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画家张赐宁(1743-1817年),字坤一,号桂岩、十三峰老人、富春山樵、北海外史,沧州(今河北沧县)人。初游幕于江南,后官通州管河州判,晚年侨寓维扬(今江苏扬州)。山水、人物、花鸟、墨竹,无所不工。笔墨爽健,苍秀浑厚,超然拔俗,不拘旧法,气魄沉雄,与罗聘齐名,雅近石涛。他的画对后世画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晖 《收藏界》2011,(1):92-95
历史经验证明,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无不与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整个清朝文化艺术中的绘画来说,更是这样。从清初的顺治年间,一直到嘉庆,这一时期政治巩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故这一时间段的绘画业,也一直处于繁茂、昌盛的景象,尤其"康乾盛世"期间,绘画业的发展最盛。画坛人才辈出,突出的如"四王"、"四僧"、"金陵八家"、"新安画派"、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期,以“扬州八怪”为主的扬州画派,他们以大胆的创新精神,给萎糜的中国画坛注入了生机。然而清代晚明,由于盐运改道、运河失修、铁路兴起及上海开埠等原因,扬州画派逐渐为海上画派所代替。任达过程中,扬州画坛上却出现了著名画家陈崇光。他以沉雄浑厚的画风驰骋画坛数十午,使衰落的扬州画派又重现生机。  相似文献   

4.
西沐 《收藏》2007,(9):40-49
文化精神是艺术创作的内在支撑,而境界则是中国画家陶养的积淀及认识的高度。张万峰的山水画创作没有在浮躁的奔忙中去追求什么流行,而是沿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正途大道义无反顾地去追求与感悟文化的精神境界,甘于寂寞,一步步走向了艺术的高点。  相似文献   

5.
张剑 《收藏》2009,(9):22-26
中国山水画创作源远流长,历朝历代名家辈出、流派众多,为名山大川树碑立传,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书侠就以画泰山而闻名。他以描绘泰山百态为己任,数十年如一日,创作了大量以泰山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在当今山水画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周安庆  张宏 《收藏界》2012,(5):82-84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名川大山,古往今来一直倍受许多士子才人的追求与向往。从观山看水剑图画山川,中国传统山水画更多地赋予描绘对象以主观意尚和人生旨趣,可谓是一种富有哲理和人格化的绘画艺术。历史上文人、画家,送别戚友时诗画咏叹不绝,曾经留下不少的逸闻轶事。  相似文献   

7.
王蔚华 《收藏界》2011,(8):91-96
清代花卉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组成部分,在西安博物院书画藏品中占有相当数量,它是绘画艺术的珍宝,现选其中五幅作以赏析:  相似文献   

8.
周安庆 《收藏界》2014,(10):73-79
冠冕一代的清初大画家石涛,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作为大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之十世孙,尽管毕生经历坎坷,但凭藉坚持不懈的努力修炼,艺术成就卓著,与八大山人、石豁、弘仁并誉为画坛“清初四僧”。笔者现以石涛晚年创作的《金陵怀古图》册为例,对其这类山水画艺术做一探讨。石涛(1641-约1718年),为明末全州(今广西桂林)人,俗姓朱,名若极,出家后法名元济、原济,字石涛,号枝下叟、大滁子、清湘遗人、苦瓜和尚、耕心堂、耕心草堂、大滁草堂等。  相似文献   

9.
吕友者 《收藏》2012,(6):30-37
扬州不仅是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古都,同时也是艺术气氛浓厚的文化之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每每激起人们对扬州的无限遐想。扬州古称广陵,是禹贡九州之一,位于运河长江交汇处,作为水陆交通要道,又是清代两淮转运使的驻地,漕运与盐运成了扬州经济文化的支柱。扬州的盐商主要来自陕、晋和徽州地区。这些盐商有“贾...  相似文献   

10.
周安庆 《收藏界》2012,(2):88-91
2010年6月12日,金陵古长干寺地宫阿育王塔中瘗藏千年的"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在南朝名刹栖霞寺重现于世,南京栖霞山再度引起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被乾隆皇帝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的栖霞山,位于文化古城南京东北方向约40余里处。  相似文献   

11.
施肇祖 《收藏界》2013,(4):150-150
经历一千多年发展历程的中国山水画,是从古到今无数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模式,成为中华民族贡献于世界文化之林的一个绝妙的画种。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科学》2019,(1):28-38
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以身体实践表达国族记忆、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文化形式在新时代承载着走向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包含"根""魂""力""本"四个维度,具体表现为文化源点"乡愁"的社会记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承载的交往记忆,民俗文化所营造的"记忆之场"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之根;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风格,表征的中华民族精神,隐喻的哲学价值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之魂;能为生活所需并为生活所用,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加强国家制度上顶层设计和有效治理、推进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复兴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  相似文献   

13.
江凡 《收藏》2010,(1):162-162
百年同记老字号企业是民族企业家武百祥先生在哈市建埠时创建的哈尔滨市第一座民族产业。在促进和谐、鼎盛、昌平的当今社会发展中,百年同记为弘扬、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精神,创建了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同记珠宝古玩城,集珠宝翠玉、黄金批发市场、古玩艺术拍卖、名人书画艺术城、中华名小吃娱乐街和茶艺文化城于一体,同时为进一步弘扬中华古典红木家具文化,在同记红木楼和同记文化艺术景观广场,以典雅舒适的休闲饮茶憩逸环境,接待来此观赏和购买古典红木家具的各方朋友。  相似文献   

14.
2013年4月1日晚上,笔者应邀在北京朝阳剧场,观看了四川遂宁市杂技艺术团的精彩表演,近距离感受了一次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巨大魅力。这场两小时的杂技表演,内容与形式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巧妙编排,从始至终,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又精巧绝妙,美轮美奂。台上演员全神贯注,展现功力造诣;  相似文献   

15.
西沐 《收藏》2007,(12):58-67
境由心造是人们对李健强的绘画艺术在赏析层面的一种表读,而在内心追求方面,他却一直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指向前行。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进化中,境界始终是人文精神中一个最高的标准。所谓至高“境界”,概指人的精神及认识所达到的一种万物归一的无对之境的状态。中国文化的境界中,最为关键的思想是“天人合一”。纵观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虽然不断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但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文化精神,而是不断地吸收、改造和消化外来文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与境界的高度有关。境界所蕴涵的这一文化和精神价值,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使人们正大而光明地去追求内在充实、宽大无边的精神状态。实现人类文化精神世界的至高境界是文人学士的一种至高的文化理想。追求表面而不讲究内心修炼,再华丽的外表也是满身俗气,与境界无关。不重浮光掠影,重内在,不外露,这可能是所有伟大精神的共性。现在,我们认识传统文化,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就很难具备识别传统文化精神的能力。当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境界,就自然只能看看表面,无法深入到精神层面。为此,李健强要走的是一条沿着文化精神的向度,不断悟修、用心造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Xi Mu 《收藏》2007,(8):28-37
人文关怀与文化精神的感召,是李晓柱艺术追求中永远不会放弃的两个支点。 在美术界,说李晓柱是最具实力的青年画家之一,我想是没有什么疑义的。因为他自己的硬件摆在那里:连续参加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每次都有两幅以上的作品入选,并屡次获奖。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他几乎参加了所有由中国美协或权威机构主办或组织的重要展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