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借助文化记忆理论,运用田野访谈法和口述史方法,系统研究了福建平潭戚继光藤牌抗倭故事的历史记忆。研究结果显示:故事的记忆载体有文字、民俗和空间象征形象;故事的社会价值为保境安民的时代需要、传统英雄的模仿崇拜、地域族群的身份认同和强身健体的必备手段;故事的传承路径包括标志空间的重构、非遗保护的促进、传播媒介的融合和文化品牌的打造。研究期望为我国民间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实践与创新提供案例经验、思路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1,(10):I0032-I0032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于9月12日发行的《关公》为两枚邮票,另加1枚小型张。3个画面均千净利落,没有脍炙人口的情节和复杂的场景,只突出邮票主题人物本身。两枚邮票分别表现了横刀立马的“武关公”形象和夜读《春秋》的“文关公”形象。小型张则表现了在关帝庙的背景衬托下威风凛凛的关公立像,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14,(3):78-82
基于发生学理论,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陕北腰鼓运动变迁及其传承进行研究。认为:陕北腰鼓的起源与先民们对鼓的多符号通神崇拜和鼓在历史代际中的工具理性功能密不可分;陕北腰鼓由祭祀、娱神和祈祷等神圣化角色扮演向政治符号、娱人、表演等世俗化变迁过程中,呈现出越来越宽泛的适应性功能;陕北腰鼓运动传承载体主要依附于陕北秧歌、社火、搬水船与抬楼子等陕北民族节庆仪式;陕北腰鼓在传承中存在角色神圣与世俗化断裂、战争符号记忆的武鼓与表演化的文鼓断裂;与断裂伴随的弥合主要藉以权力救赎、机构制度符号记忆和传统乡土社会的仪式而得以维系;鼓文化崇拜和传统乡土社会的秧歌仪式是陕北腰鼓生存与传承的文化基石。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夏天,在牡丹江一中校门的两侧各悬挂着一幅标语,左侧的标语反映的是这所学校在不久前的高考中取得的成绩,右侧则是祝贺2010全国中学生暨全国体育运动学校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3,(11):192-192
据《宜兴市丁蜀镇志》记载:紫砂清代大家邵大亨,系道光至成丰年间宜兴制壶高手,蜀山上袁村人(现为紫砂村,顾景舟故里)。年少成名,当时杨彭年以精巧取胜,邵大亨则以浑朴见长。高熙《茗壶说》:“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