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四化”指的是电视业界流行的报道方式:“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在实际报道中,要将这“四化”的顺序反过来,也就是先从细节说起.然后讲人物故事,再把故事与相关事件联系起来,最后做主题提升。节目进展的脉络是:细节、人物、故事、事件、主题。  相似文献   

2.
丁新吾  梁军 《视听界》2013,(1):87-88
电视新闻传播的故事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往往表现在人物报道和事件报道方面,而在主题新闻尤其是大型系列报道方面还比较欠缺。泰州电视台做了有益的尝试,5集系列报道《村里来了群众工作队》,以人物为切入点,以故事为支撑,把新闻事件化,事件人物化,人物细节化。  相似文献   

3.
如何满足电视观众不断提高的新闻欣赏口味,真正做到"三贴近",我认为不仅仅是镜头对准谁的问题,而应当从报道的构思、由头的切入和主题的开掘上,尽量实现"四化":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我的体会是:如果做到了"四化",即使是一些重大题材的主旋律报道,也会富有人情味,做到"三贴近",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报道"事件故事化"模式在突发事件、重大题材报道中,能更准确地展现重大新闻事实,凸现主题,活化报道,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将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作为叙事的主角,用人物的命运变迁和具体感受来加深人们对新闻的印象;突出矛盾、制造悬念,让新闻借助"说书"的艺术更加吸引观众;抓住细节,增强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把电视新闻做得好看,新闻故事化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新闻故事化不仅关注个体故事,新闻故事化还要以个体故事为切入点,反映他们超前的思想、情感、言论、行为和命运,从而引出能反映时代特色的重大新闻事件,让观众感受到了时代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李红梅 《新闻三昧》2008,(12):45-46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之于艺术作品如此重要,于新闻作品呢?当今,新闻界有个流行的说法: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最终的落脚点,落到了细节上。可见细节在新闻报道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董菁 《新闻爱好者》2012,(20):63-64
纪录片专家冷冶夫曾用5句话概括了纪录片的创作手段: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1]而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尤其是广播文艺节目,这种创作手段同样为大家所认可和接受,并有助于彰显人文精神,弘扬人间真善美,讴歌时代主旋律。"广播文艺是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不仅要达到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作用,更要有可视性、体现三贴近原则。对此电视新闻写作的"四化"即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和命运曲折化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董菁 《中国广播》2012,(11):70-71
“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纪录片的这种创作手法,已经逐渐为大家所认可和接受。对广播而言,尤其是广播文艺节目,这种创作手法同样有助于彰显人文精神,弘扬人间真善美,讴歌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主题报道策划:确定高度,寻找原创元素 地方纸媒重大主题报道策划强调"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情节化"理念,做到有声有色,新闻集束化,有效引导.一是提前策划,全程跟进.二是突破常规,提升高度.  相似文献   

11.
朱德成 《新闻前哨》2014,(10):78-79
重大新闻事件往往主题重大、事件典型、领导重视、读者关注,几乎成为所有媒体的抢手货。为了使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创新出彩,不同性质定位的媒体,也是各有妙招。作为地方都市报的《楚天快报》,在今年7月初至8月初用一个月的时间,推出了"襄阳市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系列报道,准确把握事件性质,运用系列报道方式,突出报道主题,精心组织策划,用高质量的报道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取得了显著的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行业有一种说法颇为流行,即“新闻要故事化,故事要情节化,情节要细节化”。如果说主题和结构是电视新闻节目的灵魂和骨架,那么细节就是使之丰满的血肉。少了细节就像一棵大树少了枝叶,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聂绛雯 《新闻爱好者》2010,(10):107-108
主持人评论是新闻评论节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持人怎样才能吸引住"遥控器时代"观众的眼球,本文从善于运用故事化、画面细节、个性化等方面详尽地论述了主持人在评论中的说理艺术。  相似文献   

14.
贺杰 《东南传播》2016,(8):102-104
在大众娱乐化的语境下,纪录片的故事化已成为观众的一个重要需求。在内容真实性的前提下,以故事手法讲述事件,在叙述过程中重点渲染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在细节中刻画人物性格,从而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去吸引观众,以活生生的人物个性去感动观众。献礼纪录片虽然有一个"高大上"的主题,因此要讲好故事,更要注意做到故事化策划和故事化表达。  相似文献   

15.
孙新生 《新闻爱好者》2010,(10):184-184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上,就叫“新闻故事化”。  相似文献   

16.
谈电视新闻的故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是采用故事化手法来反映新闻事件。它不仅仅关注事件的结果,而且更重视新闻事件的过程,注意展现新闻中的细节与情节。它不排除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提炼电视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从而拓展新闻的空间,提高新闻的可感性与可看性,提高新闻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主题报道是指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活动及相关社会热点所进行的集中、大规模的战役报道,是党报的"规定动作"。让主题报道回归新闻规律,重大主题民生化表达,用社会化事件"引爆"主题宣传,是党报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三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方洲 《东南传播》2023,(3):52-53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与时代的发展,传统主流媒体,尤其是各级电视台越来越重视主题报道的宣传效果和传播影响力。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已从原先的单方面只讲党和政府如何作为,进入到上接党和政府,下联基层群众的模式,与民生新闻一样,当前的主题报道已是一个有温度、有故事、接地气的报道方式。以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个性化,代替生硬刻板的措辞,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主题报道所包含的中心思想传达和受众的接受。  相似文献   

20.
董菁 《新闻爱好者》2012,(10):63-64
<正>纪录片专家冷冶夫曾用5句话概括了纪录片的创作手段: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1]而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尤其是广播文艺节目,这种创作手段同样为大家所认可和接受,并有助于彰显人文精神,弘扬人间真善美,讴歌时代主旋律。"广播文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