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红梅 《今传媒》2011,19(3):121-122
播音员主持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同时也是当地媒体的形象代言人,他们的形象如何,能不能被观众接受,不仅影响他们的声誉,最重要的是,将直接体现当地媒体在观众中的地位和形象。所以,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要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包装,在受众面前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罗宁 《记者摇篮》2012,(1):59-60
播音主持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的特殊在于主播是将"小我"(主持人本身)和"大我"(媒体意志)进行链接和重构,从而塑造一个形象。那么这个塑造形象的过程也就是播音员、主持人改变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应该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呢?  相似文献   

3.
播音主持作为新闻媒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播音主持的工作是形象和声音为一体的,所以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也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一个播音主持人要整体把握节目的风格,了解受众的需求以及受众的特点。所以,播音员主持人的节目形象塑造对整个电视节目播出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播音员主持人节目形象塑造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播音员主持人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的节目形象塑造方式,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芳 《今传媒》2012,(8):119-120
播音员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媒体影响力、媒体品格塑造的角度,论述了播音员主持人应重视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及人文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汪红 《新闻爱好者》2007,(10):62-62
播音员和主持人作为媒介与受众最直接联系起来的中介,他们既可以发挥人际传播的情感及心理优势。又能借助大众媒介广泛地收集信息,迅速增值和快捷扩散的长处,使自己成为信息告知的第一人。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信息告知的媒体角色长期以来都是以播音员和主持人来担纲,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是媒体立场、风格和态度的体现者、代表者。但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端庄的外部形象、甜美圆润的声音形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观众与冷冰冰的电视屏幕漠然相对的状况。因此,对于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只有在大众传媒中融人人文关怀意识,其形象和节目才能被受众认可和接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播音、主持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关键一环,任何节目,从采访、编辑、制作到播出,最终体现者是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作为新闻工作者,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体形象,还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时时刻刻都要完善自己的素质,塑造自己的形象,提高节目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媒体的先锋,在传播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媒体品格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人文精神。作为传播活动中"最后一环"的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更应该坚定立场、坚守岗位,肩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世界的国家形象塑造中,文化形象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我国文化形象的一个子系统,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不仅可以优化我国整体的文化形象,还可以给新疆带来直接利益。新疆作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如何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凸显新疆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塑造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化形象的塑造需要媒体进行积极有效的文化传播。本文以新疆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为研究对象,找出其有关新疆文化的报道,从新闻框架理论出发,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出新疆电视台是通过怎样的新闻框架来建构新疆文化形象的。研究表明《新疆新闻联播》对塑造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整体上来说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形象不够全面、立体、文化创新较为缺乏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传播学中.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主持人作为媒体代言人.是媒体“人格化”的代表,充当着传者的角色。因而,主持人形象塑造与受众的认知有着下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传播理念由“传者中心论”到“受者中心论”的不断转变.受众的地位越来越高.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受众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受众认同在本质上是对传播效果的肯定.所以主持人形象塑造真正被受众认知才有价值。作为媒体的重要组成方面,主持人所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由于在媒体的频繁出现,他们便成为公众的、社会性的人物。他们还是自身所属媒体形象的体现.同时,由于媒体在我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因此主持人有时也就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目睹广播电视媒体中充斥的浮躁浅薄、粗俗媚俗之风和文化缺失现象,一些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指出:要想使媒体的整体文化形象得到改善,真正发挥其传播文化的重要功能并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提高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者的文化素质刻不容缓,而提高以有声语言为传播手段的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素养更是对建构媒体文化气质、优化节目传播效果起着直接的作用。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在准确把握好新闻工作者这一身份的同时,也要同时履行好自身作为文化传承者这一角  相似文献   

11.
姚科 《中国广播》2005,(3):10-10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出台后,有一点规定,十分引人注目。《准则》中要求,播音员主持人“不从事广告和其他经营活动”、“不将自己的名字、声音、形象用于任何带有商业目的的文章、图片及音像制品中”。确实,目前播音员主持人中存在利用自己的名字、声音、形象等进行商业活动的问题。有人对这项规定不理解,认为这是断了播音员主持人的“财路”。仔细想来,  相似文献   

12.
<正>播音员、主持人既是媒体形象的代言人,又是媒体品牌的塑造者和传达者,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电视媒体迅速树立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选拔和  相似文献   

13.
都说主持人是一个成功电视栏目中的灵魂,他(她)能使一档栏目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可以吸引更多的商家进行广告投入,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播音员主持人并不是很轻松的职业,不只是具备普通话标准和良好的外表形象就能使整档节目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4.
王坤 《视听》2016,(11):102-103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我国媒体的发展进程,其中电视媒体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电视台的发展离不开播音主持人的努力,新时代给播音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时应不断锻炼自己,总结实践经验,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增加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素养,做到内外兼修,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构建以及塑造和培养进行分析,希望对播音主持人能力和形象塑造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由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所代表,所以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与国家的尊严和体面息息相关,因此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对自己的形象要给予中国式形象,笔者在本文中对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作为电视节目受众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在竞争激烈的节目收视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电视受众的心理分析,并对其审美心理进行探讨,得到其认可的新闻类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职业形象,再有针对性的去进行塑造,以期在节目一开始便留住受众,从而更进一步的展示节目的知性美和含蓄美。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新闻     
本刊讯记者张贺报道: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向社会公布了《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和《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道德、素质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从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等方面,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职业行为作出了详细规范。《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强调,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举止,自尊自爱,树立良好形象,维护媒体公信力。《准则》规定,播音员主持人不得…  相似文献   

18.
王瑞英 《新闻通讯》2013,(10):59-60
中国自古有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话足以证明,以文字为载体的新闻,是有温度的。新闻的“温度”,即为传播者的人文高度。传播“有温度”的电视新闻,就是媒体以理性的温情去传播、观照并解读新闻要素,找到与时代、与民众需求相契合的传播亮点。那么,作为电视新闻中最能传情达意的灵魂人物的播音员、主持人,该如何准确定位,“有温度”地传递新闻正能量呢?一、重构责任是传达“有温度新闻”的基础播音员、主持人是一种特殊职业,因占有媒介资源便利,从而在公共事件或私人空间拥有更多话语权与影响力。在大数据的自媒体时代,以微博为例,播音员、主持人的粉丝动辄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也不足为奇,其只字片语一呼百应、具有极大感召力。这个时候,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行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既有职业素养维度、亦有公序良俗维度。正如美国电影《蜘蛛侠》里的那句名言:能力多大,责任多大。那么,播音员、主持人该如何担负起社会责任呢?  相似文献   

19.
周雪梅 《新闻窗》2014,(6):60-62
30多年前,节目主持作为播音工作的分支功能开始在电视传媒中出现,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在表达上有了丰富性,于是主持人的形象与称谓正式诞生,约定俗成地造就了播音者的两个名字:播音员与主持人。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以播音员主持人为传播主体的传播形态如今已成为中国电视传播的主要形态。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意识到,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传媒行业中的稀缺资源,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品牌效应,各媒体开始不惜以重金聘请或挽留名主持人。  相似文献   

20.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各国政府和媒体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改版的整体背景通过对《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2019年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将该期间反映出的媒介中的国家形象与战略国家形象进行对比,并针对其在国际传播中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