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省略形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省略是英汉语中共有的语言现象,它在篇章的衔接与连贯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面上,对英汉语中的省略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1)英汉语中的省略现象既有同又有异。(2)省略这一语言现象在两种语言中最大的不同表现在主语的省略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在对话和语篇中省略和替代发生的场合以及它们在句子之间的衔接功能,并对英语和汉语的省略和替代作初步对比。  相似文献   

3.
英汉省略现象语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省略产生的理据出发,对英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省略现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对比研究,并借助小型语料库对理论研究结果加以验证。同时从语用的角度对比分析两种语言中省略手段的差异,以期对当前的英语教学,英汉互译和跨文化交流提供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省略是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之一。在英汉语中虽然省略现象非常普遍,但是英汉省略的差异,使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英语省略手段,从而使他们的书面英语表达很不地道。本文对英汉在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分句性省略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在英语写作中正确而恰当地运用省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借鉴功能语法学家对省略的分类,从句法结构和语用方面对英汉语中的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分句性省略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英汉语中省略的各自特点和引起这些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省略是语篇衔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具有相似性。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上的不同,这种省略现象仍有本质上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汉民族的“意合”趋向和西方民族的“形合”特征。“意合”趋向在省略上表现为省略只求这意,只要能达意,省略的时候不但不考虑语法,甚至也不考虑逻辑;体现在少省谓语,多省连接词、主语。而“形合”表现在英语过多地依赖语篇的衡接手段,省略上体现在多数伴随形态或形式上的标记。  相似文献   

7.
不同语言的对比分析不仅有利于翻译,也有助于语言交际。通过对比分析,人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在进行交际时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以顺应这些差异,防止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本文分析了英汉句法各自的对比特点,并用具体的翻译实例说明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汉语和英语中的句子成分省略现象都是很普遍的。两种语言中都有主、谓、宾、定、状语的省略,这是它们的相通之处。但汉英这两种不同体系的语言在句法成分省略的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吕华丽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4):56-57,65
不同的文化渊源使得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差异,反映在英汉语言的句法层面上,主要表现为衔接手段、形态特征、修辞倾向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省略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语言现象,其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上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省略的定义和分类,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英汉语言中的省略现象进行对比与分析,并探究其原因,发现英汉省略的差异对英汉翻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研究语篇衔接中的省略——零替代现象,并以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的英语衔接和省略观点为基础,以对比方法分析英汉语篇中名词性省略的异同,探讨英汉语言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省略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小句性省略是省略的极致,表达简洁明了。文章以哈代的小说《苔丝》为语篇语料,从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Hasan)(1)(2)的语篇衔接观出发,以英汉对比方式分析英汉语篇中小句性省略的异同,阐明英汉小句性省略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省略是英汉语中一种普遍的言语现象 ,在语用上 ,英汉言辞内语境下的非规约性省略表现在 :1 承前省略 ;2 承后省略 ;3 逻辑省略。英汉省略的差异背后有着一定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礼貌策略在社会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它们往往因使用语言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语言角度出发,在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上对《傲慢与偏见》及其中译本中的英、汉礼貌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首先,语言本身会对人们表达礼貌的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使得它们的母语使用者在社会交往中会采用不同的礼貌策略。其次,在出现相同的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时,英、汉两种语言在礼貌策略的采用上相同点要多于不同点。这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Leech的礼貌原则并不存在语言类型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该作品深刻剖析了国民的劣根性,以其独特的文体风格著称。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将原作品的文体风格准确传达出来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文体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从语音、词汇、句法和修辞层面对杨宪益夫妇和蓝诗玲的《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考察原文文体在译文中是否得到充分再现。  相似文献   

16.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其叙事技巧既独特新颖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译者对原作整体叙事技巧的把握和处理能够影响作品整体艺术效果的创造,因而从叙事学视角研究翻译作品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准确地解读原文。然而,现有文献对其英译的研究大都忽略了其叙事学特征。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出发,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阿Q正传》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蓝诗玲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译本基本再现了原文的叙事特征,然而由于汉英语言习惯不同,译者在叙事策略和技巧选择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在人物话语表达上,杨氏译本的翻译对应重合度高于蓝诗玲译本;在叙述视角转换方面,译者在保留原文本叙述视角的基础上,表现出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向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转换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衔接是篇章连贯的重要手段。本文用衔接理论对散文名作《匆匆》及张培基先生的译文作为语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英散文语篇衔接手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句法方面探讨英汉新闻标题的语言经济的形式,以语言的"经济原则"为指导,根据语言经济性进行归类和对比分析,力图掌握英语和汉语新闻标题的句法经济性的规律,并且发现英汉新闻标题里经济手段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9.
英汉社会称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称谓是人际称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化内容、化传统和化心理有异,英汉社会称谓在言语行为中差异较大。本从跨化交际的角度,就英汉社会称谓的类型及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化意义及其化成因。  相似文献   

20.
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语义衔接大同而小异。但由于英汉小句复合体的构句方式的巨大不同,两者在逻辑衔接上表现出本质性差异。英语主要是显性的逻辑衔接。而汉语除此以外,更多的是通过语序象似性与话题有关性来帮助实现小句复合体内部的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