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根据方志记载,清代山东丧俗活动中,主要采用了鼓吹、百戏、梨园、杂剧等音乐表现形式,当事人通过这些音乐形式,表达悲伤、哀怨、激奋等情绪。丧俗音乐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传递信息、强化气氛、稳定规范、调节生活、传承教化、情感寄托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背后则隐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婷 《华章》2011,(30)
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词的深婉含蓄的风味,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以及语言上的脂粉气,显得富贵闲雅.柳永的词独树一帜,“以俗为美”,从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以及二人词作内容、所抒情志来论述晏殊的“厌俗”和柳永的“以俗为美”之成因.  相似文献   

3.
黄亦秋 《江苏高教》2023,(2):118-124
中国高等艺术教育面临来自科技发展、文化冲突、用人市场等各方面压力,也逐渐重视中国传统艺术内涵的融入。南京艺术学院与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作为中澳两国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教育学府,在建设本国特色的高等艺术教育课程的过程中,面临相似的问题。在对人才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两所院校代表了两国在艺术人才培养理念上的差异,其课程设置均适应自身国情及社会用人需求。在本国及多元文化课程建设方面,墨尔本大学并未具备围绕本国艺术文化开展艺术课程的必要条件,但也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西方艺术培养体系的架构下,体验多元艺术文化。相比澳洲,中国的艺术教育在国家大力推广下,具有扎实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研究支撑,但课程建设中缺乏对于中国艺术理论、美学原理、创作实践的融合。中澳两校的案例为新时代高等音乐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由于中国地域广,民族众多,关于端午节也有很多传说,这就形成了不同的节俗。文章以端午节为中心,考查了许昌市人民在端午节时的习俗,让端午节继续发挥为广大民众服务的社会文化功能,重新认识端午节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陈益歆 《林区教学》2022,(5):104-107
2017年新版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与2007年由人教社发行的高中历史教材,是根据不同的课程标准编写的,因而两套教材不论从宏观结构、课前导入、内容选取,还是插图设置、课后习题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就新统编版与旧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关明清时期的内容作对比,进一步了解两套教材的优点与不足,以期为新时期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6.
改土归流是历史上贵州地区一个重大事件,贯穿明清两代。这实际上也是汉文明与少数民族文明互动融合,逐渐奠定贵州省版图的建省过程。明清两朝以政治军事为干预先导,以经济商业为渗透手段,以文教融合为辅助策略,以中原先进的封建地主制经济生产关系渐次代替贵州境内其它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形式。由于明清两朝面对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尤其是在执政者民族心态上有显著的差异,因而改流的主动性、采取的具体手段、改流后的善后事宜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宏观方面,两岸音乐教材"同中有异"。"同"表现为两者均以单元为结构单位,课堂形式均以唱、听、奏、编创为主,教材内容均选取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异"表现在学科定位不同、结构方式中单元主题与表述不同、课堂形式不对等、教材曲目差别大。微观方面,两岸音乐教材均选用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但在歌曲、欣赏曲目、器乐演奏曲目选择上有差异,外国作品翻译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一位哲学家把艺术比作一个家族,这个说法耐人寻味。家族内部的各个成员,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其差异之大,有时竟可以达到看起来象是异类的程度。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正与此相似,且音乐是艺术家族中个性(特殊性)最强的一个成员。比较,是把各种事物互相区别开来的良方。本文就采用这个方法,以期通过音乐与其他艺术的比较,使音乐的特殊性明晰地显现出来,易于为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药市,自唐宋时期初步发展至明清时期日益繁盛,是传统中药材交流与贸易必不可少的市场载体。明清以后,全国陆续出现许多颇具影响的地方药市,其中"南樟北祁"(江西樟树药市、河北祁州药市)作为地区甚至全国性药材交易的典型代表影响甚大,一直颇受各界关注。两个药市的发展之路,有相同之处,亦有各自特色。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应对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型变化时,"南樟北祁"结合各自实际作出了适时适当的抉择与变化,实现了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的发展与整合。  相似文献   

10.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的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文化。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位于黄河首曲,地域辽阔,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个性,使其民间音乐在原有传统藏族音乐的基础上得以升华和提炼,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及其文化。通过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民间音乐文化特性的分析研究,阐述其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目标提出独到见解。这些珍贵的民间音乐是历代玛曲人民辛勤耕耘的结晶,也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件珍品。在保护中开发、在利用中保护,使玛曲民族民间音乐成为永续利用的“聚宝盆”。  相似文献   

