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编中师化学教材第一册(人教社1993 年11月第l版)实验1—7是将碘晶体密封在 玻璃管内,然后用酒精灯微热玻璃管的一端来 演示碘的升华实验的。但笔者在多次实验中 发现,将盛有碘晶体的密封玻璃管倾斜着微热 片刻时,产生的紫色碘蒸气不是直接凝结成固 体碘,而是凝结成紫黑色的液体碘,在密封玻 璃管内壁1/2处从上而下流动。然而碘的升华 实验应该自始至终在常压下进行,并且要清楚 地观察到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再由气态直 接变成固态的过程,但绝不允许有液体碘出 现。否则,学生不能准确地形成升华的概念, 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按照新材料的实验  相似文献   

2.
一、探讨 碘的升华实验,照高级中学化学课本中设计的装置进行演示时,往往在烧杯中出现紫色碘蒸气后,便很快有液态的碘出现,至使实验失败,原因何在?为此,笔者作了如下分析。 从如图一所示碘的物态图解中我们可看到:碘的熔点是112.7℃,碘的三相点是114.15℃,这时的蒸气压为898毫米汞柱。其三相点O为固态、液态、气态的碘共存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我们常采取用水浴加热固态碘来观察红棕色碘蒸气的方法,实验效果较为明显.此实验是碘在较高温度下的升华.那么如何演示碘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1)取一长约 30 cm的滤纸条,用滴管吸取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均匀地滴在纸条上10滴左右,如图1所示. (2)把纸条伸入- 500 mL大量筒中,观察有无现象发生(无现象发生),如图2所示. (3)取少量固态碘放入量筒中,再把纸条伸入量筒中,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淀粉圈自下而上逐渐变为靛蓝色),如…  相似文献   

4.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不经过转变成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碘是容易升华的,因而,化学教材在卤素一章专门设置碘升华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现象,同时掌握碘的这一特殊物理性质。 但是按高一教材第22面说的方法演示,由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极易超过碘的熔点(113.5℃)而使碘液化,不能使学生准确认识升华现象。再者,由于不能流动操作演示。不便于教室内中后排大部分同学观察。笔者对此实验做了简单的改进,取得理想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一册第9页,以碘为例作“固体、液体跟气体的分子间距离比较示意图”。第42页,教材又安排一个碘的升华实验,再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导出升华韵定义:“碘在常压下加热,不经过熔化就直接变成紫色的蒸气,蒸气遇冷,重新凝成固体。这种固态物质不经转变成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学生对照两处内容便产生了疑问,既然固体碘在常压下加热不  相似文献   

6.
一、演示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取一只试管 (大小都可以 ) ,在试管中装入几小粒碘块并用橡皮塞塞紧 ,如图 1所示 .实验时 ,一手捏住试管上口 ,一手用打火图 1机对试管底部加热 ,加热的同时 ,不时地摇动试管 .几秒钟后就可以观察到试管内有了一团团紫色的碘蒸气 ,且越来越浓 .停止加热继续摇动试管 ,试管内仍有响声 ,这说明管内的固态碘未完全升华 .冷却片刻后就可看到试管内壁粘满了针状的有光泽的碘晶粒 .本实验有以下优点 :1 .用打火机代替酒精灯加热 ,操作简单且方便 ,更重要的是酒精灯外焰温度约 80 0℃左右 ,大大超过了碘的熔点 1 1 4.5℃的温度 ,因而用酒精灯加热试管 ,在碘蒸气产生的同时 ,碘也开始熔化了 .而用打火机加热 ,火焰温度较低 ,且可以控制 ,学生对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直接”两字深信不疑 .2 .试管加塞防止了剧毒——碘蒸气外溢 ,避免污染环境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二、演示利用双金属片受热弯曲制成自动控制电路的实验找一个废弃的日光灯起动器 ,去掉金属 (或塑料 )外壳 ,小心地把玻璃泡打破 (注意不要把下边的金属线弄断 ) ,这样就露出了它的静触片和动触片 ,U形的动触片就是双金...  相似文献   

7.
讲述华东版初二物理教材“升华与凝华”一节时,演示了固态碘的升华实验。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学习化学(必修)课本第一章“卤素”时,教师又重复了这个实验(第23页实验1—13),不过化学课本中指出了这是  相似文献   

