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焦慧 《大观周刊》2013,(7):32-32
本文从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入手,通过对犯罪中止形态的存在空间、行为人的主观心态以及中止犯的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以期更加准确把握犯罪中止形态的本质特点,与其他犯罪形态进行区别,从而在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得出公正的审判结果。  相似文献   

2.
法庭新闻的价值取向──兼议“夹江打假案”报道之得失徐迅法庭新闻是近年来传媒报道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冲突性强,有悬念,具有广泛的受众;又因为它常常关系到审判结果,也影响到当事人的生杀予夺和荣辱毁誉,因此,法庭新闻的价值取向直接作用于社会对司法审判的评价和...  相似文献   

3.
“媒体审判”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放 《记者摇篮》2006,(10):52-52,47
新闻舆论监督正改变着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形态,对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促进了公开司法,弘扬了社会正义。然而如果运用不当,又可能造成“媒体审判”。一、何谓“媒体审判”“媒体审判”一词出自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英美法系国家的审判实行大陪审团制度,陪审团由普通公民组成,如果媒体在开庭审判前就对案件做过多的渲染,就会影响陪审团的公正投票,从而影响判决的公正。“媒体审判”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悖逆,然而媒体越俎代庖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其原因何在呢?二、“…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社会,每提及公正的司法审判和传媒报道,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对矛盾体。每当两者相遇,便会出现法律问题。媒体自由报道与司法公正是民主法治社会珍视的两种价值,二者在所追求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而传媒活动与司法活动的本质特征又决定了二者具有天然的冲突性。这种冲突通常是由两种表面上相互矛盾的权利造成的。在整个世界传播法律与伦理下,皆是如此。本文将细述司法审判与传媒报道的关系,剖析两者间的冲突和契合,谋求公正审判与法庭报道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日本法院权衡审判公开和审判公正之间复杂关系的经验得失。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日本更注重保障审判公正,因而对媒体在庭审中的摄像报道等取材行为设置了相对严格的限制。本文首先论述日本审判公开的传统限制及其发展,然后讨论1989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庭笔记案"及其后的制度进展,最后探讨日本目前对庭审摄像与取材行为的规制。从日本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审判公开是未来方向。在日本公众和新闻界的不懈努力下,日本法院最终将在审判公开和审判公正之间达到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6.
“媒体审判”是“媒体舆论监督权”的滥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记者》今年第7期发表了刘太阳先生的《“媒体舆论监督”有悖法治精神吗 ?———与魏永征教授商榷》一文 ,大意是 ,“媒体审判”实为媒体舆论监督的一部分 ,并不有悖法治精神。我觉得他混淆了“媒体审判”与“媒体舆论监督”的区别 ,没有搞清媒体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一、“媒体审判”是违法行为“媒体审判”一语出自美国 ,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 ,妨害和影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1965年 ,美国法院推翻了一起指控诈骗案的判决 ,其理由是 ,在庭审过程中所作的电视录像 ,对被告作了含有偏见的宣传 ,损…  相似文献   

7.
正3月10日,由省档案馆、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现代快报社联合主办的《现代快报》"发现周刊·民国法庭实录"正式面世,并将在每周一以"一案一说"的形式陆续呈现民国法庭故事。这是江苏档案文化产品化又一新的尝试。1912年至1949年的民国存续38年,承载了太多沧桑厚重的历史内容。江苏作为民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历经了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直至国民政府,浸透现代与传统文化交织,积累形成了卷帙浩繁的司法审判案例。江苏省档案馆馆藏民国审判档案,从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媒介舆论监督权力被广泛认同,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保护,与之相关的“媒介审判”问题又摆在了新闻法学界面前。媒介介入司法过程,对司法独立与公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损害了司法的神圣。如何加强对媒介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规范媒介的行为,维护司法的公正和独立,保证我国司法体系良性发展与完善,成为新闻法学界面临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厘定媒介监督权力的范围,保证舆论监督权力的同时又对其进行规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新闻审判"(trial by newspaper),也叫"媒介审判",是指"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原是西方媒体中的一个概念,这两年在中国国内不断被人们提起。新闻审判意指新闻报道超过法律规定,干预、影  相似文献   