11.
“中心主义”或“欧洲中心主义”是异质文化交流的关键词,但中心主义在更多的情况下却被抽象地加以研究。从普遍意义上的中心主义、社会特质的中心主义出发,把华夏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放在明清之际儒家与基督教的交往与冲突的语境来进行考察,能够对中心主义的形成、普遍的中心主义乃至华夏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有一个更为切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布傣人和泰奔人分别是壮泰族群的两个小支系。两者均使用汉族历法,民歌都需押腰脚韵,"麽"是仪式操持者,"披"是祭拜的对象;但布傣人使用汉族的夏历,而泰奔人则使用周历以及邀请小乘佛教的僧侣主持一部分祭仪。自然环境、两族同源、战乱、民族性格等多个因素互相作用与影响,造成两者的祭天节俗异同。加强对该族群的跨境文化研究有助于中泰两国人民互相认识、审视各自国家的多元文化,聚同化异,推动"一带一路"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位哲学家把艺术比作一个家族,这个说法耐人寻味.家族内部的各个成员,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其差异之大,有时竟可以达到看起来象是异类的程度.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正与此相似,且音乐是艺术家族中个性(特殊性)最强的一个成员.比较,是把各种事物互相区别开来的良方.本文就采用这个方法,以期通过音乐与其他艺术的比较,使音乐的特殊性明晰地显现出来,易于为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15,(8):31-37
晚明时期,文艺美学活动的以"俗"化"雅",甚至以"俗"为"雅",是对个性解放潮流的响应和推动。其时,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小商品生产者明显分化,资本主义萌芽初步产生的时代,以"俗"为"雅",一定程度上是当时新兴阶层思想的微弱反映。泰州学派王艮所提倡的"日用百姓之道",封建"异端"李贽所宣扬的"人必有私""因材""并育",无不是对新兴阶层的支持,对个性自由发展的尊重。这种争取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体现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则鲜明地表现为雅俗审美诉求的转化与互补,从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美学精神,感应到时代的律动。  相似文献   

15.
“二拍”作为文人创作的通俗文学作品 ,在文人雅趣与市民鄙俗之间产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碰撞 ,二者既有融会贯通 ,也有互相抵触 ,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趣味 ,本文拟从人物形象、题材选择、作者身份特征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探讨在这种雅与俗的碰撞中凌氵蒙初所作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审美情感的鲜明特点是较少沉溺于单一情感的体验而素尚多味性。特别是作为审美情感主要形态的悲与喜,在艺术作品中总是彼此渗透、互补共生。喜剧暴露生活中的丑恶、落后和缺陷,用嘲笑和讽刺加以否定。而悲剧作为另一种审美形态,又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主要从音乐以悲为美的历史渊源、本质特征、音乐喜悲的原因等方面谈音乐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统"乡土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村落是研究明清社会的关节点。"无庙不成村"是明清以降华北农村的基本特点,是理解中国古代乡村社会发展变化的切入点。本文以清代山西泽州府为例,以田野调查所获碑刻和村志为基本史料,深入研究华北村落的发展及其与庙宇的关系,把实体存在的庙宇放入村落自身的时间和空间中去认识,并尝试揭示其与村落历史发展、空间环境、社群宗族以及自然资源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干小倩  徐华 《文教资料》2007,(32):41-43
传统的"雅俗共赏"观在电视艺术的具体实践中,往往成为很难调和的问题。将"雅"、"俗"放置于个体与类的生命历程中思考,将其作为生命历程中的两个阶段,一种"生命的超越与回归"式的轮回,那么我们就能够不再拘于"雅俗必须共赏",而开拓出一个新的视野来研究当代中国电视艺术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唐守业作为沅陵县傩文化传承人之一,其傩法事的程式、内容及生存状态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下傩文化艺术形态的现状。就其还傩愿法事的音乐及表演上看,其唱腔的调式单一古朴、节奏自由多样、旋律简洁流畅以及伴奏的明快和表演的本真,无不彰显沅湘傩文化艺术形态的"化石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版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内容分为民歌体裁、器乐作品、歌舞音乐和戏曲曲艺音乐四个板块,通过以“点”牵“线”的形式逻辑呈现.在选材组织方式上体现了从“人文主题”向“音乐经验”的过渡,在内容布局上呈现了点线结合的逻辑体系,在课程音乐文化上重视对学生民族音乐文化基因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