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14,(21):174-175
世界各地藏家重量级珍品:首次亮相的越窑秘色瓷披花挂铃战马,汝窑竹节纹双龙耳三足炉,现代名家张正海的瓷板画《富春山居图》,缪也的《时光隧道》蔡瑞坤的国画《华贵》,唐宋元明清民国及现代各朝官窑斗彩、粉彩、珐琅彩、青花瓷器及玉石、珠宝、钱币等,琳琅满目,这些拍品精美典雅极具收藏及商业价值。拍品成交后可在银行做抵押融资或换取娱乐场筹码。  相似文献   

2.
中国杂技团创作的情境杂技剧《一品一三绝》通过十三个杂技“绝活”将中西文化元素、现代表现手法融为一体,突出了中华文化“文墨”之彩,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浩瀚和博大精深。 序言  相似文献   

3.
《集邮博览》2014,(6):83-83
正由耿守忠、杨治梅夫妇著作的彩版《中国邮品辨伪必备》(续集),日前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这部续集是继彩版《中国邮品辨伪必备》之后,作者在研究和鉴定邮资票品中所取得的新成果。书中共介绍了260种邮资票品的真伪鉴定,均是作者亲自研究和鉴定过的;也均是彩版《中  相似文献   

4.
2000年第7期第8页《釉上彩与釉下彩》一文的内容不完全正确,除这两种釉彩外,还有一种既采用釉上彩又采用釉下彩烧制的复合瓷器,称为“逗彩”或“斗彩”。“青花加彩”意为釉上的加彩和釉下的青花互逗(斗),称釉上彩不妥,应称为逗彩。“黄釉青花”亦属斗彩。 上海辞书出版社《简明陶瓷词典》:“南京三国(吴)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釉褐彩盖罐是我国最早的釉  相似文献   

5.
《收藏界》2010,(5):131-131
清代珐琅彩瓷器,又称瓷胎画珐琅,是清代宫闱专用瓷。据《清档》记载,珐琅彩器是在瓷胎上以珐琅彩料绘饰图案的瓷器。珐琅彩是康熙朝在铜胎珐琅彩的基础上创新发明的,由于康熙帝的特别喜欢和提倡,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的督办、瓷匠、珐琅匠人经过传教士的指导,反复试验,终于获得在瓷胎上画珐琅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兰州 《收藏》2008,(6):134-134
宁远彩玉产自甘肃省境内渭河流域的天水地区,是宋代《云林石谱》记载的仅有的两人石种之一(另一个为兰州黄河石)。宁远彩玉早在北魏、唐宋年间就很出名。  相似文献   

7.
王连华  刘爱东  李丹 《收藏》2013,(3):62-69
粉彩是景德镇御窑厂的陶工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玻璃白),并借鉴珐琅彩多色阶的配置技法创烧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粉彩的烧造过程相当复杂,需在预先烧制好的白瓷上经过设计画样、勾线、配色、研色、打底、填色、洗染、烧制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粉彩二次入窑的烧成温度一般在750℃左右。粉彩瓷创烧于康熙中晚期,当时精品很少。雍正时期,粉彩瓷在造型、绘画技法及装饰图案等方面已趋于成熟。由于粉彩改变了五彩平涂的绘画技法,给人"粉润柔和"之感,与康熙硬彩(五彩)相对,亦称"软彩"。《陶雅》云:"康熙彩硬,雍正彩软。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故曰软也。"  相似文献   

8.
王连华  刘爱东  李丹 《收藏》2013,(5):62-69
粉彩是景德镇御窑厂的陶工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玻璃白),并借鉴珐琅彩多色阶的配置技法创烧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粉彩的烧造过程相当复杂,需在预先烧制好的白瓷上经过设计画样、勾线、配色、研色、打底、填色、洗染、烧制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粉彩二次入窑的烧成温度一般在750℃左右。粉彩瓷创烧于康熙中晚期,当时精品很少。雍正时期,粉彩瓷在造型、绘画技法及装饰图案等方面已趋于成熟。由于粉彩改变了五彩平涂的绘画技法,给人"粉润柔和"之感,与康熙硬彩(五彩)相对,亦称"软彩"。《陶雅》云:"康熙彩硬,雍正彩软。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故曰软也。"  相似文献   

9.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8,(9):4-4
《集邮博览》改为彩版,好声一片。作为贵刊的忠实粉丝,在享受品味的同时也发现一些不足,斗胆提出一些建议,不知是否得当,请批评指正。《集邮博览》改为彩版后,不像以往那样在封2、封3以及封底安排邮文中的插图了,现在的彩色插图随文章一起编排,提升了阅读质量,感觉很爽,很舒服。  相似文献   

