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原出土甲骨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玮 《收藏》2010,(6):59-64
周原甲骨文的发现 周原位于宝鸡市东北,西周时期曾是周人的发祥地,《诗经·大雅·绵》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所说“周原”即指这一带。周原又有广狭不同两个概念,广义的周原是指东起武功、扶风,西至岐山、凤翔,包括宝鸡、眉县、乾县和永寿等县的一部分。《尚书·禹贡》有“壶口治梁及岐”“荆岐既旅”“导岍及岐”的记载,这里的“岐”,即岐山,是北山的一部分,岐山之阳即周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的周原,或者说大周原。此外,岐山的最高峰箭括岭往往被看作是岐山的代表,常常也称之为岐山,地在宝鸡市扶风县和岐山县北界的交界地带,这是狭义的周原。  相似文献   

2.
汪玉堂 《收藏》2008,(8):114-119
扶风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早在3000年前,周人的先祖占公宜父率领部族越沮、漆水而至此定居。《诗经》赞美令扶风北部地区“周原既朊,堇荼如饴”,周人在此地定居垦殖,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经营,为其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更为以后力量不断壮大,进而灭殷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7,(11)
正《诗经》云:"周原膴膴,堇茶如饴。"半个世纪前,寇克让先生就出生于这片古老的周原。周原孕育了悠久发达的中国农耕,也是周礼文化和金石文化的兴盛之地,被誉为"青铜器之乡"。教民稼穑之后稷,孕育周人之姜嫄,文、武二圣,周、召、奭三公的神殿至今都屹立在周公庙内。很多年后,克让受邀题写了周公庙的山门,独树一帜的寇体"周公庙"三个金色大字引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这桩美谈不仅是克让先生的骄傲,也是周原的荣耀。对他来说,以这种方式感念桑梓之情,大概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了。  相似文献   

4.
李师融 《武当》2000,(11):34-36
唐顾诬蔑陈微明“窜改拳谱”,其言是不堪一驳的。查吴公藻(吴鉴泉次子)1935年著《太极拳讲义》已将杨禄禅在京授拳时,传与其祖父全佑的全套拳谱公布。第32页的《太极拳论》即为陈微明传出的《张三丰太极拳论》。全文的文字、段落,以及拳论之末所附的“原注云:此系张三丰老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完全相同。这是证明陈微明忠实传播杨氏拳谱的铁证。吴公藻在书中还特地亲笔留言云:“此书乃先祖吴全佑府君,拜门后由班侯老师所授。  相似文献   

5.
李滔 《收藏》2008,(1):172-173
老斋公,慢点走。送您一只“泥泥狗”—淮阳民谣 淮阳,占称“宛丘”和“陈”,位十河南省东部偏南地域,困居淮水之阳,故称“淮阳”。《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陈,太吴之墟也。”传说中淮河流域远古氏族部落的先祖太吴伏羲氏即在此“作网罟”,“养六畜”,“以赡民用”。  相似文献   

6.
董大勇 《收藏界》2013,(12):88-88
上期老董观泉所刊之《拭探“飞龙进宝”庐山真面目》,文中引用之资料是根据网络所载之《“飞龙进宝”析》(百度、360等搜索平台均可查到).  相似文献   

7.
    
“气功”渊源悠久,中国《内经》、《千金要方》、《刻意》、《钟吕传道集》、《伍柳仙宗》、《悟真篇》等古典著作及唐代名医孙思邈的《论养生》等均有论述。医圣先祖们能指下生春,起死回生,济世于民,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遵训老师口授道教《河车功》即周代的《周天功》法。参照中医基础理论,结合自己起死回生的养生练功实践,写成此“道教《河车功》法入门”。  相似文献   

8.
于冠英 《武当》2010,(5):50-50
《道德经》是中国道家文化开宗立基的经典著作,被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尊为圭臬,奉若“圣经”。同时从“摄生之道”、“养生之道”、“站桩求物”的角度来看待和认识《道德经》,《道德经》对于修身、修心、养生、摄生以及“物”之所状都有着前瞻而又精准的描述,于当世的修性养生都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7,(11)
正扶风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周人先祖古公亶父为避戎族的频繁侵扰,率族人沿漆水河西行辗转来到今扶风、岐山两县交界的周原地区,此地北依乔山,南临渭水,土地肥沃降雨充沛,是擅长农耕技术的周族最理想的栖息之地,于是他们停下了迁徙的脚步,修宫室筑城邑,最终定居于此。经过季历、文王、武王几代人内强根本、外服诸侯的力量蓄积,岐周迅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西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元杂剧究竟共有多少种,至今很难说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录鬼簿》的作者钟嗣成,于元朝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第二次修订了自已的著作后,在《录鬼簿》中著录的元杂剧作品是458种,明初先权《太和正音谱》之“群英所编杂剧”,著录的元代杂剧计535种。原刊于明万历年间的臧懋循《元曲选》,在‘“元曲论”中所列的”元群英所撰杂剧”共549本,因其中有33本是明人所作,故实载元杂剧作品516本,计512种《西厢记》五本算一种》。最近李修生先生主编的《元曲大辞典》所附录之“元杂剧全目”,综合各家曲目文献,共收录元…  相似文献   