10.
“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这个词语是舶来品,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而对被告和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从理论上来讲,媒介审判在以英美法系为主的国家更容易形成,因为西方一些国家的新闻法制以判例法为主,法庭审判实行审判陪审制度。如果媒介在审判前对案件或当事人做了过多的渲染,就会影响陪审团的投票及至判决的公正。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藐视法庭?所谓藐视法庭行为,是指干扰法院系统的正常运作,影响司法公正的各种形式和方式。包括在法院辱骂法官。未经允许在法院记录、录音、录像或照相。应当说,确立藐视法庭罪的目的不外有二:大的方面.在于树立人们对法庭乃至于对法律的敬仰之情,从而树立起法律至上的理念;小的方面,在于维持良好的法庭秩序,便利于法庭审判的正常进行。1999年2月9日,共和国法制建设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一起因借贷合同引起的经济纠纷案正在厦门市  相似文献   

12.
"媒介审判"的含义及特点 "媒介审判"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行为.西方学者认为,"媒介审判"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也叫"报刊审判".  相似文献   

13.
当下犯罪新闻报道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致使本应严肃、准确的犯罪新闻出现了娱乐化现象,还产生"暴力诱导""媒体审判"等消极影响。本文以"富二代"犯罪新闻报道为例,考察犯罪新闻报道失范的表现,并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引起公众质疑的系列校园血案和菲律宾人质事件报道为分析对象,就处于侦查阶段的刑事案件报道进行探讨,从宪法学、行政法学、刑事法学等角度剖析犯罪新闻报道的正当性及边界,辨析犯罪新闻报道与公众知情权、侦查权行使、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被害人权利保护等关系,促进犯罪新闻报道与公共安全、公共秩序的保持、公正审判的维护、公民人格尊严等价值之间的平衡与协调。犯罪新闻报道要实现多种价值的平衡,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媒体法规与媒体自律的互动是一条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新闻中,法制报道一向以激浊扬清式的曝光假、丑、恶吸引受众"眼球",也因此成为社会法治化进程的助推器。然而,法制报道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其特殊性与专业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法治的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稍有不慎便会形成"媒介审判",妨碍法律的客观与公正。目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各种思想和利益诉求增多,社会矛盾复杂,这既为我们提供了新闻信息,也提出了课题:是哗众取宠还是坚守责任?是过度"揭丑"还是推动问题解决?一句话,怎样才能既让新闻出彩、让版面可读,又能防范超然于法律之上的"媒介审判"?笔者结  相似文献   

16.
一 "媒体审判"一词出自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西方学者认为,"媒体审判"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实际上,"媒体审判"就是那些违反"观棋不语"游戏规则的棋迷(媒体)指手画脚,最终取代棋手(司法审判),亲自上阵.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宿州市一法院副院长唐某在办理两起刑事案件时,竟将卷宗丢失。有关部门给予唐某行政记大过处分,当地人大常委会撤销了其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法庭庭长和审判员职务。  相似文献   

18.
“媒介审判”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行为。西方学者认为,“媒介审判”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也叫“报刊审判”。通俗一些讲,“媒介审判”就是指大众传媒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大案件,在法院还未做出相应的判决前,  相似文献   

19.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文,要求在涉黑案件审判中。严格按照法定标准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决不允许在案件定性问题上出现人为‘拔高’或‘降格’处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现代声像档案》2005,7(6):20-20
日前,在浙江湖州市递铺镇城东某房地产工地上出现这样一幕:审判人员向被告某公司安吉项目部送达安吉一建材公司追索欠款的诉状副本等法律文书时,被告拒绝签字,县法院梅溪法庭审判人员利用数码相机将留置送达的过程“记录”下来,放入卷宗备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