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通过对获得200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拆弹部队》的电影海报进行了社会符号学分析,文章通过解读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帮助读者了解电影海报如何通过社会符号和语言作为符号如何共同作用,实现表意功能,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话语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多模态话语分析发展至今,运用最为广泛的非Kress&van Leeuwen所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莫属,本文首先以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以"囧"系列电影海报为分析对象,分别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探析其在电影海报的意义构建的适用性。其次,海报设计是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海报中的图形、文字、色彩、排版等的设计表现手法众多,通过对"囧"系列电影海报的设计分析,寻求视觉语法理论对海报设计启发。  相似文献   

3.
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方式,具有图像和文字,属于多模态语篇。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视觉语法理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流浪地球》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探究海报中的图像、文字和颜色等多种模态如何共同构建意义。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电影海报是一个由文字、图像、颜色等不同社会符号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多模态语篇。基于视觉语法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挖掘图像中的深层含义,同时让读者更好地体会电影海报的美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电影海报是集图像、文字、颜色等多种模态为一体的典型的多模态语篇。以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基础上发展的视觉语法为主要理论框架,"速度与激情7"电影海报为例对海报的文字与图像是如何相互作用构建完整的语篇意义进行解读。旨在提高观看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汤萍 《海外英语》2015,(3):232-233,235
该文拟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试对2014年最新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4》的宣传海报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究图像与语言文字的互动性,希望对此类电影海报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该文拟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试对2014年最新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4》的宣传海报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究图像与语言文字的互动性,希望对此类电影海报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重要手段,体现着电影的精神和内涵。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以及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为奴十二年》的宣传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共同作用,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电影海报语篇分析涉及图像、文字、颜色等多模态的探讨。电影海报《无人区》综合运用了图像、文字和颜色三种模态。该文试图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解读电影海报《无人区》多模态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构建和体现,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电影海报语篇分析涉及图像、文字、颜色等多模态的探讨。电影海报《无人区》综合运用了图像、文字和颜色三种模态。该文试图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解读电影海报《无人区》多模态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构建和体现,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电影海报具有多模态性,它可以通过文字、图像等多种模态实现意义的表达。文章基于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运用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分别从文字、字体、图像和色彩等方面来分析电影《归来》的海报,旨在探讨电影海报是如何通过多个模态共同作用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语篇,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从而能够有效地宣传电影和吸引观众;揭示语篇中文字资源、图像资源以及图文资源的结合如何相互作用构建意义,来提高观众对电影海报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电影海报是集图像、文字、字体、色彩于一体的多模态语篇。将克瑞斯和勒文的视觉语法作为理论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芳华》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解读该海报语篇意义的构建,揭示多模态语篇中多种符号之间的互补关系,以及图像与文字相互作用构成多模态语篇意义的方法。分析和解读电影海报多模态意义能帮助读者理解电影的内涵,提高读者对多模态语篇的认知能力,为人们提供欣赏电影海报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观众阅读电影海报的过程,实际上是解码一种包括图像、文字、色彩等符号要素的多模态话语的过程。系统功能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提出为更好地理解、阐释电影海报的意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框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依托,电影《飘》的海报为研究对象,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成意义三个方面探讨电影海报中图像、色彩、语言等多种模态如何共同作用,传递信息,吸引观众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话语理论,有助于人们理解语言之外的其他模态如何参与意义的建构。本文基于Kress&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方面分析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的电影海报,探讨该海报如何通过多种符号的整合互动,传达影片的内容和主题,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Charles Forceville将隐喻研究深入到多模态层面,认为隐喻研究不应局限在语言文字层面,而应整合诸如图像、音乐、颜色等其他符号系统,开拓了隐喻研究的视野,意义深远。本文以语法隐喻和多模态隐喻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以电影《美人鱼》海报为例解读电影海报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在西方兴起,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克瑞斯和勒文。他们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文章以Kress&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基础,结合语料和理论,以电影《一代宗师》宣传海报为例,探讨了图像、语言及其他符号模态的互动意义、再现意义、构图意义,分析了怎样用多模态手段来解读电影海报和电影主题之间的关系、图像和文字如何在海报中构建完整语篇和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影海报利用图像、颜色、文字等多模态来构建意义,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文章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为指导,尝试从海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电影《禁闭岛》的宣传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三者是如何通过言语符号和视觉符号的共同作用来构建语篇的整体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电影海报是一种视觉文化,也是一种公众艺术。它通过对平面视觉元素的艺术加工,来实现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目的。以视觉语法为分析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方面来探讨电影《致命ID》海报,在揭示其言语符号与视觉符号相互作用、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与效果的同时,提高观众对电影海报的欣赏水平以及观众对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并为心理悬疑类影片海报的赏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昕 《海外英语》2012,(13):256-257,260
电影海报是宣传影片、增加票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观众阅读海报的过程实际上是解码一种包括了图像、文字、色彩等元素的多模态语篇的过程。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为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以《泰坦尼克号》(3D版)首款海报为例,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旨在进一步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共同作用,同时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法隐喻的语篇优化功能对于学术语篇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理论为研究框架,通过分析学术语篇中语法隐喻的择用和语篇功能的体现来研究学术语篇的构建与连贯。  相似文献   

20.
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指导,通过对“Itis adj. that小句”句型的功能分析,考察它是如何体现三大纯理功能或意义,论证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具有面对现实的具体性或实践性,即可为解决问题提供具体的使用方法,从而为传统语法教学对此类教学的误区提供强有力的解释论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