告诉我们,要把新闻图片运用好,关键在于会不会“读图”。摄影记者会“读图”,就能抓拍到新闻含量大、冲击力强的图片;编辑、主编会“读图”,就能充分发现或挖掘新闻图片的含金量,在版面上为它安排一个最佳位置;社长、总编辑会“读图”,就能在整个报社营造一个高度重视和科学运用新闻图片的良好氛围。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在运用新闻图片上逐步深化了…  相似文献   

11.
日前,关于《舌尖上的中国2》“造假”的新闻成为媒体和网友热议的话题。至于“摆拍”是否逾越了纪隶片的底线.在业界也没有共识。  相似文献   

12.
蔡伟 《新闻实践》2011,(1):12-15
“跨界”是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多元化开发的关键词,也是“三网融合”过程中广电业面临的热议话题。当突出重围、跨入新界成为一种必然的现实时,业界自然会有一种征服的亢奋与紧张,很容易掩盖原本对跨界风险的警惕与预判。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上半年,一段“老人摔倒,178人跨过无人扶”的视频在互联网上被疯狂转发,引起网友的广泛议论,有些网民甚至拿这件事和前年的“小悦悦事件”相提并论。在“太冷漠”的指责背后,央视《焦点访谈》的记者经过深入调查还原真相:事实上,在老人摔倒之后,现场很多人并没有冷眼旁观,之所以没有扶老人是怕造成二次伤害。一段无声又快放的网络视频“过滤”掉了这件事的真实情况,将舆论引向了另一方向,误导了受众。  相似文献   

14.
抓拍,历来被中外摄影家所青睐。新闻摄影诞生以来,许多震撼人心、催人奋进、过目不忘的历史瞬间和不朽之作,都是通过抓拍来完成的。抓拍的内涵与思考什么是抓拍?抓拍是相对于“摆拍”的一种拍摄方法。其含义是不干预不摆布被摄对象,保持被摄体的本来面貌,在波摄对象自身的不断运动变化中抓取富有表现力的某一瞬间。因此,抓拍是唯一能够直接真实而不是间接虚构、形象生动而不是抽象刻板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摄影手法。“抓拍”诞生于20世纪初。抓派在国外叫堪的派。堪的是真诚、坦率、自然、真实的意思。基本特点是,在拍摄对象无所察觉、…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底,一组题为《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的图片出现在网络上,老外扶大妈?大妈讹老外?舆论指责“大妈”之声未落,视频证据已揭示了外国小伙撞到大妈的真相。剧情突然反转。一起事故,两种描述,道德和事实抢道,背后是复杂的公众情绪。最终,外国小伙赔偿大妈1800元,因交通违法被拘留七日,罚款1500元,因非法就业被拘留五日,罚款5000元,并将被遣送出境。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10年,全国楼市“涨”声愈烈。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超大城市里,原本就买不起房或还债还得辛苦的人们,掀起一波“回乡”的热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裸婚”“蜗居”“孩奴”等话题为题材的影视剧走俏荧屏,剧中折射的社会话题,描摹的集体情绪在受众中引发了广泛热议。受众的反应借助社交媒体又迅速地刺激了下一轮话题电视剧的生产。为了凸显话题,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符号化、脸谱化成为该类电视剧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试图围绕“剩女”“暖男”解读时下影视剧折射出的性别美学。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假日特别调查“你幸福吗?”系列报道.报道中采访了大量平民百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宏观层面看.“幸福调查”选择了“个人一国家”相结合的主题,力图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相联系:中观层面看,“幸福调查”通过筛选、编辑、重组.意在建构“幸福”框架。迎合“喜迎十八大”的政治背景;在微观层面上,“幸福调查”采用了“原生态”的叙事方式,淡化了导演痕迹,力求在细节上展现真实。但由于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宏观框架与微观框架间缺乏有机的融合,报道受到了一定的质疑与批评。  相似文献   

19.
杂文,是带有文学特色的一种议论文。从杂文议论的话题来看,大致有这么两种:一种所议是“事”,一种所议是“理”。因而,我们也就可以把杂文分为这样两个大类:一个是“说事”的,一个是“说理”的。  相似文献   

20.
《档案天地》改版改革,我们又议出了一个新栏目,初步考虑,叫“揭示历史的名词”。这个栏目,是与王潮、张继卫等同志交谈时得到启示。当时考虑要新设的栏目叫“一档一议”。结果,骑着马找马,就找到了这个“历史的名词”。照此思路向前走,以后。我们会找到更多的“好马”。《档案天地》刊发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