10.
闲人 《收藏》2008,(11):137-137
拙文《明宣德铜胎珐琅彩漆器》一文刊《收藏》2007年7期。由于文章写于一年半之前,研究得不够深入,现作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1,(8)
陶瓷大师之父、国画大师黄美尧教授采用大千泼彩画法和独创大墨大彩技法在陶瓷上首次完美展现通景作画,面面皆景青绿山水泼彩国画与当代景德镇官窑瓷首度完美结合瓷画合璧,奠定至高艺术地位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和中国山水泼彩标志人物,2011年5月31日,苏富比春拍张大千作品《嘉耦图》拍出1.9亿天价,国画与陶瓷第一次融合的代表作一元代青花瓷鬼谷子下山,拍卖出约2.3亿人民币的天价,在2008年北京荣宝秋拍会上,著名国画大师范曾的老子演义青花画缸最终以134.4万元成交,为现代国画陶瓷融合的作品树立了新的价值标杆,黄美尧教授倾注毕生60年艺术之精华,创作景德镇陶瓷历史上第一款国画、国瓷两大艺术完美融合的《锦绣山河》国画瓷在专家品鉴会上受到10多位大师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并称为景德镇第一款真正实现通景作画,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杂技团创作的情境杂技剧《一品一三绝》通过十三个杂技绝活将中西文化元素、现代表现手法融为一体,突出了中华文化文墨之彩,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浩瀚和博大精深。序言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但是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才逐渐与美联系起来,18世纪中期,基于美的艺术概念体系正式建立,艺术成了审美的主要对象。今天,人们对艺术的感性理解  相似文献   

13.
汪代保 《集邮博览》2014,(10):45-45
正1987年1月5日,济南市邮票公司为配合《丁卯年》邮票的发行,设计制作了一枚《丁卯年》邮票首日封(图1)。此封的设计真可谓别出心裁,除图案左侧一只可爱的大彩兔外,还在右上方贴邮票位置的左侧和下侧设计了三个与《丁卯年》邮票规格完全相同、带有齿孔的方框,里面分别画有不同姿态的红、绿、黑三种颜色的彩兔,并非常巧妙地将1、9、7这三个数字分别放置在三个方框中,位置与兔票面值"8"的位置相同。冷眼一瞧,俨然就是三枚邮票,这  相似文献   

14.
说明:本场魔术由《嗅觉辨物》、《穿过玻璃》两个节目组成。演员两名:甲为魔术助演,乙为魔术主演,另有辅助人员若干。主要道具:茶叶筒3-5个,玻璃屏风1具,彩桌等辅助物品若干。  相似文献   

15.
说明:本场魔术由《嗅觉辨物》、《穿过玻璃》两个节目组成。演员两名:甲为魔术助演,乙为魔术主演,另有辅助人员若干。主要道具:茶叶筒3—5个,玻璃屏风1具,彩桌等辅助物品若干。  相似文献   

16.
陈蓓露 《收藏》2012,(18):82-87
2012年是石鲁先生逝世30周年。8月8日,"风神兼彩——石鲁的创作与写生(1959~1964)"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的举办无疑是对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画家最好的纪念。石鲁出生于四川仁寿一个大地主家庭,原名冯亚珩,因敬慕清代画家石涛和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这位从延安走来的革命艺术家,建国后留在西安,继续保留着与黄土高原血脉相连的情愫,他和一批西北画家一起创立了"长安画派",为中国绘画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次展览共展出石鲁先生在1959~1964年个人艺术创作高峰期的主题创作及相关写生画稿等近两百幅作品,其中涉及《转战陕北》《延河饮马》《东方欲晓》等重要作品。北京画院美术馆吴洪亮馆长,也就本次展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7.
刘轶丹 《收藏》2009,(12):94-95
所谓造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泥塑成或用石头、木头、金属等雕成的形象”。东汉末,丹阳人笮(ze)融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做黄金涂像,衣以锦彩(见《后汉书·陶谦传》),这是关于中国造像的最早记载。造像可分为三种,即石像、铜像、泥像。三种中,保存下来的以石像最多,铜像次之,泥像则较少。  相似文献   

18.
"七层宝塔"是一种传统的折叠式彩品,常用在《古彩戏法》等"出彩"类魔术节目中,早在百年前唐芸洲所著《鹅幻汇编》中,就有"七层宝塔"的图画记载和制作说明(图1)。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钓鱼》杂志是一本成功的杂志。它从今年元月由双月刊改成月刊,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彩。这一进步令人喜悦。新年新气象。借此机会,一向《中国钓鱼》杂志迈向新的一年道贺,二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4,(12):148-149
2014年10月7日,为期两天的中国嘉德(香港)2014秋季拍卖会以3.43亿港元成交额收槌。嘉德方面认为,拍卖显示,嘉德在中国书画和20世纪及当代艺术等传统强项方面保持优势,成交额略高于今年春拍。在“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专场中,潘天寿《东海归帆》以632.5万港元高价成交,张大千《泼彩山水》以43.7万港元成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