8.
冉德芳 《青海教育》2002,(10):39-39
一、运用电教媒体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复习导入就是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回忆复习旧知识,将其引申、拓宽,或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如在讲解升华和凝华现象时,利用投影演示如图1模式的投影片,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已学过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现象,然后自然地指出,在固态物质和气态物质之间还可以发生直接的相互转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并投影图2。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学生按照相应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做着,在最后一步“滴加碘液”时,我向学生解释了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当滴上碘液,每个小组的叶片都相应变了色。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碘液滴在叶片上是棕黑色,为什么不是蓝色?”其他学生也附和着“不是老师说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吗?为什么叶片上不是蓝色啊?”叶片确是棕黑色,面对着学生的提问,我不知所措,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从前总是叶片变色就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从没有学生对叶片的颜色产生疑问,我该怎么回答呢?猛地我想到:何不放给学生去探究呢?于是,我对学生说:“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块探究,好不好?”学生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于是,我按照探究性实验的五步骤来引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0.
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怎样开展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呢?本文从课堂导入、课堂提问与课堂演示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富有情趣的导入,激发探究动机;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探究性提问,激活思维;直观的探究性演示,创设探究情景,启迪创造性思维,使地理课堂成为学生探索奥秘,发现规律,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阵地。  相似文献   

11.
液态碘     
液态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1)金德渊高中化学教材讲述升华概念时,认为碘在常压下加热,可以不经过熔化就直接变成紫色蒸气,这种蒸气遇冷,又会重新凝成固体。上海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中学化学教师备课资料手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先做如下实验:将5克碘加...  相似文献   

12.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化学观察能力是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笔者认为其途径有——1.创设情景,诱导学生观察。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实验教学情景,充分利用讲、写、做、画、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诱导学生观察。2.演示好每个课堂实验,做到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准确,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观察度,便于学生观察。例如,在做紫色石蕊在酸碱溶液中变色的实验时,可用一张白纸衬底,同时观察3支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有了对比,其颜色变化就能准确看出。3.将一些演示实验改…  相似文献   

13.
1教师应有目标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有些教师演示实验善于“唱独角戏”,教师演,学生看。实际上,演示实验是教学双方协调活动的一种实验方式。如果教师能挖掘实验素材,针对实验的每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和回忆,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利的。例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新的制气装置,实验时设计如下问题:①初中已学过哪些制气装置?实验室用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能否用上述装置?②制取氯气时如何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如何装入药品?③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强化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能力孙利娜1.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演示实验,教师不能只限于按规定将实验做完,而要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念是指通过...  相似文献   

15.
碘升华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热现象”中碘的“升华”实验,是一个必做的演示实验,教师按课本中的方法进行演示实验时,加热的程度掌握不好,很难控制瓶壁和瓶内碘块的温度,往往造成碘在升华的同时,与烧瓶内壁接触的小颗粒碘很快熔化了。学生往往认为;碘是先熔化,再汽化形成紫红色的碘蒸气。不仅演示实验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使学生造成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浅谈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设语言交际情景,精讲多练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并在情景中精讲语言知识,突出重点,易化难点,从而使学生迅速地掌握并能灵活地应用。如SBⅡLesson86“Whatagoodkindgirl”一课,我利用一封感谢信巧妙地导入新课:“I'vegoodnewstotellyou:LastSundayoneofourstudentshelpedanoldwoman.TodayIgotaletterofthanks.Where'stheletter?Oh,maybeit'sinmypocket.Where'stheaddress?It'sfromtheNorthStreetHospital.”接着向学生提问“Whichi…  相似文献   

17.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直接切入主题的捷径是围绕课堂教学核心所创设的演示实验。运用各种各样的、简单易行的小实验,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小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学生也可以在学校、在家中动脑设计、动手实验。通过动脑、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及规律,提高实验效果,增强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推理能力。 1 用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首先由教师自己动手,用身边随意可找到的材料,精心设计,巧妙地演示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在学生面前揭开一个崭新的世界,对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求知欲望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化学学科的教育已不能再满足于以往的呆板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有机地渗透一些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和原理。一、化学基础知识与生活科学1.侦探小助手———碘在《卤素》一章中,教材介绍了碘的升华性质。利用此性质可以套取留在纸上的指纹。如果某人在纸上画了漫画,我们将这张纸放进一个盛着固态碘的瓶子内。不一会,漫画上的指纹便呈现出来。因为人手上的油脂已沾在漫画上,所以,当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时,碘的气体便会依附在油脂上,而气态碘是紫色的,所以指纹便会呈现出来。2.HB铅笔之谜…  相似文献   

19.
初二物理升华与凝华一节,要求教师演示碘升华的实验,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法是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对于此实验,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①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碘是否熔化,而离讲台稍远的学生是看不清楚的;②实验时用酒精灯对烧瓶中的碘进行微微加热,“微微加热”实验难以把握,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到600℃左右,而碘的熔点只有113℃,难免造成碘的熔化,而影响实验效果。针对上述实验不足,经过多年对此实验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两种方案,实验效果明显,教学效果好,现供…  相似文献   

20.
教学五年级《水的三态变化》一课水由气态变成固态时,有水蒸气受冷形成小冰晶的一个学生实验,我是这样组织安排实验的。 由于山区学校仪器设备严重不足,我往往都是先发动学生自筹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