11.
武当九宫桩     
王炳生 《武当》2005,(8):3-4
九宫桩是传统武当九宫门功法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武当九宫门拳、械功法长期隐没于民间,濒于失传状态。为使传统武术重放光彩,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作用。作为武当九宫门传人,愿在有生之年,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将先祖传下来的“武当九宫桩”公诸于世,以飨广大武术爱好者。所谓九宫:是根据《洛书》,继承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按一定的序  相似文献   

12.
杨涛 《收藏界》2011,(10):98-99
近代考古学发现并且证明,瓦当始制于西周中晚期。最早的瓦当发现在陕西扶风、岐山县内的周原遗址。这里东距西安100余公里,是周人火商的国都。周原遗址中略早的岐山凤雏村西周宫室遗址的发掘。证明这里是一处距今3100年左右的“四合院”式的建筑。  相似文献   

13.
杨玉彬  吕勤娟 《收藏》2007,(1):116-117
我国古代制作,使用玉璧历史悠久,先秦人认为玉璧是通天、付清在、礼天神器,将之列为“六器”“六瑞”之首。也有学者说璧像内饼,是供神或先祖享用的,汉代丧葬用玉之风甚盛,一些大中型墓葬中,玉璧几乎是必备的随葬品。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邮乘》是中国早期邮刊中的著名珍本,它是“邮王”周今觉的心血与邮识的结晶。陈志川曾高度评价说:“如果没有《邮乘》一书,也许现在中国的集邮家仍会迷恋于美观大形的杂俎西邮。而今日国邮之能被国人所注意者,《邮乘》一书可居相当之功绩矣。”《邮乘》以其开创性的华邮  相似文献   

15.
吕向阳 《收藏》2009,(6):154-155
金秋的周原,田野里是一幅丰收的画卷。扶风县庄白村的刘智生夫妇忙得不亦乐乎。他俩摘完辣椒摘苹果,从天亮忙到天黑,从村西忙到村东。刘智生在周原颇有名气,因为他在1994年11月5日,挖出了让考古界颇为震惊的“王盂”。  相似文献   

16.
水火居士 《精武》2008,(9):46-46
《黄庭》云:“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人黄宁。”子夏日:“食气者,神明而寿。”夫子日:“夫形之所恃者气也,气之所依者形也。气全即形全,气竭即形毙。是以摄生之士,莫不炼形养气,以保其生。未有有形而无气者,即气之与形相须而成,岂不皎然?”  相似文献   

17.
王引之《经传释词》“无毋亡忘妄”条下第二项云:“孟康注《汉书·货殖传》曰:‘无,发声助也。’字或作‘毋’。”并举二十余例证之,最后总结:“以上皆发声。”杨树达《词诠》“无”条下第八顶亦云:“语首助词,无义。”并择引王引之所举例证之。我们认为其中有些例句中的“无”在句意、语气等的表达方面还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不能简单地以“助词、无义”概之,尤其是在“无宁(毋宁)”、“无亦”等句式中,下面分别进行分析。(一)“无宁(毋宁)”《经传释词》“无(毋)”作“发声助”解的“无宁(毋宁)”句引例如下:隐十一年《左传》:“无宁兹…  相似文献   

18.
“刀”是我国较早出现的兵器之一。《释名》说:“黄帝来首阳山之金始铸为刀?”可见,刀是上古时期的青铜兵器,其历史十分久远。刀在中华武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甲骨文中,刀字写为“1”样图形,看上去,刀是一面刃,刀锋有后钩,背托以木,显然这种兵器利于斩杀。所以《释名》说刀“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地。”《说文》释“刀,兵也。”无疑,刀在冷兵器时代是重要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9.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所著的《庄岳委谈》卷四十中说:“今戏具,围棋最古……象戏稍为后出,北周武帝有象经……而唐以后殊无可考,唯《玄怪录·岑顺》一事可据……唐人象戏之制,赖此可考。” 《玄怪录》是唐朝中期宰相牛僧孺所著。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中说:“造传奇之文,会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  相似文献   

20.
梁凯明 《武当》2013,(2):16-18
在《太极拳论》中就有这样的关键语句:“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虽然字字珠玑,如果太极拳爱好者不熟识揣摩,却也难得门径。“内劲是太极拳修炼的核心”——在孙禄堂所著的《太极拳学》中论之甚详。太极拳要求“运劲如百炼钢”和“运劲如抽丝”,对太极内劲的练习需要严格按照整体柔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